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 全科1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 全科12份

资源简介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物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比Z核多一个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15.相互作用的分子间具有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 a、b之间的势能( )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16.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a从空气中以入射角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球心O,在界面MN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分为b、c、d三束光,b为反射光,c、d为折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光的光子能量大于c光的光子能量
B.d光的在玻璃中的波长大于c光在玻璃中的波长
C.入射角逐渐增大时,b光束的能量逐渐增强,c、d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
D.若用c光照射某金属,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用d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17.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先变小后变大 B. 先变小后不变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18.在坐标原点的波源S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400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S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B.x=40m处的质点在t=0.025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在t=1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波源S沿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变大
19.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 星”于2008 年4 月25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 次变轨控制后,于5 月l 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 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20.如图所示,E、r为电源的电动势、内阻,R1(与线圈并联)、R2(与电容并联)为定值电阻,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计,C为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上开关S的瞬间,R1中无电流
B.合上开关S稳定后,R2中无电流
C.合上开关S稳定后,断开S的瞬间,R1中电流方向向右
D.合上开关S稳定后,断开S的瞬间,R2中电流方向向右
21.如图所示,有两个相邻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方向相反,且与纸面垂直,磁场区域在x轴方向宽度均为a,在y轴方向足够宽。现有一高为a的正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向右沿x轴方向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的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22.(6分)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6.51 cm,AB=5.59 cm,BC=4.70 cm,CD=3.80 cm,DE=2.89 cm,EF=2.00 cm.
小球在位置A时的速度大小νA= 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 (12分)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
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⑴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A。
⑵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单缝和双缝间距5cm~10cm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
⑷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
24.(16分)某小型实验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 kW,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 Ω .
(1)若采用380 V输电,求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
(2)若改用5000 V高压输电,用户端利用n1:n2=22:1的变压器降压,求线路损耗的功率和用户得到的电压.
25.(18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孩在平台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助跑,目的是抓住在平台右端的、上端固定的、长度为L的轻质悬绳,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轻质绳的下端与小孩的重心在同一高度,小孩抓住绳的瞬间重心的高度不变,且无能量损失.若小孩能完成圆周运动,则:
(1) 小孩抓住绳的瞬间对悬线的拉力至少为多大
(2) 小孩的最小助跑位移多大
(3)设小孩在加速过程中,脚与地面不打滑,求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摩擦力对小孩所做的功。
26.(20分)如图所示,带电平行金属板PQ和MN之间的距离为d;两金属板之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图建立坐标系,x轴平行于金属板,与金属板中心线重合,y轴垂直于金属板。区域I的左边界在y轴,右边界与区域II的左边界重合,且与y轴平行;区域II的左、右边界平行。在区域I和区域II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区域I内的磁场垂直于Oxy平面向外,区域II内的磁场垂直于Oxy平面向里。一电子沿着x轴正向以速度v0射入平行板之间,在平行板间恰好沿着x轴正向做直线运动,并先后通过区域I和II。已知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区域I和区域II沿x轴方向宽度均为。不计电子重力。
(1)求两金属板之间电势差U;
(2)求电子从区域II右边界射出时,射出点的纵坐标y;
(3)撤除区域I中的磁场而在其中加上沿x轴正向的匀强电场,使得该电子刚好不能从区域II的右边界飞出。求电子两次经过y轴的时间间隔t。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物理答案
14、CD 15、B 16、BC 17、C 18、A 19、BC 20、D 21、C
22.0.6m/s, 0.9m/s2
23. ⑴E D B ⑵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⑶13.870 2.310 ⑷ ,6.6×102
24 (16分)解析:(1)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
I=A=52.63 A …………………………………………3分
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为
P损=I2R=52.632×6 W≈16620 W=16.62 kW.…………………………3分
(2)改用高压输电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变为
I′=A=4 A ………………………………… 3分
改用高压输电后,线路损失为:
P损=I2R=42×6 W=96 W ………………………………………… 2分
用户端在变压器降压前获得的电压
U1=U-I′R=(5000-4×6) V=4976 V ……………………………… 2分
根据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
U2=U1=×4976 V=226.18 V. ……………………………… 3分
25(18分) 解析:(1)小孩能完成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在最高点最小的向心力等于小孩所受的重力。设小孩在竖直面内最高点运动的速度为v2.,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小孩在最高点有: mg=m…………………………………………2分
设小孩在最低点运动的速度为v1,小孩抓住悬线时悬线对小孩的拉力至少为F,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小孩在最低点有:F—mg=m…………………………………2分
小孩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22+2mgL=mv12………2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F=6mg,v12=5gL。………………………………2分
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悬线的拉力至少为6mg。……………………………1分
(2)小孩在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小孩运动的加速度为a,末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12=2ax……………………………2分
解得:x==…………………………………………2分
(3)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摩擦力大小f=ma …………………………2分
由于地面对小孩的摩擦力位移为零,所以摩擦力对小孩做功为零。………………………3分
26(20分) 解:(1)电子在平行板间做直线运动,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
      即…………………………………………2分
    所以,…………………………………………2分
(2)如右图所示,电子进入区域I做匀速圆周运动,向上偏转,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2分
设电子在区域I中沿着y轴偏转距离为 y0,区域I的宽度为b(b=),则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电子在两个磁场中有相同的偏转量。
电子从区域II射出点的纵坐标 ………………2分
(3)电子刚好不能从区域II的右边界飞出,说明电子在区域II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恰好与区域II的右边界相切,圆半径恰好与区域II宽度相同。电子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设电子进入区域II时的速度为,则,所以 ………2分
电子通过区域I的过程中,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此过程中
平均速度
电子通过区域I的时间 (b为区域I的宽度)
解得: ………………2分
电子在区域II中运动了半个圆周,设电子做
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电子在区域II中运动的时间
………………2分
电子反向通过区域I的时间仍为。
所以, 电子两次经过y轴的时间间隔
………………2分
遮光
图1
图甲
0
35
30
10
图乙
35
40


y
B
B
×
×
×
×
×
×
x
B
P
Q
×
×
O
v0
×
×
×
×
M
N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检测考试数学(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球的表面积公式, 球的体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高☆考♂资♀源*网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高☆考♂资♀源*网。
1.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是 ( )
A.1 B.2 C.4 D.8
2. “a>3”是“”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充分不必要条件
3 设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 )
A 11 B 5 C D
4.对于函数f(x)=2sinxcosx,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f(x)在(,)上是递增的 B. 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C.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D. f(x)的最大值为2
5 以抛物线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
A. B. C. D.
6.设l,m,n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 若⊥α,m∥β,α⊥β则⊥m ② 若则⊥α
③ 若∥m,m∥n,⊥α,则n⊥α ④ 若∥m,m⊥α,n⊥β,α∥β,则∥n
A. 1 B. 2 C. 3 D. 4
7 某台小型晚会由6个节目组成,演出顺序有如下要求:节目甲必须排在前两位、节目乙不能排在第一位,节目丙必须排在最后一位,该台晚会节目演出顺序的编排方案共有
(A)36种 (B)42种 (C)48种 (D)54种
8.设,函数的导函数是,若是偶函数,则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9.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菱形,底面ABCD,PA=1,则异面直线AB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10.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 ( )
(A) (B) (C) (D)
11、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交于点,与双曲线的右准线相交于P点,F为右焦点,若又,则实数的值为( 高☆考♂资♀源?网 )
A、 B、2 C、 D、3
12.设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当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当
C.函数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依次构成一个无穷等差数列 D.函数内为单调递减函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3.二项式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
14.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的值为________。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ml(不含80)之间,属于酒后驾车;血液酒精浓度在80mg/100ml(含80)以上时,属醉酒驾车.据《法制晚报》报道,2010年3月15日至3月28日,全国查处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共28800人,如下图是对这28800人酒后驾车血液中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属于醉酒驾车的人数约为 ________.
~
16. 如图,是球的球面上三点,且两两垂直,是球的大圆上BC弧的中点,则直线与所成角的弧度数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I)求的值; (II)求函数的值域。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质检部门将对12个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进行质量抽检,若被抽检厂家的奶粉经检验合格,则该厂家的奶粉即可投放市场;若检验不合格,则该厂家的奶粉将不能投放市场且作废品处理。假定这12个厂家中只有2个厂家的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即检验不能合格),但不知道是哪两个厂家的奶粉.
(I)从中任意选取3个厂家的奶粉进行检验,求恰有1个厂家的奶粉检验合格的概率;
(Ⅱ)每次从中任意抽取一个厂家的奶粉进行检验(抽检不重复),记首次抽检到合格奶粉时,这两个存在质量问题的厂家的奶粉至少有1个被检验出来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其中BC=2AB=2PA=6,M,N为侧棱PC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如图所示.
(Ⅰ)求证:AN//平面MBD;
(Ⅱ)求异面直线AN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二面角M-BD-C的余弦值.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已知.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 曲线C: 经过点P (1,2),且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求a,b的值;
(Ⅱ) 已知)在区间 (1,2) 内存在两个极值点,求证:0<a+b<2.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点F(0,),动圆P经过点F且和直线y=-相切.记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W.
(Ⅰ)求曲线W的方程;
(Ⅱ)过点F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分别交曲线W于A,B和C,D.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小值.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检测考试试题
数学(文科)答案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C A D B D B B A A A A C
二 13 -160 14 15 4320 16
三 解答题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I)任意选取3个厂家进行抽检,恰有1个厂家的奶粉检验合格可以投放市场的概率为
………………6分
(II)由题意,第一次抽检到合格奶粉可以投放市场时,这两个存在质量问题的厂家的奶粉至少有一个被检验出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第一次抽检的厂家奶粉不合格,第二次抽检的厂家奶粉合格,此时的概率为
; ………………8分
二是前两次检验的两个厂家奶粉都不合格,此时的概率为……10分
故所求的概率为 …………12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Ⅰ)证明:连结交于,连结 ,

