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学科集体备课三数组课题3.3《测量气温》目标确立依据课标摘录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来表示冷热的程度。教材分析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明确了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第二个问题明确了测量获得气温数据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第三个问题明确了要学会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探索部分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第二个活动是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测量的温度进行分析,从而统计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指在一天中哪一时刻的气温。第三个活动是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教师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里,为学习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做好气温数据的积累。研讨部分的三个问题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意识到真实数据的记录对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则是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第三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明白柱状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天气变化规律。学情分析测量气温是在学生认识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让学生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在一节课中无法全部完成,必须延伸到课外,甚至要延伸到第二天才能完成,有一些时间点可能正好是上课时间。三年级学生不可能自发地按要求完成上述任务,教师要做好课后活动的组织工作,可以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选定时间,不一定要严格选在整点时间和间隔2小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2.能够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学习难点按计划选定五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评价任务1.课件出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如何使用气温计。(达成科学探究目标1)2.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五个时间段的气温。(达成科学概念目标)3.课件出示绘制柱状图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来绘制。(达成科学探究目标)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气温计、气温记录表。教师准备:气温计、最高最低气温计、气温记录表、柱状统计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聚焦问题1.问题引入。让学生说一说从早上到当前,感觉到的气温变化。2.聚焦主题。怎样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作为衡量物,结果又怎样呢?让学生讨论今天的气温是多少?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师补充。问题探究活动一:去室外测量气温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2.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3.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4.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温馨提示:·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特别强调: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5.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师: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活动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1.提问: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小结:明天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规律。2.出示: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说明: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现?3.提问: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会画吗?4.PPT演示: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①找气温,点上点;②对应条,划横线;③涂颜色,即完成。5.实践:活动三:说说你的实验发现。1.提问: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小结:早晚低,午后高。2.提问: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3.提问: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教师总结。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学生阅读测量气温的方法。让学生小组交流回答后,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再次阅读注意事项。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生自由回答。以小组为单位去测量。学生自由回答。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反馈交流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现。预设: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实践应用拓展:查资料或去气象站参观,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巩固练习:1.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午夜12时B.下午14时C.日出前后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A.室内温度B.手心温度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3.为了较准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该()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附近有阳光的地方读数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生独立完成,反馈问题并交流纠正。板书设计测量气温测量气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时间8点10点12点14点16点气温7℃9℃12℃13℃11℃低-----高------低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住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气温计和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上。在引入环节,通过收集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认识气温计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通过发现式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因为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绘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一步步地教学生绘制柱状图,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发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外面测量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然而,部分小组活动虽然表面上看热闹无比,实则却浅显缺乏深度,还有个别同学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再教设计:在小组活动设计中,必须要事先分工明确、目标清楚,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活动频率。要明白,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理解科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