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甘肃凉州改编)小明在某课的主题学习中做了如下笔记: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一战后亚非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无产阶级改革D.社会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2.(2019·江苏淮安中考)“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3.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新青年》的创办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国民党的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2019·广东中考)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A.华夫脱运动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巴拿马收回运河D.纳米比亚独立运动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A.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这最主要得益于( )A.北伐军总司令的正确领导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7.(2019·江苏镇江中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8.(2019·山西中考)王华同学以“俄国(共俄、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图2 攻占冬宫 图4 苏军攻占柏林A.图1: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图2:见证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十月革命胜利C.图3: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的浪潮D.图4: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侵略与抗争B.多民族国家统一C.近代化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0.(绍兴中考)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11.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B.十月革命的影响C.秋收起义的失败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12.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3.(2019·江苏徐州中考)图中阴影部分为中国革命力量根据地,其活动区域从图1到图2变化的原因是( )图1图2A.北伐B.挺进大别山C.长征D.渡江战役14.(2020·绍兴中考)“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广东中考)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人的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6.(山西中考)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2020·湖州中考)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①南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②延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③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遵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右图为某时期的标语口号(左:“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右:“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落款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由标语口号推测这一时期是指( )A.辛亥革命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9.下表是北京大学(1923年)建校25周年纪念日做过的一次民意测验部分结果,它反映了( )问题结果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国民革命的有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A.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思想受到了洗礼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C.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使人对其抱有好感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20.(广东中考)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0分)“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材料一: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1)孙中山为实现最终“梦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4分)材料二:梦想要成真,更须高瞻远瞩的智慧。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2)毛泽东论述的人民武装从何时何事开始?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列举其中充满智慧的两场战斗。(4分)材料三:梦想要成真,还须有一个担当重任的政党。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3)如何理解“主心骨”?(2分)22.(12分)回首历程,探索道路。材料一:延安道路的核心是完善群众路线和在农村加强革命的民族主义,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两大支柱。这些思想在江西时期就已先行发展了。——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中共在1927-1934年的具体实践说明“这些思想在江西时期就已先行发展”。(2分)材料二:1902-1903年,列宁致力于研究农民问题,他阅读了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阅览室中有关这类问题的各种文字的书籍,认为工人应团结农民,共同革命。——摘编自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和20世纪20年代为团结农民而采取的措施或政策。(4分)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3)阅读材料三,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条革命道路与苏联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6分)23.(16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1)请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的社会时局,简要谈谈对“并不足以革新国家”的理解。(4分)(2)材料一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4分)(3)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8分)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6年,周恩来在一本书中写道:“所有革命分子都应团结起来,何况站在革命前线的共产分子,自应与国民党密切地合作才有打倒我们共同敌人的可能,才能引导工农走上解放之路。”(1)材料一中提到的“与国民党密切地合作”的标志和“共同敌人”分别是什么?在此合作期间,周恩来做出了怎样的贡献?(5分)材料二: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以下是这部史诗中的部分歌曲名: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哥 27.团结就是力量05.工农兵联合起来21.对敌人后方去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09.西江月·井冈山22.游击队歌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3.遵义城头霞光闪25.保卫黄河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并对历史现象进行概述。)(5分)25.(12分)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新生词汇也往往折射出时代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群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之后,“群众”的使用次数不断增加,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联系材料,简述促使这一时期“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旗帜】旗帜是方向,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2)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述旗帜中寻找中国民主革命的足迹,并简述它们对中国的推动作用。(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D 4.B 5.D 6.B 7.A 8.B 9.C10.C 11.D 12.A 13.C 14.A 15.D 16.A 17.C18.C 19.B 20.C二、非选择题21.(1)①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 ②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2分)(2)1927年8月1日;(1分)南昌起义;(1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任选两例即可)(2分)(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只答中国共产党给1分)22.(1)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十月革命中,通过土地法令,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2分)20世纪20年代,颁布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分)(3)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 不同点:俄国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城市解放农村,而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两者刚好相反。(2分)23.(1)辛亥革命后,许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答出两点即可)(2)新文化运动。(2分) 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分)(3)五四运动。(2分) “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3分) “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分)24.(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分) “共同敌人”:欧美列强和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2分)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2分)(2)(5分:其中历史现象1分,概述4分)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概述: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以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为目的的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展开。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25.(1)五四运动。(1分) 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5分)(2)①1911年,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的标志,使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③1927年,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