, ………… 1分


, ………… 3分

. ………… 4分
(Ⅱ)如图所示,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5分
,
………………………7分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8分
(Ⅲ)侧棱,
, …………………9分
设的法向量为,
,并且,
,令得,,
的一个法向量为 . ………………………11分
, 由图可知二面角的大小是锐角,
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为 . .………………………12分
20 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
可得 , ………………………2分
即, 解得, ………………………4分
∴,
故所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5分
(Ⅱ)依题意,, ∴
, …………………7分
又, ……………9分
两式相减得 ……………………11分
, ∴. ……12分
21
(Ⅰ)解: =,
由题设知: 解得 ………5分
(Ⅱ)解:因为在区间内存在两个极值点 ,
所以,即在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故 ……… 8 分
由 (1)+(3)得.
由(4)得,
因,故,从而.
所以. ……… 12 分
22解(Ⅰ)过点作垂直直线于点
依题意得. ………2分
所以动点的轨迹为是以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4分
即曲线的方程是 ………6分
(Ⅱ)依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 得的方程为.
将代入 化简得. ………8分
设 则
同理可得 ……10分
四边形的面积
当且仅当 即时,
故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12分
酒精含量
频率
组距
0.02
0.015
0.01
0.005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mg/100ml)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2009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地理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观测的日照时数与理论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右图是我国甘肃省年日照百分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值越大说明日照越稳定
B.该值大小与天气变化无关
C.各地年太阳日照百分率在41%-71%之间
D.分布趋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
2.与玉门市相比,陇南市发展农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较少
C.年均温低 D.热量充足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 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回答3~4 题。
3.推测图④中该大陆东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
4.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部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读世界某区域水系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湖泊南北相距约
A.40千米 B.80千米
C.120千米 D.80米
6.图中乙阴影可能为
A.山脉 B.裂谷
C.河流 D.海洋
7.图中季节河的汛期最有可能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城市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受地形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B.受气候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C.受交通影响形成北多南少的特点 D.受经济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9.为平衡我国城市分布,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
A.大力发展东部城市,扩大辐射作用 B.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
C.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提高城市化水平 D.振兴东北老基地,增强大城市活力
稀土被誉为 “新材料之母”, 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A. 市场指向型 B. 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决定在图中甲地(24°37'S,70°24'W)建天文台,甲地位于有“世界干极”之称的阿塔卡玛沙漠腹地,天文观测气象条件优越;图中乙地(32°30'S,70°07'W)海拔为2990米,坡度较缓,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
材料二:右上图是智利部分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圣地亚哥(海拔600米)气候资料。
材料四:智利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该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命脉,并拥有较高的生产水平。目前智利经济发展水平良好,2010年人均GDP已位居南美洲第一。近年来智利与安徽省铜陵、安庆等市经贸往来频繁,并在一些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1)说出智利南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简析材料一中甲地“世界干极”和乙地“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的成因。(12分)
(3)比较材料二中A区域和B区域河流特征的差异。(8分)
(4)据材料三,简答圣地亚哥的夏季气候特征及其成因。(6分)
(5)简述安徽省与智利经贸往来,对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9.(6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春季干旱发生率较高,试分析其发生的自然原因。(8分)
(2)甲地是棉花生产集中区,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12分)
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B 6A 7D 8A 9C 10B 11B
39. (1)形成春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少雨;(4分)二是我国春季升温快,蒸发大。(4分)
(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分)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3分)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3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3分)
① ② ③ ④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检测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球的表面积公式, 球的体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高☆考♂资♀源*网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高☆考♂资♀源*网。
1.已知(x+i)(1-i)=y,则实数x,y分别为( )
A.x=-1,y=1 B. x=-1,y=2 C. x=1,y=1 D. x=1,y=2
2.已知函数,则
A. 4 B. C .-4 D . -
3 设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 )
A 11 B 5 C D
4.对于函数f(x)=2sinxcosx,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f(x)在(,)上是递增的 B. 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C.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D. f(x)的最大值为2
5 以抛物线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
A. B. C. D.
6.设l,m,n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 若⊥α,m∥β,α⊥β则⊥m ② 若则⊥α
③ 若∥m,m∥n,⊥α,则n⊥α ④ 若∥m,m⊥α,n⊥β,α∥β,则∥n
A. 1 B. 2 C. 3 D. 4
7 某台小型晚会由6个节目组成,演出顺序有如下要求:节目甲必须排在前两位、节目乙不能排在第一位,节目丙必须排在最后一位,该台晚会节目演出顺序的编排方案共有
(A)36种 (B)42种 (C)48种 (D)54种
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则
A.0.1588 B.0.1587 C.0.1586 D.0.1585
9 = ( )
A. —1 B. — C. D. 1
10.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菱形,底面ABCD,PA=1,则异面直线AB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11、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交于点,与双曲线的右准线相交于P点,F为右焦点,若又,则实数的值为( 高☆考♂资♀源?)
A、 B、2 C、 D、3
12 已知函数若互不相等,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3.二项式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
14.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的值为_________。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ml(不含80)之间,属于酒后驾车;血液酒精浓度在80mg/100ml(含80)以上时,属醉酒驾车.据《法制晚报》报道,2010年3月15日至3月28日,全国查处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共28800人,如下图是对这28800人酒后驾车血液中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属于醉酒驾车的人数约为 ________.
~
16.下列命题:
(1)在中, “”是“”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3)在中,若,则为钝角三角形;
(4)要得到函数y=sin()的图象,只需将y=sin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I)求的值; (II)求函数的值域。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质检部门将对12个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进行质量抽检,若被抽检厂家的奶粉经检验合格,则该厂家的奶粉即可投放市场;若检验不合格,则该厂家的奶粉将不能投放市场且作废品处理。假定这12个厂家中只有2个厂家的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即检验不能合格),但不知道是哪两个厂家的奶粉.
(I)从中任意选取3个厂家的奶粉进行检验,求至少有2个厂家的奶粉检验合格的概率;
(Ⅱ)每次从中任意抽取一个厂家的奶粉进行检验(抽检不重复),记首次抽检到合格奶粉时已经检验出奶粉存在质量问题的厂家个数为随即变量,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其中BC=2AB=2PA=6,M,N为侧棱PC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如图所示.
(Ⅰ)求证:AN//平面MBD;
(Ⅱ)求异面直线AN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二面角M-BD-C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点F(0,),动圆P经过点F且和直线y=-相切.记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W.
(Ⅰ)求曲线W的方程;
(Ⅱ)过点F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分别交曲线W于A,B和C,D.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若的极值点;
(Ⅱ)若函数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检测考试试题
数学( 理科)答案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D B D B D B B B B A A C
二 13 -160 14 15 4320 16 (2)(3)
三 解答题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18 (本小题满分12分)解:(I)任意选取3个厂家进行抽检,至少有2个厂家的奶粉检验合格有两种情形;一是选取抽检的3个厂家中,恰有2个厂家的奶粉合格,此时的概率为
………………2分
二是选取抽检的3个厂家的奶粉均合格,此时的概率为 ……4分
故所求的概率为 …………6分
(Ⅱ)由题意,随即变量的取值为0,1,2. …………7分
……10分
的分布列为
0 1 2
………11分
的数学期望 …………12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Ⅰ)证明:连结交于,连结 ,

