【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过关检测(二)(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过关检测(二)(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过关检测(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3.会用“单、双线桥”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应用。
高考真题
1.[2021·湖南]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
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制备漂白粉
D.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中只有碘元素价态升高,由0价升高至KH(IO3)2中+5价,每个碘原子升高5价,即6I2~60e-,又因方程式中6I23Cl2,故3Cl260e-,即Cl220e-,所以产生22.4L (标准状况) Cl2即1mol Cl2时,反应中应转移20 mol e-,A错误;
B.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价态降低,KClO3作氧化剂,I2中碘元素价态升高,I2作还原剂,由该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11KClO36I2,故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制漂白粉可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C正确;
D.食盐中可先与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的H+、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I2再与淀粉发生特征反应变为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D正确。
故选A。
2.[2021·浙江]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12.7g I2时,转移0.1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答案D
解析:A.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KI中的I-由HI变化而来,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KI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B错误;
C.12.7g I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每生成4mol I2转移7mol电子,则生成0.05mol I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75mol,C错误;
D.反应中HI为还原剂,K2H3IO6为氧化剂,在反应中每消耗1mol K2H3IO6就有7mol HI失电子,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7:1,D正确;
故答案选D。
3.(2017·海南,4)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2M3++4H2O===M2O+Cl-+8H+,M2O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答案 C
4.[2016·全国卷Ⅰ,28(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57
解析 NaClO2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被还原为Cl-,则1 mol NaCl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1 mol Cl2被还原为Cl-时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1 g NaCl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根据“有效氯含量”的定义可知,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1.57。
3.[2016·全国卷Ⅲ,28(2)]欲使3mol的VO2+变为VO,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 mol。
答案 0.5
解析 VO2+变为VO,V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5价,转移e-,而氧化剂KClO3被还原为KCl,Cl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转移6e-,故欲使3 mol VO2+变为VO,需氧化剂KClO3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5 mol。
4.[2016·全国卷Ⅱ,26(5)节选]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 kg。
答案 1
解析 发生的反应为N2H4+O2===N2+2H2O,理论上1 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为×32 g·mol-1=1 kg。
巩固练习
1.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KClO3+6HCl===KCl+3Cl2↑+3H2O
B.2Na+2H2O===2NaOH+H2↑
C.2Na2O2+2H2O===4NaOH+O2↑
D.I2+2Na2S2O3===2NaI+Na2S4O6
答案 A
解析 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选A;2Na+2H2O===2NaOH+H2↑,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OH为氧化产物,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氢气为还原产物,故不选B;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氧化产物是氧气,O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到-2,还原产物为氢氧化钠,故不选C;I2+2Na2S2O3===2NaI+Na2S4O6,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还原产物为NaI,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氧化产物是Na2S4O6,故不选D。
2.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时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HCl
B.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
C.HCl只表现还原性
D.若有0.1molHCl被氧化,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 D
解析 NaClO+2HCl===NaCl+Cl2↑+H2O,反应中NaClO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到0,HCl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0,则NaClO为氧化剂,HCl是还原剂,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NaCl是盐酸显酸性的产物,盐酸在该反应中既显酸性又显还原性。84消毒液是利用其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ClO为氧化剂,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故A错误;根据分析,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盐酸显酸性的产物,故B错误;根据分析,HCl在该反应中既显酸性又显还原性,故C错误;若有0.1molHCl被氧化,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mol-1×0.1mol=2.24L,故D正确。
3.已知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将I-氧化除去而不氧化Fe2+和Cl-,则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答案 C
解析 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Cl2>Fe3+>I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I->Fe2+>Cl->Mn2+;氯气能将Fe2+、I-氧化,故A错误;KMnO4能将Fe2+、I-和Cl-氧化,故B错误;FeCl3能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故C正确;HCl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D错误。
4.已知:①向KMnO4晶体上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Cl2>Fe3+>I2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 B
