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过程,其先后顺序为( )①中国工农红军②中国工农革命军③中国人民解放军④八路军、新四军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王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道:“爷爷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③抗战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作文中关于“我的爷爷”经历的描述可能真实发生的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3.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4.“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5.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治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期间C.中华民国成立时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7.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解放军进入北平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④解放军占领南京A.③④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③②④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它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 )A.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标志着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C.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起来9.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10.1949年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提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A.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造D.民主改革11.(2019·安徽合肥市包河区中考)如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D.西藏和平解放12.(丽水中考)右边两幅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B.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3.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有( )序号历史事件影响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③西安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B.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C.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15.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通过了《共同纲领》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签署了“双十协定”16.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打响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的开始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17.(山东济南中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2019·河南中考)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根本一致19.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请选择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一项( )①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②中华民国成立,收回台湾 ③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④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败逃台湾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2019·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中考改编)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①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③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2分)(衢州中考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如右图)。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1)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2)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新道路的“新”是相对什么而言的?(4分)材料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3)请在年代尺的方框内填上相应的历史事件,并简述毛泽东在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6分)22.(14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电影中的历史】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普通人的故事折射国家发展命运。“前夜”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林治远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1)影片中的“前夜”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3分)【阅兵中的历史】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其中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受阅时,100面战旗重新集结、迎风飘扬;100个英雄部队的荣誉称号气壮天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请你列举近代史中一支英雄部队的事迹说明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图片中的历史】(3)联系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两幅图片给予阐述。(7分)23.(10分)(2020·舟山中考)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材料三:——整理自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4分)(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2分)24.(12分)(2019·北京中考改编)图书馆是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记录并见证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材料一:1918—1921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等组织相继成立,它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摘编自谷俊松《近代国立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研究(1898-1949)》(1)依据材料一,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贡献。(4分)材料二:百年上海商务印刷馆在馆址迁徙中见证历史。1932年1月29日,位于上海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因被日军飞机轰炸而被迫停业。1945年在上海重建馆址,在离开14年后,商务印书馆于1946年由渝迁沪。(2)结合史实分析,商务印书馆“被迫停业”和“由渝迁沪”的历史背景各是什么?(4分)材料三: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班同学进行相关研究,在图书馆检索到以下信息:①照片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照片:美国人拍摄,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②报刊《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记载。③档案《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第三十八集:收录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宣言、会议的决议草案及决议案等。④口述《百年名人自述》第十四编:围绕开国大典编选了领导者、亲历者亲口述说的原始材料。⑤电影《开国大典》:故事片,展现了从三大战役胜利至举行开国大典的历程。⑥专著《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以俄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3)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相应的一则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和材料)(4分)研究主题1研究主题2研究主题3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国大典的真实场景示例:研究主题:五四运动的影响选择材料:⑥理由:本书从社会思潮演变、社会习俗现代化等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影响。25.(12分)东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闪耀着中国人民抗争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识图忆史】材料一:图1 图2 图3(1)任选一幅图片,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3分)【史论结合】材料二:图4 (2)抗日中的东北就是中国抗日的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6分)【以史为鉴】材料三: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解放东北是战略反攻的第一步。这次战役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战前就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东北野战军灵活地执行战役方针,坚持英勇作战,这是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役中,东北地区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筹集和运送前线的粮食1.1亿斤。——邓新功《三大战役的胜利》(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辽沈战役胜利的历史中能得到哪些启示。(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C 4.B 5.C 6.D 7.B 8.A 9.C10.B 11.C 12.B 13.B 14.A 15.D 16.B 17.D18.C 19.B 20.A二、非选择题21.(1)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内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或:城市中心论)。(2分)(3)①秋收起义(1分)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2分)[或: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分) 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分)]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分)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2分)22.(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2)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作战勇猛,屡战屡捷,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有利于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鼓舞工农大众。(或: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如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八路军一一五师等也可酌情给分)(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能否成功的基础。)(1分)①图1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反映了在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侵略者,实行全民族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到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②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帮助人民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分)23.(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分) 爱国学生发动了五四运动,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各界人士纷纷支援,从而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2分)(2)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促进解放军兵力由弱变强,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变革成功的基础。24.(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扩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提供条件,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2)被迫停业: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或: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2分)由渝迁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2分)(3)示例一:研究主题: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选择材料:②理由:报刊反映了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上海等地,参加者从学生扩展到工人等阶层。示例二:研究主题:开国大典的真实场景 选择材料:④理由: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口述是了解开国大典真实场景的重要证据。25.(1)图1:东北易帜。影响: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图2:九一八事变。影响: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日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图3:辽沈战役。影响: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量上也占了优势,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任选一幅,事件1分,影响2分)(2)根据图4“加拿大华侨议决筹募捐款,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可以看出海外华侨的援助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根据图5“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据图6中国民党领导的东北军的牺牲说明了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的牺牲说明了共产党领导军队英勇作战;东北军民建立的自救武装占了51%,说明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1分,结论2分,写出两点即可)(3)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军,要依靠人民;要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军事指挥;要坚持英勇抗争。(根据材料三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