, ………… 1分


, ………… 3分

. ………… 4分
(Ⅱ)如图所示,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5分
,
………………………7分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8分
(Ⅲ)侧棱,
, ………………………9分
设的法向量为,
,并且,
,令得,,
的一个法向量为 . ………………………11分
, 由图可知二面角的大小是锐角,
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为 .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解(1)当n = 1时,解出a1 = 3,
又4Sn = an2 + 2an-3 ①
当时 4sn-1 = + 2an-1-3 ②
①-② , 即,
∴ ,
(),
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6分
(2) ③
又 ④
④-③
=
………12分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过点作垂直直线于点
依题意得. ………2分
所以动点的轨迹为是以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4分
即曲线的方程是 ………6分
(Ⅱ)依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 得的方程为.
将代入 化简得. ……8分
设 则
同理可得 ………10分
四边形的面积
当且仅当 即时,
故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12分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法一:(Ⅰ)依题意得,所以, …………1分
令,得, .………………………2分
,随x的变化情况入下表:
…………4分
由上表可知,是函数的极小值点,是函数的极大值点.
………………5分
(Ⅱ) , .………………………6分
由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可知:对任意恒成立,
.………………………7分
当时,,显然对任意恒成立; …………8分
当时,等价于,
因为,不等式等价于,………9分
令,
则,在上显然有恒成立,所以函数在单调递增,所以在上的最小值为,………………………11分
由于对任意恒成立等价于对任意恒成立,
需且只需,即,解得,因为,
所以.
综合上述,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12
酒精含量
频率
组距
0.02
0.015
0.01
0.005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mg/100ml)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2009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历史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尽散,实是我国历史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 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 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 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④ 科技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1880年,薛福成写到:“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无穷”的是
① 开设工厂 ② 协定关税 ③ 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李鸿章曾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日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C.人臣要学会逢迎君主 D.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16.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1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8.博物馆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早在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背景是
① 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② 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丰硕
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 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曾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B.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战略防御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由于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能说明该论断的主要史实是
①《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②《开罗宣言》的发表
③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④ 联合国的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A.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23.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时 间 国 家 说 明
17世纪 荷 兰 ——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 英 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美、德、法 经济上的多极化
二十世纪初(一战后) 美 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
二战后 美国、苏联 政治上的多极化
70年代后 美国、日本、德国 当代经济强国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
项目 时间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年 40% 9.5% 7.6% 10.5% 2.9% 5%
1937年 36.2% 9.5% 4.3% 10.4% 3.5%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年 14% 15% 7% 8% 1% 4%
1937年 13% 16% 5% 9% 4% 1%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1)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当时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英国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基于材料二,请阐述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构成的特点(6分)及其对30、40年代人类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4分)?
(3)用史实论证“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观点(6分)
(4)基于以上材料,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的看法。(10分)
39.(6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生活变化的背后映射出了政治的变革、思想的发展。
材料一 “自由尽是新风尚”,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等等,成为当时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潮流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了人民装,大家都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人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欢歌笑语的姑娘,身着五彩鲜艳的布拉吉(苏式连衣裙),嘴里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
(4)建国初期的这种社会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材料三 到了80年代牛仔裤,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我们的服饰也越来越中性化,多元化……走上街头,你看到的不是单一的衣服,而是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绚丽的服饰……
(5)80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8分)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11—23题选择题答案:B A B D B B A C B C B A
37.(1)①英国是世界工厂;②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③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④英国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⑤英镑是通行的世界货币。(任答三点,共6分)
(2)特点:①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美国居于优势地位;(2分)②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受到来自苏联的挑战;(2分)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经济一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局面。(2分)
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分)②美、苏两国30年代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3)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影响。(6分)
(4)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10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抽象角度:
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转移而变化: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西)—太平洋(东);(2分)②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以及世界政治权利分配的改变。例如: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首先经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战后,美国、苏联强势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呈现美苏两极格局;(2分)③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的爆发。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二战的爆发;(2分)④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发展,并加强了经济联合,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促进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生力量。例如: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影响;(2分)⑤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发展,加速提高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2分)
39.(3)①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2分)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出台的政策的推动;(2分)③一些传统陋习不符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2分)④受当时世界进步潮流的影响等。(2分)(任答三点给6分)
(4)①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2分)②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支持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全面学习苏联;(2分)③服装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等。(2分)(不必拘泥答案,回答合理即可给满分4分)
(5)①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②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追求个性;(2分)③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2分)④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2分)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2009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观测的日照时数与理论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右图是我国甘肃省年日照百分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值越大说明日照越稳定
B.该值大小与天气变化无关
C.各地年太阳日照百分率在41%-71%之间
D.分布趋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
2.与玉门市相比,陇南市发展农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较少
C.年均温低 D.热量充足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 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回答3~4 题。
3.推测图④中该大陆东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
4.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部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读世界某区域水系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湖泊南北相距约
A.40千米 B.80千米
C.120千米 D.80米
6.图中乙阴影可能为
A.山脉 B.裂谷
C.河流 D.海洋
7.图中季节河的汛期最有可能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城市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受地形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B.受气候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C.受交通影响形成北多南少的特点 D.受经济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9.为平衡我国城市分布,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
A.大力发展东部城市,扩大辐射作用 B.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
C.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提高城市化水平 D.振兴东北老基地,增强大城市活力
稀土被誉为 “新材料之母”, 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A. 市场指向型 B. 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1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尽散,实是我国历史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 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 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 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④ 科技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1880年,薛福成写到:“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无穷”的是
① 开设工厂 ② 协定关税 ③ 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李鸿章曾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日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C.人臣要学会逢迎君主 D.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16.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1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8.博物馆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早在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背景是
① 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② 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丰硕
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 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曾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B.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战略防御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由于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能说明该论断的主要史实是
①《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②《开罗宣言》的发表
③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④ 联合国的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A.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23.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
2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成员国90%以上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M
商品以20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口到东盟A国,A国征收5%的进口关税,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1:10。2011年M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人民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A国的价格,用A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210,160 B.210,200 C.200,200 D.200,180
25.企业资源整合是现代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途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下列行为既属于资源有效整合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是
①甲公司吸收、借鉴乙公司的先进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②甲公司大量投资期货与股票市场
③甲公司与乙公司“强强联合”,提高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
④乙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甲公司的销售网络迅速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个税改革是2011年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彩一笔。假如张某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管,每月收入总计8000元,扣除“三险一金”1000元。2011年9月1日后,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元上调为3500元,工薪所得税率见下表。按照新的个税法规定,
张某每月比以前少交的税收为 元。
27.2011年12月12~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中央强调抓好“三农工作”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消除城乡差别 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 ④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30.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迅猛的人口膨胀及其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前景。70亿人口日带给人们不只是欢迎新生命诞生的热烈气氛,更多的是深深的忧虑和严肃的思考。70亿不仅仅是数字,它背后蕴藏着人类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上述 材料不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C.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1.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5月6--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京举办学习班,对换届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选举法要求把好代表的入口关,真正选出责任心强、为民说话的县乡人大代表。这一要求:
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③能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4.据新华社10月7日报道,自2011年8月22日以来,公安部部署的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专项行动旨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以达到消除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之目的。公安部开展“打四黑除四害” 专项行动
①旨在关注民生,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决定在图中甲地(24°37'S,70°24'W)建天文台,甲地位于有“世界干极”之称的阿塔卡玛沙漠腹地,天文观测气象条件优越;图中乙地(32°30'S,70°07'W)海拔为2990米,坡度较缓,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
材料二:右上图是智利部分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圣地亚哥(海拔600米)气候资料。
材料四:智利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该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命脉,并拥有较高的生产水平。目前智利经济发展水平良好,2010年人均GDP已位居南美洲第一。近年来智利与安徽省铜陵、安庆等市经贸往来频繁,并在一些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1)说出智利南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简析材料一中甲地“世界干极”和乙地“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的成因。(12分)
(3)比较材料二中A区域和B区域河流特征的差异。(8分)
(4)据材料三,简答圣地亚哥的夏季气候特征及其成因。(6分)
(5)简述安徽省与智利经贸往来,对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时 间 国 家 说 明
17世纪 荷 兰 ——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 英 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美、德、法 经济上的多极化
二十世纪初(一战后) 美 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
二战后 美国、苏联 政治上的多极化
70年代后 美国、日本、德国 当代经济强国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
项目 时间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年 40% 9.5% 7.6% 10.5% 2.9% 5%
1937年 36.2% 9.5% 4.3% 10.4% 3.5%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年 14% 15% 7% 8% 1% 4%
1937年 13% 16% 5% 9% 4% 1%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1)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当时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英国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基于材料二,请阐述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构成的特点(6分)及其对30、40年代人类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4分)?
(3)用史实论证“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观点(6分)
(4)基于以上材料,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的看法。(10分)
38.(32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注:①公共文化需求的基本性是指人人必须的基本文化需求;均等性,是指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人人都能够享受到;便利性,是指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等要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②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它是以有利于广大人民为标准的。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完成下表。(12分)
(2)结合材料,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都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0分)
(3)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简述在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分别应如何发挥作用?(10分)
39.(6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春季干旱发生率较高,试分析其发生的自然原因。(8分)
(2)甲地是棉花生产集中区,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12分)
人民生活变化的背后映射出了政治的变革、思想的发展。
材料一 “自由尽是新风尚”,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等等,成为当时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潮流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了人民装,大家都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人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欢歌笑语的姑娘,身着五彩鲜艳的布拉吉(苏式连衣裙),嘴里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
(4)建国初期的这种社会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材料三 到了80年代牛仔裤,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我们的服饰也越来越中性化,多元化……走上街头,你看到的不是单一的衣服,而是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绚丽的服饰……
(5)80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8分)
材料四 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6)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理论依据。(10分)
材料五2011年世界气候大会正在南非德班开幕。鉴于约束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因此对于德班气候会议来说,关键在于发达国家能否对于第二承诺期作出明确的绝对量化减排的承诺。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之一,美国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严重损害了现行的京都机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上负主要责任。  而作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早已确立为国家间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分配原则。该原则指出,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所有国家都负有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是有差别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29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发达国家作出的承诺不够积极,并且都带有附加条件,这令人感到非常失望。该机构还说,发达国家设置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本身就是“漏洞百出”。
中方代表团在德班大会举行期间,不止一次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履行自己义务,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进程;承担大国责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督促发达国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7)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主权国家应对世界气候应如何作为?(10分)
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B 6A 7D 8A 9C 10B 11B
39. (1)形成春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少雨;(4分)二是我国春季升温快,蒸发大。(4分)
(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分)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3分)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3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3分)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11—23题选择题答案:B A B D B B A C B C B A
37.(1)①英国是世界工厂;②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③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④英国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⑤英镑是通行的世界货币。(任答三点,共6分)
(2)特点:①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美国居于优势地位;(2分)②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受到来自苏联的挑战;(2分)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经济一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局面。(2分)
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分)②美、苏两国30年代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3)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影响。(6分)
