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学科集体备课框架三科组课题2.2《空气占据空间吗》目标确立依据课标摘录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空气也会占据空间这一点,与他们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意味着可以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指向科学大概念。因此,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并如实记录和描述,同时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3.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4.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学习难点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评价任务1.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里面的纸团会湿吗?2.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3.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达成科学目标2。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聚焦问题问题导入,学生猜想: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3.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4.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会湿会或不会。同桌讨论汇报。通过实验来验证。问题探究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活动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3.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活动二:扎孔观察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3.教师指导学生实验。4.交流:(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杯子里面去的?(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活动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2.出示气筒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3.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2)这说明了什么?(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没变没湿没有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师生共完成。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2)松开手指,观察变化学生小组探究杯子中水面变高。水跑到杯子里面了。松开手指以后。空气被水挤出了小孔。现在被水占据了。纸团湿了。向杯子里吹气。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降。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水中倒扣的杯子底部的纸团不湿,初步证明空气占据了杯内空间,“保护”了纸团;在第二个实验中,杯底打孔,水占据了原先空气的空间,将杯子中的纸团浸湿;在第三个实验中,用打气筒往杯子里打气空气排开水后重新占据了空间。总结归纳: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巩固练习:一、判断题1.我们把水杯里的水喝掉后,杯子内部就没有任何物质了。()2.我们底部塞有纸的玻璃杯倾斜放入水槽内,纸不会湿。()3.破洞的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空气并不占用空间。()4.将气球放入封闭的塑料瓶中是吹不大的。()5.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是水中的鱼是不需要空气的。()二、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气体。()A.空气就是一种单一的气体B.空气是没有质量的C.空气占据空间,质量很轻2.我们把封闭的玻璃瓶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瓶内的空气是()A.空气还剩半瓶B.空气的质量会减轻C.空气不会充满瓶子独立完成,反馈问题并交流纠正。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本来觉得空气和水这两种物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上完才觉得其实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既陌生又难以理解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认识了空气后对这个物质的进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实验很好玩,但是做完了以后什么都没记录下来对实验的目的不明确这是我备课的一个失误,以后这方面需要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