解析 ①向KMnO4晶体上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的气体,气体为氯气,可知发生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MnO4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可知发生的反应为Cl2+2FeCl2===2FeCl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FeCl2为还原剂;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可知Fe3+与KI反应生成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2KI===2FeCl2+I2+2KCl,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Cl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上述实验中均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MnO>Cl2>Fe3+>I2,B正确;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为氯气,氧化性:Cl2>I2,Cl2能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实验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可以证明Fe2+有还原性,D错误。
5.(2020·山西省阳泉一中模拟)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KCrO2中铬元素为+3价
B.实验①不能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实验③证明氧化性:Cr2O答案 A
解析 化合物KCrO2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知,铬元素为+3价,A正确;由实验①可知,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证明Cr2O3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由实验②可知,铬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H2O2只表现氧化性,C错误;由实验③中溶液变蓝,可知生成碘单质,K2Cr2O7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D错误。
6.已知H2SO3+I2+H2O===H2SO4+2HI,将0.1molCl2通入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I与H2SO3的混合溶液中,有一半的HI被氧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还原性:HI>H2SO3>HCl
B.H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
C.若再通入0.05molCl2,则恰好能将HI和H2SO3完全氧化
D.通入0.1 mol 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4H2SO3+2I-+4H2O===4SO+I2+10Cl-+16H+
答案 D
解析 由已知反应可知,还原性:H2SO3>HI,故向混合溶液中通入Cl2后先发生反应:Cl2+H2SO3+H2O===2HCl+H2SO4,H2SO3反应完全后发生反应:Cl2+2HI===I2+2HCl,则还原性:HI>HCl,故还原性:H2SO3>HI>HCl,A项错误;设HI和H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xmol·L-1,根据二者分别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有一半的HI被氧化可知Cl2完全反应,则0.1x+=0.1,解得x=0.8,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还剩余0.04molHI未被氧化,故只需再通入0.02molCl2,即可恰好将HI和H2SO3完全氧化,C项错误;通入0.1molCl2后,0.08molH2SO3和0.04molHI完全反应,即参与反应的n(Cl2)∶n(H2SO3)∶n(HI)=5∶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4H2SO3+2I-+4H2O===4SO+I2+10Cl-+16H+,D项正确。
7.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FeSO4反应生成Fe3+和Cr3+。现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
C.K2Cr2O7与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D.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1mol
答案 D
解析 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K2Cr2O7和FeSO4反应,Cr2O是氧化剂,被还原成Cr3+,Fe2+是还原剂,被氧化成Fe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Cr2O~2Cr3+~6e-~6Fe2+~6Fe3+;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Fe3+并没有立即减少,说明溶液中还有Cr2O,AB段应为Cr2O和I-的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Cr2O~2Cr3+~6e-~6I-~3I2;B点开始Fe3+减少,说明BC段为Fe3+和I-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Fe3+~2Fe2+~2e-~2I-~I2,据此解答。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段应为K2Cr2O7和碘化钾的反应,K2Cr2O7为氧化剂,A正确;BC段Fe3+浓度逐渐减小,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B正确;由图可知BC段消耗0.9 mol I-,由2Fe3+~2Fe2+~2e-~2I-~I2可得,则n(Fe3+)=n(Fe2+)=n(I-)=0.9 mol,根据Fe原子守恒可知,K2Cr2O7与FeSO4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9mol,那么根据Cr2O~2Cr3+~6e-~6Fe2+~6Fe3+可得,与FeSO4反应的K2Cr2O7物质的量为mol=0.15mol,所以K2Cr2O7与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5mol∶0.9mol=1∶6,C正确;三个过程合在一起看,我们发现Fe元素化合价没变,变价的只有Cr和I元素,所以,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K2Cr2O7~6Fe3+~6I-可知,共消耗的n(I-)=1.5mol,刚开始加入的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mol=0.25mol,D错误。
8.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D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
B.原混合溶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为1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3∶1
答案 D
9.(2020·吉林省通化一中模拟)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5.04L,Cl2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l-),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75mol·L-1 B.1.5mol·L-1
C.2mol·L-1 D.3mol·L-1
答案 D
解析 标准状况下Cl2的物质的量是=0.225mol,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通入氯气后,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设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mol·L-1,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0.225×2=0.1x×1+(0.1x×2-0.225×2)×1,解得x=3。
10.(2020·芜湖模拟)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1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答案 B
解析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其物质的量n[Cu(OH)2]=39.2g÷98g·mol-1=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有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y=0.1。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mol=2∶1,A项正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0.2 mol+2×0.1 mol,解得n(NO)=0.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n(NaNO3)=0.2mol+1.0 mol·L-1×1.0 L=1.2 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c(HNO3)=1.2 mol÷0.5 L=2.4 mol·L-1,B项错误;根据选项B计算可知n(NO)=0.2 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 mol×22.4 L·
mol-1=4.48L,C项正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Cu(NO3)2]=n(NaNO3),所以n(HNO3)=n(NaNO3)-2n[Cu(NO3)2]=1mol-2×0.4mol=0.2mol,D项正确。