(4)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10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抽象角度:
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转移而变化: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西)—太平洋(东);(2分)②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以及世界政治权利分配的改变。例如: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首先经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战后,美国、苏联强势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呈现美苏两极格局;(2分)③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的爆发。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二战的爆发;(2分)④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发展,并加强了经济联合,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促进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生力量。例如: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影响;(2分)⑤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发展,加速提高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2分)
39.(3)①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2分)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出台的政策的推动;(2分)③一些传统陋习不符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2分)④受当时世界进步潮流的影响等。(2分)(任答三点给6分)
(4)①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2分)②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支持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全面学习苏联;(2分)③服装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等。(2分)(不必拘泥答案,回答合理即可给满分4分)
(5)①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②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追求个性;(2分)③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2分)④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2分)
文综政治参考答案
24B 25C 26A 27D 28C 29D 30D 31C 32D 33D 34B 35A
38. (32分)
(1)①政治领导;(1分,同时答出其他领导方式的不给分)科学发展观(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分)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分)这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文化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需要。(2分)
③做到均等性,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做到依法行政,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做到便利性,就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规划要以方便群众为目的。(3分)
(2)①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2分)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1分)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的社会意识。(2分)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分)
(3)①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2分)引导和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②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人民群众的不同需要推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2分)并注意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2分)
39.(6)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2分)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分)
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是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2分)
(7)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世界气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各主权国家应互相合作(2分)
各主权国家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由于经济发展对世界环境造成破坏的责任,履行各项义务。(2分)
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遵循国际法的原则、规则。(2分)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2分)
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分)
① ② ③ ④天水一中高三第二学期模拟试卷
英语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95分)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三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例:have A. gave B. save C. hat D. made
答案是C
1. animal A. ache B. anything C. advance D. anxious
2. watched A. climbed B. recognized C. practised D. whispered
3. steak A. thread B. meant C. leaves D. break
4. beyond A. bone B. chocolate C. cover D. wonder
5. choose A. husband B. loose C. description D. universe
第二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例:We ___________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
A. must have studied B. might study
C. should have studied D. would study
答案是C
6.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sir
---___________. But I’m being served.
A. Oh, you are a nice girl B. That’s all right
C. It’s very kind of you D. Thank you all the same.
7. Giving children pocket money as a gif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common _______ in China.
A. sense B. practice C. deed D. habit
8. In 1778, Bank was elected _________ president of the Royal Society, ________ position he held for 43 years.
A. the; the B. 不填; a C. a; a D. 不填 ; the
9. We’re expecting Jerry because he’s our _________ visitor who comes here for holiday every summer.
A. familiar B. regular C. similar D. popular
10. He is so addicted to smoking that ________ seems to be no chance of talking him into quitting.
A. this B. what C. it D. there
11. Sometimes we buy a magazine with absolutely no purpose ________ to pass time.
A. other than B. rather than C. more than D. as if
12. ---When shall we meet your cousin at the station
---His plane took off 2 hours ago, and it _________ arrive at 5pm.
A. could B. should C. must D. can
13. ---It’s many years since I saw you last time. I _________ you at all.
---I wouldn’t have, either, if someone _________ you by the name.
A. don’t recognize; hadn’t called B. didn’t recognize; didn’t call
C. haven’t recognized; didn’t call D. didn’t recognize; hadn’t called
14. The silence of the library is sometimes broken by a sudden cough or the sound of pages __________.
A. turning B. turned C. being turned D. having turned
15. _________ the Internet is brid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t may also break some families or cause other family problems.
A. As B. If C. While D. Since
16. I would like a job which pays more, but _________ I enjoy the work I’m doing at the moment.
A. in other words B. on the other hand
C. for one thing D. as a matter of fact
17. Don’t trust such people _____ praise you to your face but speak ill of you behind your back.
A. who B. whoever C. that D. as
18. In many countries packets of cigarettes come with a government health warning ________ to them.
A. stuck B. attached C. applied D. referred
19. ---We’d better hurry or we’ll be late.
---_____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sten to the boring lecture
A. For what B. Take it easy. C. Take your time. D. So what
20. Not until he called the secretary three times _________ that the manager went to an important meeting.
A. did he tell B. he told C. was he told D. he was told
第三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I moved to a new neighborhood two months ago. In the house with a large 21 across the road lived a taxi driver, a single parent with two school-age children. At the end of the day, he would 22 his taxi on the road. I 23 why he did not park it in the garage.
Then one day I learnt that he had another car in his garage. In the afternoon he would come home 24 work, leave his taxi and go out for his 25 affairs in his other car, not in his taxi. I felt it was 26 .
I was curious to see his personal car but did not make it until I 27 to be outside one evening two weeks 28 ,when the garage door was 29 and he drove out in his “own” car: a Rolls-Royce(劳斯莱斯)! It shook me completely 30 I realized what that meant. You see, he was a taxi driver. But 31 inside, he saw himself as something else: a Rolls-Royce owner and a(n) 32 . He drove others in his taxi but himself and his children in his Rolls-Royce. The world looked at his taxi and 33 him a taxi driver. But for him, a taxi was just something he drove for a living. Rolls-Royce was something he drove for a(n) 34 .
We go to bed every night and 35 every morning as parents or children, not as bankers, CEOs or professors. We go for a 36 as close friends or go for a vacation as a 37 . We love life as it is. Yet often, we base our entire happiness and success on how high we 38 the social ladder—how much bigger and better a 39 we have. And we ignore our Rolls-Royce, by keeping it dusty in our garage. We should focus more on 40 we are than what we do!
21. A. window B. garage C. door D. yard
22. A. park B. stop C. check D. repair
23. A. knew B. understood C. asked D. wondered
24. A. for B. out of C. without D. from
25. A. business B. national C. personal D. public
26. A. wasteful B. meaningful C. wonderful D. plentiful
27. A. appeared B. intended C. expected D. happened
28. A. later B. more C. ago D. before
29. A. broken B. fine C. shut D. open
30. A. once B. before C. when D. until
31. A. far B. deep C. long D. little
32. A. driver B. engineer C. father D. son
33. A. called B. made C. elected D. turned
34. A. experience B. earning C. life D. position
35. A. stay up B. wake up C. stay home D. go home
36. A. competition B. performance C. debate D. party
37. A. family B. company C. team D. whole
38. A. build B. climb C. stand D. lay
39. A. house B. garage C. car D. taxi
40. A. who B. what C. which D. where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25小题。第一节每小题2分,第二节每小题1分;满分45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A
It was graduation day at the university where I work and a beautiful day quite unlike the first graduation I attended as a young professor.On that cold day years ago, as we watched the students walking into the hall, one of my colleagues turned to me and said, "Graduation will be one of the happiest and one of the saddest time of your life." At my inquiry, he answered, "Because the students you have gotten to know have to leave."
As years went by, my previous confusion about my colleague's words no longer existed.When I came across naughty students, I have had to rethink why I chose to be a teacher.It obviously isn't the money.Once a former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of mine called me, asking me if I wanted to have a change.He was working at Nintendo Corporation.His salary was higher than my current one, though I have more education and have worked for over a decade.With my programming skills, he said he could get me hired.I thanked him, but declined his kind offer.
A few days before this current graduation, while working on final grades, I found a note a student had slipped in with her homework.She thanked me for being her teacher and said the things she had learned in my class—not about math, but about life—would be things she would remember long after the math skills had faded away.As I finished reading, I remembered why I had become a teacher.
Now, on this sunny graduation day, as I again observed the sea of blue hats and gowns, I did so with renewed dedication (奉献) and a deeper sense of satisfaction—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that I am a teacher.
41.Hearing his colleague's description of gradu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uthor __________.
A.quite agreed with his colleague B.was very puzzled
C.thought it very funny D.was very sad
41.Th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called up the author because he___________.
A.wanted to inform the author of his present job
B.tried to persuade the author to work with him
C.wanted the author to share his joy and satisfaction
D.thought the author wasn't fit to be a teacher
43.The underlined part “blue hats and gowns” refers to___________.
A.university colleagues B.graduates' clothes
C.life memories D.decorations in the hall
44.The author wrote this passage to __________.
A.express his devotion to being a teacher
B.compare two different graduation ceremonies
C.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graduation
D.give advice on 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B
An idea that started in Seattle's public library has spread throughout America and beyond. The concept is simple: help to build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a city by getting everyone to read the same book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o encouraging reading as a pursuit(追求) to be enjoyed by all, the program allows strangers to communicate by discussing the book on the bus, as well as promoting reading as an experience to be shared in families and schools. The idea came from Seattle librarian Nancy Pearl who launched(发起) the "If All of Seattle Read the Same Book " project in 1998. Her original program used author visits, study guides and book discussion groups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with a book, but the idea has since expanded to many other American cities, and even to Hong Kong.
In Chicago, the mayor(市长) appeared on television to announce the choice of To Kill a Mockingbird as the first book in the "One Book, One Chicago" program. As a result, reading clubs and neighborhood groups sprang up around the city. Across the US, stories emerged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reading to each other at night and strangers chatting away on the bus about plot and character.
The only problem arose in New York, where local readers could not decide on one book to represent the huge and diverse population. This may show that the idea works best in medium-sized cities or large towns, where a greater sense of unity can be achieved. Or it may show that New Yorkers rather missed the point, putting all their energy and passion into the choice of the book rather than discussion about a book itself.
Ultimately, as Nancy points out, the level of success is not measured by how many people read a book, but by how many people are enriched by the process, or have enjoyed speaking to someone with whom they would not otherwise have shared a word.
45.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launched by Nancy
A. To invite authors to guide readers.
B. To encourage people to read and share.
C. To involve people in community service.
D. To promo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ities.
4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re would the project be more easily carried out
A. In large communities with little sense of unity.
B. In large cities where libraries are far from home.
C. In medium-sized cities with a diverse population.
D. In large towns where agreement can be quickly reached.
47. The underlined words “shared a word” in Paragraph 5 probably mean .
A. exchanged ideas with each other
B. discussed the meaning of a word
C. gained life experience
D. used the same language
48. According to Nancy, the degree of success of the project is judged by .
A.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a proper book
B.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writers
C.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benefit from reading
D. the number of books that each person reads
C
NASA’s Mars detector (探测器), Opportunity, succeeded in finding signs that water once existed on the planet. Opportunity landed on Mars in January. Scientists now believe that the planet could once have supported life.
This discovery was chosen by Science,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magazin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achievement of 2004 last Friday.
“This little, wheeled, one-armed box went around another planet and has done something no human has ever managed,” according to Science. “It has discovered another place in the universe where life could once have existed.”
“Although we still can’t say that life could have existed in this environment, it is now certain that there was water on Mars,” said Steve Squyres, one of the scientists working on the Mars mission. The evidence comes from pictures and chemical readings taken by Opportunity. It includes marks on rocks like those caused by flowing water on Earth and salty chemicals like those found in dried-out sea-beds. Scientists said the new evidence proved beyond doubt that water has existed on Mars. But 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the water on Mars was like an ocean or just ice.
While Opportunity has not found any signs of life, the presence of water means life is possible. “In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life on Earth, there is no example without liquid water,” Squyres said. “So water is important for the search for life on Mars.”
Researchers agree that a future mission (任务) should bring back physical samples (样品). But some scientists worry about the risk that this could introduce dangerous foreign creatures to Earth. “The problem here is how to get the samples back,” Squyres replied. “I think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limit any risk.”
49. ________ prove that water existed on Mars.
A. The physical samples with salty chemicals
B. The marks on rocks and salty chemicals
C.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2004
D. Creatures from Mars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It is now certain that there was water on Mars.
B. The water on Mars was like an ocean.
C. Evidence of life on Mars has been found.
D. Search for life on Mars is a great risk to humans.
51. How did scientists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was water on Mars
A. The world’s leading magazine has announced the fact.
B. Scientists have taken many pictures and chemical readings on the Mars.
C. Astronauts have got some rocks from Mars.
D. Scientists have made a study of the pictures and readings sent back by Mars detector.
52.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if the creatures from Mars came to Earth, ________.
A. they would be kind to humans
B. they would be cruel to humans
C. they would be a great danger to Earth
D. it would be hard to say whether it would be a good news or bad news
D
Friendship is one of the basic bonds (纽带) between human beings.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endship might vary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people from all cultures not only enjoy friends but need them.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eenagers who have no friends often suffer from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eenagers, perhaps more than any other age group, need companionship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lonelines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among the elderly. The death of a spouse often leaves a widow or a widower totally bereft (失去). If, however, they are surrounded by friends and relatives and if they are able to articulate(清楚表达) their feeling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recover from their grief.
