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政治:3.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人教版必修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思想政治
3、教材:人教版
4、课时:一课时
5、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我国资源分布情况及利用率
二、教学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从而更好的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即他承认适度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能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分辨能力,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2个框题。
2、内容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鼓励劳动者积极投入生产活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因而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3、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②、 理解: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②、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优越性,并能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我国资源分布情况及利用率
7、教学方法:
探究法、诱导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中西部城乡收入差距4:1以上,而据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5:1左右。
探究问题:(1)你如何看待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2)你为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材料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象。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二)授课过程:
视频《三个和尚儿歌》
探究问题:(1)人力投入越来越大,为什么产出越来越少?
(2)假如你是方丈,为改变这一局面你会用什么措施来调动大家挑水的积极性?
(学生活动)
教师点评:分配的公平会影响效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总结学生结论: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2)分配公平的意义
(学生归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教师:其实,收入分配的公平说说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它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学生阅读总结并提出措施。
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教师评析: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
A.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效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公平,即实行同工同酬。
B.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体现了效率,即根据劳动者的质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的收人;也体现公平,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贡献获得收人。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材料: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今天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第三、再分配注重公平
教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公平分配。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问题:讲效率就不能讲公平?效率和公平什么关系?
效率:
谈谈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利用率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又存在着矛盾。
(3)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最后一段。
五、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例题:
(2011江苏)10.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D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六、板书设计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分配公平的意义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
对立:存在矛盾
公平
效率
统一:一致性
效率
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