11.已知氧化性:Fe3+>M2+(M为不活泼的常见金属),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Fe2(SO4)3和MSO4的100mL混合液中加入amol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B.当0.1≤a<0.2时,溶液中n(Fe2+)=(0.2+a) mol
C.当a≥0.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
D.若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铁
答案 D
解析 因氧化性:Fe3+>M2+,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后与M2+反应。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混合溶液中n(Fe3+)=1mol·L-1×0.1L×2=0.2mol,则:当a≤0.1时,Fe粉只能将Fe3+还原,A正确;当0.1≤a<0.2时,Fe3+全部被还原,n(M2+)=1 mol·L-1×0.1 L=0.1mol,加入的铁粉全部变为Fe2+,根据铁元素守恒,n(Fe2+)=(0.2+a) mol,B正确;当Fe3+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铁粉,将与M2+反应,M2+全部被还原,n(M2+)=1 mol·L-1×0.1 L=0.1 mol,当a≥0.2时,Fe3+和M2+均反应完全,此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C正确;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M,当铁粉过量时,还会含有Fe,不可能只有Fe,D错误。
12.L、M、Q、R、X代表五种物质,它们都含某种价态的氮元素,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种。物质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比物质M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低,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Q+HCl―→M+Cl2+H2O R+L―→X+H2O
R+O2―→L+H2O
请判断:
(1)五种物质按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若五种物质中有一种是硝酸,那么硝酸应该是 (用字母表示)
(2)某同学写出下面不同价态的氮的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未配平),其中你认为一定不能实现的是 。
A.NO+HNO3―→N2O3+H2O
B.NH3+NO―→HNO2+H2O
C.N2O4+H2O―→HNO3+HNO2
答案 (1)Q、M、L、X、R Q (2)B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Q+HCl―→M+Cl2+H2O,Cl2是氧化产物,M是还原产物,因此氮元素化合价:Q>M;R+O2―→L+H2O,O2是氧化剂,R是还原剂,L是氧化产物,氮元素化合价:L>R;由R+L―→X+H2O反应式可知,X中氮的化合价介于R和L之间,又由于L>R,因此L>X>R,题干信息:物质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比物质M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低,M>L,五种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Q>M>L>X>R;HNO3中N元素的化合物+5,是N元素中化合价最高的,在五种物质中,Q中N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所以Q为硝酸。(2)NO中N元素为+2价,HNO3中N元素为+5价,N2O3中N元素为+3价,+3介于+2和+5之间,可以发生归中反应,A可以实现;NH3中N元素为-3价,NO中N元素为+2价,而HNO2中N元素为+3价,+3>+2>-3,B不可能实现;N2O4中N元素为+4价,HNO3中N元素为+5价,HNO2中N元素为+3价,+4介于+3和+5之间,可以发生歧化反应,C可以实现。
13.已知几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现有200mL混合溶液中含FeI2、FeBr2各0.10mol,向其中逐滴滴入氯水(假定Cl2分子只与溶质离子反应,不考虑其他反应)
(1)若氯水中有0.15molCl2被还原,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 ,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 。
(2)若原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若最终所得溶液为400mL,其中主要阳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
(3)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试判断Cl2、I2、Fe3+、Br2四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上述反应若原溶液中溶质离子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入足量氯水,则I2全部被Cl2氧化成HIO3(强酸)。试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上述所有反应共消耗Cl2 mol。
答案 (1)Cl-、Br- 0.10mol (2)0.25mol
Fe3+、0.50mol·L-1 (3)Cl2>Br2>Fe3+>I2 (4)I2+5Cl2+6H2O===2IO+10Cl-+12H+ 0.8
解析 (1)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顺序可知,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I-+Cl2===I2+2Cl-、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若氯水中有0.15molCl2被还原,则被氧化的是0.2mol碘离子和0.1mol亚铁离子,因此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Br-、C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0.1mol。(2)若原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则溶液中的碘离子和亚铁离子已经全部被氧化,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若最终所得溶液为400mL,其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0mol·L-1。(3)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Cl2、I2、Fe3+、Br2四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4)I2全部被Cl2氧化成HIO3(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5Cl2+6H2O===12H++10Cl-+2IO。上述所有反应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8mol。
14.(2020·河北承德质检)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的有效利用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氧化黄铁矿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1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中,FeS2作 (填“催化剂”“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同)。该转化过程中NO的作用是 。
②写出图1中Fe3+与Fe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2+被氧化为Fe3+的过程中,控制起始时Fe2+的浓度、溶液体积和通入O2的速率不变,改变其他条件时,Fe2+被氧化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加入NaNO2发生反应:2H++3NO===NO+2NO↑+H2O。该反应中若有6mol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加入NaNO2、KI发生反应:4H++2NO+2I-===2NO↑+I2+2H2O。解释图2中该条件下能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Fe2+转化率的原因: 。
答案 (1)①还原剂 催化剂 ②14Fe3++FeS2+8H2O===15Fe2++2SO+16H+ (2)①4 ②生成的催化剂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解析 (1)①转化过程中FeS2中S元素被氧化为SO,FeS2是还原剂;反应前后NO没有变化,所以NO是催化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4Fe3++FeS2+8H2O===15Fe2++2SO+16H+。
(2)①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中若有6mol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②N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NaNO2、KI发生反应:4H++2NO+2I-===2NO↑+I2+2H2O,生成的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