  “No man is an island.” In other words, we are all parts of society. We all need the love, admiration, respect and moral support of other people. If we are fortunate, our friends will provide us with all of these necessary aspects of life.
  As most people observe, there are many levels of friendship. The degree or intensity of friendship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personality of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lationships. Extroverts (性格外向者) enjoy being surrounded by many people whereas introverts(性格内向者)are perhaps content with fewer but more intense friendships.
  Everyone is not equally open with all their friends. The degree of intimacy (密切) i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Close friends can be formed at any stage in one’s life but they are usually very rare. Not very many people have more than a few really close friends. Irrespective of the level of intimacy, all friendships are based on reciprocity(相互性), honesty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love and affection.
53. The second paragraph implies that _____..
  A. teenagers without friends will suffer fro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 a widow or a widower will die very soon without companionship
  C. human beings need companionship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D. both A and B
54. The degree of intimacy of friendship mainly depends on _____ .
  A. age B. belonging C. personality D. culture
55.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lose friends _____ .
  A. can be easily formed when one is young B. cannot be long-lasting
  C. are not rare for everyone D. are rare for most people
56. The word “irrespective”(Last sentence, Para. 5) means _____ .
  A. not respecting B. dishonoring C. regardless D. considering
E
How the iron of tomorrow (the first Self Clean Iron)can change your lifestyle today
General Electric introduces the iron of tomorrow. The iron can clean itself, inside where irons get dirty. Because it cleans itself each and every time you empty it.
How With a push of a magic blue button.
The magic blue button
The first thing you’ll notice that’s different about this iron is the blue button on the side. It’s marked “Self Clean”. Push this blue button, and you can wash out loose mineral deposits that remain and block up inside. Push this button, and you’ve made life a lot easier.
Less chance of brown spots
Sure, Self Cleaning Iron is going to cut down on brown spots. (Those ugly spots that happen on nice, cleanly pressed clothes.) Because a Self Cleaning Iron becomes clean each time you press that magic blue button.
Steams much longer
Common sense tells you that if you’ve an iron that blocks less often it has to stay younger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other words, it steams much longer. That’s another joy of owning General Electric’s Self Cleaning Iron.
What does it mean to you
Today you are doing so much more than just running a house and running after the kids.
You’re working. You’re going to school. It’s all part of your lifestyle. The iron can change that lifestyle. By giving you less trouble before you iron. If we can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be a better wife, a better mother, a better housemaker, we want to. The new Self Cleaning Iron is another one of Home-Makers from General Electric.
Lifestyle.
We’re with yours.
GENERAL ELECTRIC
57. This passage is ______.
A.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Electric B. an operating instruction of Self Cleaning Iron
C. an advertisement of Self Cleaning Iron D. a description of the change of lifestyle
58. This iron can clean itself by ______.
A. empting itself B. washing out mineral deposits
C. blocking up mineral deposits D. giving off more steam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s most likely to attract the customers
A. It is made by General Electric.
B. The iron will not produce mineral deposits.
C. There will be fewer brown spots on pressed clothes.
D. Their clothes will be cleaned at the same time.
60. Self Cleaning Iron can help change your lifestyle because ______.
A. you can run your house better B. you don’t have to run after the kids
C. you can use it while you are working D. we want you to be a better housemaker
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Mother: You don’t look happy, Cathy. 61
Cathy: I didn’t do well in the chemistry test.
Mother: Really I could hardly believe you were not doing well in chemistry.
62 What happened this time
Cathy: 63 I found all the questions easy and I finished the test in no time.
Mother: Yes. It is one of your weaknesses.
Cathy: Yes. 64 I made some very stupid mistakes that I shouldn’t have made.
Mother: 65
Cathy: Yes, I have certainly learned a lesson.
A. I know you are very good at chemistry.
B. What’s wrong
C. I was too careless.
D. I feel angry at it.
E. You are right.
F. Well, next time you should be more careful.
G. I don’t know.
第II卷(共55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句子右边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Nowadays, _________ (旅游业)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67. My little brother is a very _________(淘气)boy. He often plays tricks on me.
68. Do you enjoy playing ___________(羽毛球)
69. Following the national news we have the _________(当地)news and weather.
70. You’ve spent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I suggest you get your eyes _______(检查).
71. Don’t pull the cloth so hard. It __________(撕)easily.
72. It was _________(慷慨)of them to share their meals with neighbors.
73. Many families go __________(野营) in the hills or on the coast.
74. This kind of pills tastes ________(苦). However, they are very effective.
75. The incomes of skilled workers went up, __________(同时), unskilled workers saw their earnings fall.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题1.5分,满分15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 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Once, lately at night, an Englishman came out 76. __________
of his room into a passage of the hotel and ask 77. __________
the servant to bring her a glass of water. The servant 78. __________
did as he asked. The Englishman returned to his 79. __________
room, and a few minutes later he came into the passage again 80. __________
and once more asked the servant a glass of water. 81. __________
Every a few minutes the Englishman would come out 82. __________
of his room and repeated his request. After half an hour 83. __________
the astonishing servant decided to ask the man what 84. __________
he was doing with the water. “Nothing,” he answered 85. __________
calmly. “It’s simple that the room is on fire.”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利用周末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请家教。对于这一现象,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有些人认为有必要 另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
有老师辅导比自己学好有更多机会和老师互动可以弥补上课错过或没听懂的东西 容易养成依赖习惯学生需要时间休息和娱乐导致有的学生在常规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请您根据以上提示,以Are Training Classes or Tutors Necessary 为题,写一篇120 词左右的短文,反映表中内容,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文章开头已给出, 不计入总字数。
参考词汇:家庭教师:tutor
要求:层次清晰,连贯流畅;表达灵活,不要逐字逐句翻译。
文章开头已给出:
Are Training Classes or Tutors Necessar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ttend different kinds of training classes or hire tutors to improve their grades at the weekends.
英语
参考答案:
1~5 DCDBA 6 ~ 10 DBBBD 11~15 ABDCC 16~20 BDBDC
21~25.BADDC 26 ~30 ADADC 31~35 BCACB 36~40 DABDA
41~45 BBBAB 46~50 DACBA 51~55 DDCCD 56~60 CCBCA
61~65 BACEF
66. tourism 67. naughty 68. badminton 69. local 70. examined
71. tears 72. generous 73. camping 74. bitter 75. meanwhile
76. lately改为late 77. ask 改为 asked 78. her改为 him 79. he 后加was
80. and改为 but 81. servant后加 for 82.去掉 a 83. repeated改为 repeat
84. astonishing改为 astonished 85. 对
Are Training Classes or Tutors Necessar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ttend different kinds of training classes or hire tutors to improve their grades at the weekends.
Some think it necessary to do so. Firstly, it’s more effective to study with a teacher’s help than by themselves. Secondly, you can have mor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there are mor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 Besides, you can make up for what you miss or fail to understand in classes on weekdays.
Others think it unnecessary. For one thing, students can easily form the habit of dependence. For another, students need time for rest and recreation at weekends. What’s worse, attending training classes or hiring tutors even causes some students not to listen attentively in their regular classes.
In my opinion, whether a training class or tutor is needed just depends. If you are really very weak at or interested in a certain subject, maybe it’s OK for you. But be sure to choose a good and suitable class or teacher, otherwise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
2. 微生物分布比较广,对人类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可精确辨别所有微生物
B.固氮微生物均能在培养基中完成固氮作用
C.微生物细胞代谢的调节方式主要有酶活性调节和酶合成调节
D.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微生物的生长所必需的
3. 经过暗处理的甲、乙两种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甲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乙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被染成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均含有四种光合色素,光照强度相同时两者的光合速率相同
B.在乙植物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02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C.甲植物属于C3植物,而乙植物属于C4植物
D.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均具有叶绿体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甲图中C与A、B最主要的差别为C含较多的蛋白质
C.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D.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5.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C.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6.各地相继发文严禁火锅等餐厨业使用“地沟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沟油含有有毒物质,不能食用 B.地沟油回收可以制肥皂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化合物 D.火锅原料所用的菜籽油的饱和程度比牛油低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将Na2S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2Fe3+ + S2- = 2Fe2+ + S↓
B.已知:酸的强弱:H2CO3>HClO>HCO3- ,则2ClO- + CO2(少量) + H2O =CO32- + 2HClO
C.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H4HCO3溶液:
Ba2+ + 2OH- + 2HCO3- = BaCO3↓+CO32- + 2H2O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Fe3+ + 3 H2O   Fe(OH)3(胶体) +3H+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浓溴水区分苯和甲苯
B. 实验室中,可以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果糖
D.H2N—CH2—COOH和CH3—CH—COOH缩合只能形成一种二肽
9.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B.工业上常以SiO2为原料制取粗硅,这一过程中,硅元素被氧化
C.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反应:Cu + H2SO4=CuSO4 + H2↑
D.亚氯酸可发生分解反应:HClO2 →ClO2↑ + Cl2 ↑+ H2O(未配平),1 mol HClO2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10.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c(A) = 10 c(B)
B.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
C.在M点,A、B两种碱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人品红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B.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只增加N2的物质的量,平衡后N2百分含量增大
C.在铁件上镀铜时,铁和电源负极相连,铜和正极相连,电解质溶液是CuSO4溶液
D.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l2 溶液中,分别通人少量氯气后都首先发生置换反应
12.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无色透明溶液中:Ca2+、H+、Cl-、Fe2+
能与金属铝反应发出氢气的溶液:K+、NO3-、Cl-、Fe3+
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2mol / L的溶液:Na+、Cu2+、HCO3-、NO3-
D.KW/c(H+)=0.1mol / L的溶液中:Na+、K+、CO32-、NO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比Z核多一个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15.相互作用的分子间具有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 a、b之间的势能( )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16.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a从空气中以入射角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球心O,在界面MN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分为b、c、d三束光,b为反射光,c、d为折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光的光子能量大于c光的光子能量
B.d光的在玻璃中的波长大于c光在玻璃中的波长
C.入射角逐渐增大时,b光束的能量逐渐增强,c、d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
D.若用c光照射某金属,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用d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17.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先变小后变大 B. 先变小后不变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18.在坐标原点的波源S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400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S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B.x=40m处的质点在t=0.025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在t=1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波源S沿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变大
19.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 星”于2008 年4 月25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 次变轨控制后,于5 月l 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 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20.如图所示,E、r为电源的电动势、内阻,R1(与线圈并联)、R2(与电容并联)为定值电阻,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计,C为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上开关S的瞬间,R1中无电流
B.合上开关S稳定后,R2中无电流
C.合上开关S稳定后,断开S的瞬间,R1中电流方向向右
D.合上开关S稳定后,断开S的瞬间,R2中电流方向向右
21.如图所示,有两个相邻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方向相反,且与纸面垂直,磁场区域在x轴方向宽度均为a,在y轴方向足够宽。现有一高为a的正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向右沿x轴方向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的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22.(6分)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6.51 cm,AB=5.59 cm,BC=4.70 cm,CD=3.80 cm,DE=2.89 cm,EF=2.00 cm.
小球在位置A时的速度大小νA= 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 (12分)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
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⑴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A。
⑵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单缝和双缝间距5cm~10cm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
⑷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
24.(16分)某小型实验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 kW,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 Ω .
(1)若采用380 V输电,求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
(2)若改用5000 V高压输电,用户端利用n1:n2=22:1的变压器降压,求线路损耗的功率和用户得到的电压.
25.(18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孩在平台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助跑,目的是抓住在平台右端的、上端固定的、长度为L的轻质悬绳,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轻质绳的下端与小孩的重心在同一高度,小孩抓住绳的瞬间重心的高度不变,且无能量损失.若小孩能完成圆周运动,则:
(1) 小孩抓住绳的瞬间对悬线的拉力至少为多大
(2) 小孩的最小助跑位移多大
(3)设小孩在加速过程中,脚与地面不打滑,求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摩擦力对小孩所做的功。
26.(20分)如图所示,带电平行金属板PQ和MN之间的距离为d;两金属板之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图建立坐标系,x轴平行于金属板,与金属板中心线重合,y轴垂直于金属板。区域I的左边界在y轴,右边界与区域II的左边界重合,且与y轴平行;区域II的左、右边界平行。在区域I和区域II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区域I内的磁场垂直于Oxy平面向外,区域II内的磁场垂直于Oxy平面向里。一电子沿着x轴正向以速度v0射入平行板之间,在平行板间恰好沿着x轴正向做直线运动,并先后通过区域I和II。已知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区域I和区域II沿x轴方向宽度均为。不计电子重力。
(1)求两金属板之间电势差U;
(2)求电子从区域II右边界射出时,射出点的纵坐标y;
(3)撤除区域I中的磁场而在其中加上沿x轴正向的匀强电场,使得该电子刚好不能从区域II的右边界飞出。求电子两次经过y轴的时间间隔t。
27.(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序号)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28.(15分)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钢铁在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
(2)由于氧化性Fe3+>Cu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硫酸铁可作絮凝剂,常用于净水,其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 。
(4)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最终溶液由 色变为 色,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 CO3 Fe+4 CO2 ,若有1.5 mol Fe3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填字母)。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I对;II对;有
B 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得到铁 I对;II对;无
C 铁属于过渡元素 铁和铁的某些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 I错;II对;无
D 在空气中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铁不能与氧气反应 I对;II对;有
阳离子 NH4+ H+ Ba2+ Al3+
阴离子 OH- SO42- HCO3- CO32- Cl- AlO2-
29.(15分)物质A~J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并有如下转化关系(产物中的水已省去,Ba(AlO2)2易溶,Ba(HCO3)2在水溶液中受热能分解)。已知:C、F、G均为白色沉淀,其中C不溶于稀硝酸,B为无色气体。在反应①中产物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B的空间结构为
⑵I的化学式为
⑶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②
⑷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③ B和H反应
⑸物质A~I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种
⑹若题中的HCl(aq)改为稀H2SO4,则D和H的反应与之前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0.(15分)A、B两种有机物均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7O2Br,B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 n(H2O)=2:1,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A和B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已知:①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双键的结构不稳定。请回答:
(1)C跟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
(3)B的分子式是 。
(4)F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弱酸性;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有五种氢原子;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④除苯环外,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具有稳定结构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31.(8分)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微生物体内丙酮酸可以转化为a-酮戊二酸,该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谷氨酸脱氢酶结合时,可导致谷氨酸减少,其原因是___ ___ 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分析回答:
⑴能量流动是从______营养级开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
⑶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增加/减少),原因是_________。
33.(11分)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 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W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 。
(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

(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 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 。
34. (12分)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甲× 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西瓜倍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父本甲 与母本乙 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培育的遗传学原理是 ,能够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的过程是 。
(2)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之为杂合体),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通过杂交选育黄肉(Yy)、抗病(Tt)的马铃薯新品种,则杂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 ,乙的基因型为 。
(3)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Ⅱ高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请回答:
①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甲乙为 ,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F2总数的 ,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 ,直至 。
②如果在①中所述F1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2分)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答案
1 . C 2 . C 3 . D 4 . B 5 . B 6 . C 7. B 8. B 9. A 10. C 11. D 12.C 13. D 14、CD 15、B 16、BC 17、C 18、A 19、BC 20、D 21、C
22.0.6m/s, 0.9m/s2
23. ⑴E D B ⑵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⑶13.870 2.310 ⑷ ,6.6×102
24 (16分)解析:(1)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
I=A=52.63 A …………………………………………3分
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为
P损=I2R=52.632×6 W≈16620 W=16.62 kW.…………………………3分
(2)改用高压输电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变为
I′=A=4 A ………………………………… 3分
改用高压输电后,线路损失为:
P损=I2R=42×6 W=96 W ………………………………………… 2分
用户端在变压器降压前获得的电压
U1=U-I′R=(5000-4×6) V=4976 V ……………………………… 2分
根据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
U2=U1=×4976 V=226.18 V. ……………………………… 3分
25(18分) 解析:(1)小孩能完成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在最高点最小的向心力等于小孩所受的重力。设小孩在竖直面内最高点运动的速度为v2.,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小孩在最高点有: mg=m…………………………………………2分
设小孩在最低点运动的速度为v1,小孩抓住悬线时悬线对小孩的拉力至少为F,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小孩在最低点有:F—mg=m…………………………………2分
小孩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22+2mgL=mv12………2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F=6mg,v12=5gL。………………………………2分
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悬线的拉力至少为6mg。……………………………1分
(2)小孩在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小孩运动的加速度为a,末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12=2ax……………………………2分
解得:x==…………………………………………2分
(3)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摩擦力大小f=ma …………………………2分
由于地面对小孩的摩擦力位移为零,所以摩擦力对小孩做功为零。………………………3分
26(20分) 解:(1)电子在平行板间做直线运动,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
      即…………………………………………2分
    所以,…………………………………………2分
(2)如右图所示,电子进入区域I做匀速圆周运动,向上偏转,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2分
设电子在区域I中沿着y轴偏转距离为 y0,区域I的宽度为b(b=),则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电子在两个磁场中有相同的偏转量。
电子从区域II射出点的纵坐标 ………………2分
(3)电子刚好不能从区域II的右边界飞出,说明电子在区域II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恰好与区域II的右边界相切,圆半径恰好与区域II宽度相同。电子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设电子进入区域II时的速度为,则,所以 ………2分
电子通过区域I的过程中,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此过程中
平均速度
电子通过区域I的时间 (b为区域I的宽度)
解得: ………………2分
电子在区域II中运动了半个圆周,设电子做
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电子在区域II中运动的时间
………………2分
电子反向通过区域I的时间仍为。
所以, 电子两次经过y轴的时间间隔
………………2分
27.(15分)
(1)丁 (2)溶液变蓝色(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3)H+ + HCO3- = CO2 ↑+ H2O (4) SO32- + Cl2 + H2O = SO42- + 2H+ + 2Cl-
取C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Na2SO3已被氧化
28.(15分,除特别标示外,每空2分)
Ⅰ(1)O2 + 4e- + 2H2O = 4OH- (2) 2Fe3+ + Cu = 2Fe2+ + Cu2+
(3)Fe3++3H2O Fe(OH)3(胶体) + 3H+ 酸性条件下,Fe3+ 的水解受到

(4)棕黄色 (1分) 浅绿色 (1分) SO2 + 2H2O + 2Fe3+ = 2Fe2+ + SO42- + 4H+
(5). 12mol (1分,不写单位不能得分) (6)B
29.(15分)⑴三角锥形 … … …(2分) ⑵BaCl2… …(2分)⑶反应①2NH4Al(S04)2 + 5Ba(OH)2 = 2NH3↑+ 4BaSO4↓+ Ba(AlO2)2 + 6H2O … … …(2分)
反应②B a (AlO2)2 + 2CO2 + 4H2O = Ba(HCO3)2 + 2Al(OH)3↓ … … …(2分)
⑷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2分)
B和H反应: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 … …(2分)
⑸ 7 (1分) ⑹不相同… … … …(2分)
30.(15分) 每空3分

31.(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谷氨酸增多并与谷氨酸脱氢酶结合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4)②
32.⑴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⑵5.7% ⑶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33. (1)光照强度、CO2浓度(错一处不得分)2’ 温度
(2)增大CO2浓度
(3)保持相对稳定或继续增大
(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一部分
(5)B/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3’/ A
34.(1)二倍体西瓜 四倍体西瓜 染色体变异 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
(2)yyTt Yytt
(3)①Ⅰ、Ⅲ 3/64 自交 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第一步: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1分)
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1分)
NH2
遮光
图1
图甲
0
35
30
10
图乙
35
40


y
B
B
×
×
×
×
×
×
x
B
P
Q
×
×
O
v0
×
×
×
×
M
N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2009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政治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成员国90%以上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M
商品以20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口到东盟A国,A国征收5%的进口关税,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1:10。2011年M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人民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A国的价格,用A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210,160 B.210,200 C.200,200 D.200,180
25.企业资源整合是现代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途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下列行为既属于资源有效整合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是
①甲公司吸收、借鉴乙公司的先进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②甲公司大量投资期货与股票市场
③甲公司与乙公司“强强联合”,提高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
④乙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甲公司的销售网络迅速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个税改革是2011年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彩一笔。假如张某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管,每月收入总计8000元,扣除“三险一金”1000元。2011年9月1日后,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元上调为3500元,工薪所得税率见下表。按照新的个税法规定,
张某每月比以前少交的税收为 元。
27.2011年12月12~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中央强调抓好“三农工作”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消除城乡差别 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 ④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30.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迅猛的人口膨胀及其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前景。70亿人口日带给人们不只是欢迎新生命诞生的热烈气氛,更多的是深深的忧虑和严肃的思考。70亿不仅仅是数字,它背后蕴藏着人类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上述 材料不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C.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1.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5月6--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京举办学习班,对换届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选举法要求把好代表的入口关,真正选出责任心强、为民说话的县乡人大代表。这一要求:
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③能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4.据新华社10月7日报道,自2011年8月22日以来,公安部部署的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专项行动旨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以达到消除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之目的。公安部开展“打四黑除四害” 专项行动
①旨在关注民生,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8.(32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注:①公共文化需求的基本性是指人人必须的基本文化需求;均等性,是指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人人都能够享受到;便利性,是指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等要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②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它是以有利于广大人民为标准的。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完成下表。(12分)
(2)结合材料,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都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0分)
(3)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简述在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分别应如何发挥作用?(10分)
39.(6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 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6)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理论依据。(10分)
材料五2011年世界气候大会正在南非德班开幕。鉴于约束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因此对于德班气候会议来说,关键在于发达国家能否对于第二承诺期作出明确的绝对量化减排的承诺。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之一,美国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严重损害了现行的京都机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上负主要责任。  而作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早已确立为国家间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分配原则。该原则指出,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所有国家都负有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是有差别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29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发达国家作出的承诺不够积极,并且都带有附加条件,这令人感到非常失望。该机构还说,发达国家设置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本身就是“漏洞百出”。
中方代表团在德班大会举行期间,不止一次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履行自己义务,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进程;承担大国责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督促发达国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7)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主权国家应对世界气候应如何作为?(10分)
文综政治参考答案
24B 25C 26A 27D 28C 29D 30D 31C 32D 33D 34B 35A
38. (32分)
(1)①政治领导;(1分,同时答出其他领导方式的不给分)科学发展观(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分)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分)这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文化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需要。(2分)
③做到均等性,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做到依法行政,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做到便利性,就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规划要以方便群众为目的。(3分)
(2)①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2分)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1分)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的社会意识。(2分)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分)
(3)①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2分)引导和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②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人民群众的不同需要推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2分)并注意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2分)
39.(6)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2分)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分)
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是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2分)
(7)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世界气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各主权国家应互相合作(2分)
各主权国家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由于经济发展对世界环境造成破坏的责任,履行各项义务。(2分)
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遵循国际法的原则、规则。(2分)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2分)
应对世界气候,各主权国家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分)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生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
2. 微生物分布比较广,对人类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可精确辨别所有微生物
B.固氮微生物均能在培养基中完成固氮作用
C.微生物细胞代谢的调节方式主要有酶活性调节和酶合成调节
D.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微生物的生长所必需的
3. 经过暗处理的甲、乙两种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甲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乙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被染成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均含有四种光合色素,光照强度相同时两者的光合速率相同
B.在乙植物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02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C.甲植物属于C3植物,而乙植物属于C4植物
D.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均具有叶绿体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甲图中C与A、B最主要的差别为C含较多的蛋白质
C.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D.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5.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C.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31.(8分)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微生物体内丙酮酸可以转化为a-酮戊二酸,该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谷氨酸脱氢酶结合时,可导致谷氨酸减少,其原因是___ ___ 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分析回答:
⑴能量流动是从______营养级开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
⑶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增加/减少),原因是_________。
33.(11分)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 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W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 。
(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

(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 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 。
34. (12分)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甲× 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西瓜倍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父本甲 与母本乙 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培育的遗传学原理是 ,能够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的过程是 。
(2)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之为杂合体),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通过杂交选育黄肉(Yy)、抗病(Tt)的马铃薯新品种,则杂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 ,乙的基因型为 。
(3)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Ⅱ高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请回答:
①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甲乙为 ,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F2总数的 ,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 ,直至 。
②如果在①中所述F1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2分)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答案
1 . C 2 . C 3 . D 4 . B 5 . B
31.(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谷氨酸增多并与谷氨酸脱氢酶结合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4)②
32.⑴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⑵5.7% ⑶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33. (1)光照强度、CO2浓度(错一处不得分)2’ 温度
(2)增大CO2浓度
(3)保持相对稳定或继续增大
(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一部分
(5)B/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3’/ A
34.(1)二倍体西瓜 四倍体西瓜 染色体变异 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
(2)yyTt Yytt
(3)①Ⅰ、Ⅲ 3/64 自交 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第一步: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1分)
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1分)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粘连(zhān) 兴奋(xīng) 不着边际(zháo) 风尘仆仆(pǔ)
B.煞尾(shā) 恫吓(hè) 徇私舞弊(xùn) 怵目惊心(chù)
C.骁勇(xiāo) 磕绊(pàn) 四处走穴(xuè) 扪心自问(mén)
D.夹克 (jiá) 痉挛(jìng)  亲密无间(jiàn) 踽踽独行(y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泰坦尼克号失事100周年纪念日,全球多个地方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其中包括重走泰坦尼克号当年航线的巴尔莫罗尔号邮轮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举行的纪念仪式。
B.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 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C.据中新网10 月6 日报道,苹果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 , 。 。 , 。直到今天,其负面影响还时隐时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
②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江河日下
③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
④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
⑤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
A. ③⑤④①② B. ④①③⑤②
C. ③⑤②④① D. ④③⑤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5.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和而不同”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B.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C.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和而不同”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不是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B.“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C.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D.“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C.战国中后期儒学“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D.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 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5分)
译文:
(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五、(22分)
窗 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彻底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的好长时光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透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透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打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从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在他们守望的家园里几孔温穆的窑洞,仅仅是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是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圈在脚地上的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尽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更不相信和我一样的文化人,用善心对它的穿凿附会。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语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绝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那些木槌敲击的牛皮鼓,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陕北的人男耕女织,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这是他们向土地索取衣食的最基本的方式。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特别是她们的文化与想象的极大反差,却能创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谁会相信,这是出自于一群走在庄稼身边的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的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应该在言语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有删改)
14.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16.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17.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析(6分)
六、(15分)
18.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5个词语,依次填入五个句子中的画线处。(5分)
敬赠 抛砖引玉 荣膺 舍下 不吝赐教 消息 惠赠 忝列 噩耗 府上
①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贴:“我想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 ,本人将不胜感激。”
②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 ‘十佳’,深感惶恐。”
③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100元,本店将 精美礼品一份。”
④小华给她的伯母发短信:“刚刚得知伯父生病住院的 ,十分牵挂,祝伯父早日康复!”
⑤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 ,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
答:① ② ③ ④ ⑤
1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部分词语可增删或调整次序。(4分)
曾伴随画家马克斯·恩斯特度过许多岁月的由其后人首度送上拍卖场最后被一位匿名电话买家以约1632万美元拍得的《失窃之镜》是马克斯·恩斯特在1941年创作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杰作。
20.阅读以下文段,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
不要羡慕苍松的挺拔, ① , ② , ③ ;
不要仰望高山的雄奇,即使你是一粒微尘,忘却自我卑微,依旧可以堆砌一个星球;
④ ,纵使你是一滴雨露,忘却自我渺小,还是可以滋润一片土壤。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也谈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 B(A不着边际zhuó 风尘仆仆pú;C磕绊bàn四处走穴xué;D夹克jiā,踽踽独行jǔ)
2. B(A.“情不自禁”是指因激动等原因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此处应为“不由自主”。C.此处本应表达“地位十分突出”之义,而“泾渭分明”比喻是非、好坏分明,界限清楚。D.此处本应表达“接二连三”之义,而“拔出萝卜带出泥”却是“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也常用来比喻发现一个问题,而带出来其他问题”)
3.A(B.饱受,指“充分经受、屡次遭受”,含有“受够了”的意思,与“赞誉”搭配不当,可改为“备受赞誉”。C最后一句缺主语。D“改善”缺少宾语“的状况”。)
4.C(③⑤句讲统计结果,依时间先后③在前,⑤在后。②句谈17世纪中叶之后的科技状况,④①句是对这种状况原因的分析,④①又构成因果关系。)
5.B(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6.C(“迅速融合”错误,原文是“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
7.C(“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错误。原文是“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8. D(薄:迫近)
9. D(①写于仲文拒绝诱招。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
10.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中的“十七八”是分数“十之七八”)?
11.(1)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伪北、颇”各1分,句意2分)?
(2)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
断流。(“溃、乘、为”各1分,句意2分)
12.(1)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
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13.(5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穷且益坚/歌诗合为事而作/齐彭殇为妄作/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红杏枝头春意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蜡炬成灰泪始干
14.“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的惊喜及赞美之情。(2分)后文紧紧围绕窗花展开,赞美勤劳智慧的陕北人民。可以说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4分)(共6分)
15.(1)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与陕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陕北人就有剪纸艺术。(3分)(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3分)(共6分)
16.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每条1分,共4分)
17.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每条2分,共6分)
18.①不吝赐教 ②忝列 ③敬赠 ④消息 ⑤府上(5分,每空1分)
【解析】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抛砖引玉:谦辞,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忝列: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在列有愧。荣膺:荣任,荣受。惠赠:称别人赠与自己的敬辞。敬赠: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噩耗: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消息:情况信息。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19.(4分)①《失窃之镜》是马克斯·恩斯特创作于1941年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杰作,②这幅画曾伴随画家度过许多岁月。③马克斯·恩斯特的后人首度把这幅画送上拍卖场。④这幅画最后被一位匿名电话买家以约1632万美元拍得。
20.参考示例:就算你是一株小草,忘却自我纤弱,仍然可以装点一方土地;/不要向往大海的汹涌。(6分,内容、句式、语言各2分)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上学,沉迷读书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6.各地相继发文严禁火锅等餐厨业使用“地沟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沟油含有有毒物质,不能食用 B.地沟油回收可以制肥皂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化合物 D.火锅原料所用的菜籽油的饱和程度比牛油低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将Na2S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2Fe3+ + S2- = 2Fe2+ + S↓
B.已知:酸的强弱:H2CO3>HClO>HCO3- ,则2ClO- + CO2(少量) + H2O =CO32- + 2HClO
C.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H4HCO3溶液:
Ba2+ + 2OH- + 2HCO3- = BaCO3↓+CO32- + 2H2O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Fe3+ + 3 H2O   Fe(OH)3(胶体) +3H+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浓溴水区分苯和甲苯
B. 实验室中,可以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果糖
D.H2N—CH2—COOH和CH3—CH—COOH缩合只能形成一种二肽
9.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B.工业上常以SiO2为原料制取粗硅,这一过程中,硅元素被氧化
C.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反应:Cu + H2SO4=CuSO4 + H2↑
D.亚氯酸可发生分解反应:HClO2 →ClO2↑ + Cl2 ↑+ H2O(未配平),1 mol HClO2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10.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c(A) = 10 c(B)
B.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
C.在M点,A、B两种碱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人品红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B.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只增加N2的物质的量,平衡后N2百分含量增大
C.在铁件上镀铜时,铁和电源负极相连,铜和正极相连,电解质溶液是CuSO4溶液
D.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l2 溶液中,分别通人少量氯气后都首先发生置换反应
12.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无色透明溶液中:Ca2+、H+、Cl-、Fe2+
能与金属铝反应发出氢气的溶液:K+、NO3-、Cl-、Fe3+
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2mol / L的溶液:Na+、Cu2+、HCO3-、NO3-
D.KW/c(H+)=0.1mol / L的溶液中:Na+、K+、CO32-、NO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27.(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序号)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28.(15分)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钢铁在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
(2)由于氧化性Fe3+>Cu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硫酸铁可作絮凝剂,常用于净水,其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 。
(4)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最终溶液由 色变为 色,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 CO3 Fe+4 CO2 ,若有1.5 mol Fe3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填字母)。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I对;II对;有
B 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得到铁 I对;II对;无
C 铁属于过渡元素 铁和铁的某些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 I错;II对;无
D 在空气中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铁不能与氧气反应 I对;II对;有
阳离子 NH4+ H+ Ba2+ Al3+
阴离子 OH- SO42- HCO3- CO32- Cl- AlO2-
29.(15分)物质A~J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并有如下转化关系(产物中的水已省去,Ba(AlO2)2易溶,Ba(HCO3)2在水溶液中受热能分解)。已知:C、F、G均为白色沉淀,其中C不溶于稀硝酸,B为无色气体。在反应①中产物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B的空间结构为
⑵I的化学式为
⑶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②
⑷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③ B和H反应
⑸物质A~I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种
⑹若题中的HCl(aq)改为稀H2SO4,则D和H的反应与之前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0.(15分)A、B两种有机物均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7O2Br,B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 n(H2O)=2:1,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A和B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已知:①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双键的结构不稳定。请回答:
(1)C跟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
(3)B的分子式是 。
(4)F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弱酸性;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有五种氢原子;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④除苯环外,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具有稳定结构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答案
6 . C 7. B 8. B 9. A 10. C 11. D 12.C 13. D
27.(15分)
(1)丁 (2)溶液变蓝色(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3)H+ + HCO3- = CO2 ↑+ H2O (4) SO32- + Cl2 + H2O = SO42- + 2H+ + 2Cl-
取C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Na2SO3已被氧化
28.(15分,除特别标示外,每空2分)
Ⅰ(1)O2 + 4e- + 2H2O = 4OH- (2) 2Fe3+ + Cu = 2Fe2+ + Cu2+
(3)Fe3++3H2O Fe(OH)3(胶体) + 3H+ 酸性条件下,Fe3+ 的水解受到

(4)棕黄色 (1分) 浅绿色 (1分) SO2 + 2H2O + 2Fe3+ = 2Fe2+ + SO42- + 4H+
(5). 12mol (1分,不写单位不能得分) (6)B
29.(15分)⑴三角锥形 … … …(2分) ⑵BaCl2… …(2分)⑶反应①2NH4Al(S04)2 + 5Ba(OH)2 = 2NH3↑+ 4BaSO4↓+ Ba(AlO2)2 + 6H2O … … …(2分)
反应②B a (AlO2)2 + 2CO2 + 4H2O = Ba(HCO3)2 + 2Al(OH)3↓ … … …(2分)
⑷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2分)
B和H反应: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 … …(2分)
⑸ 7 (1分) ⑹不相同… … … …(2分)
30.(15分) 每空3分

NH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