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Na及其化合物过关检测(二)(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Na及其化合物过关检测(二)(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Na及其化合物过关检测(二)
学习目标
1.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巩固练习
1.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C.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溶于等质量水中得到的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等质量的Na2O2与Na2S晶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阴离子
答案 B
2.(2019·湖北黄石二中周测)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
C.Cs2CO3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答案 C
3.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HCO3溶液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答案 D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和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A项错误;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不相等,所以同温同压下,生成CO2的体积不一样,B项错误;在Na2CO3、NaH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但是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所以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即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C项错误;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常温下在相同的溶剂中,Na2CO3比NaHCO3易溶,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D项正确。
4.现有25mL2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mL1mol·L-1的稀盐酸。(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答案 D
解析 n(Na2CO3)=0.05mol,n(HCl)=0.075mol
(1)操作:Na2CO3+ 2HCl===2NaCl+CO2↑+H2O
0.05mol0.075mol   n(CO2)
n(CO2)=×0.075mol;
(2)操作:Na2CO3+ HCl===NaCl+NaHCO3
0.05mol 0.05mol   0.05mol
NaHCO3+HCl===NaCl+CO2↑+H2O
0.05mol 0.025mol  n(CO2)
n(CO2)=0.025mol。
5.(2020·黄山高三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54.5% B.40% C.36% D.33.3%
答案 A
解析 C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CO、H2的质量,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O、H2的质量一共是7.5 g,则O2的质量是16.5 g-7.5 g=9.0 g,所以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100%≈54.5%。
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一定有Na2O2、Na2CO3、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D.无法确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答案 D
解析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
7.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gNa2CO3和0.84gNaHCO3,试管中各有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mol·L-1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mol·L-1
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 B
解析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小,故A错误;1.06gNa2CO3和0.84g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01mol,根据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知,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说明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或等于0.02 mol,所以其浓度大于或等于2mol·L-1,故B正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HCO、HCO+H+===CO2↑+H2O,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所需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0<n(HCl)<0.02mol,故C错误;1.06gNa2CO3和0.84g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01mol,所以Na2CO3和NaHCO3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同,故D错误。
8.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答案 A
解析 氢氧化钡足量,挥发出的HCl先被吸收,不会影响BaCO3沉淀的生成和测定,无需单独添加吸收HCl的装置,故A项错误;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水分,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故B项正确;根据③中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纯度,故需要通入空气,保证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项正确;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根据称取样品的质量即可求算碳酸钠固体的纯度,故D项正确。
9.向50mL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B.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C.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L
D.稀释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mol·L-1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在A~B段发生反应:HCO+H+===H2O+CO2↑;则产生HCO的反应:CO+H+===HCO;二者反应消耗的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产生气体体积达到最大消耗的盐酸是25mL,则产生的HCO的反应也消耗盐酸25mL,因此在O~A段发生的反应是H++OH-===H2O、CO+H+===HCO,A项错误;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由于溶质处于同一溶液,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B项正确;n(CO2)=n(HCl)=0.1mol·L-1×0.025L=0.0025mol,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体积是V(CO2)=0.0025mol×22.4 L·mol-1=0.056 L,C项正确;HCl+NaOH===NaCl+H2O,n(NaOH)=n(HCl)=0.1 mol·L-1
×0.025L=0.0025mol;c(NaOH)·V(NaOH)=n(NaOH)=0.0025mol;c(NaOH)==0.025mol·L-1,D项正确。
10.(2019·安徽淮南十校联考)工业上以粗盐(含Ca2+、Mg2+、S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
B.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使用玻璃棒
C.如图乙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的热稳定性
D.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过量NaOH、Na2CO3、BaCl2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
答案 B
解析 A项,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应先通入氨气,使溶液为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项,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因此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等,正确;C项,Na2CO3加热不易分解,NaHCO3晶体加热容易分解,故小试管中盛放NaHCO3,大试管中盛放Na2CO3,错误;D项,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及泥沙,可以依次加过量BaCl2除去SO,然后加NaOH除去Mg2+,用Na2CO3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盐酸要在最后加入,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错误。
11.“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
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C.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
D.用装置④加热碳酸氢钠可实现步骤Ⅱ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
答案 D
解析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应该先通入氨气,故不选A;过量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要进行尾气吸收,2NH3+H2SO4===(NH4)2SO4,故不选B;过滤碳酸氢钠晶体后,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在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使NH4Cl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不选C;固体加热不可用烧杯,也实现不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故选D。
12.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加入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②正确;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错误;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④错误。
13.钠的化合物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Na2O2就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炭粉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实验装置与步骤】
Ⅰ.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Ⅱ.将炭粉和Na2O2的混合物装入硬质试管,在靠近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氯化钯(PdCl2)试纸(湿润PdCl2试纸遇CO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生成)。
Ⅲ.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
【实验过程与现象】
给试管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PdCl2试纸未变黑,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
(2)已知PdCl2溶液是无色的,则PdCl2试纸应为______色。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5)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 (1)气密性 (2)白 (3)检验气体中是否有CO2
(4)防止倒吸 (5)2Na2O2+CNa2CO3+Na2O
(6)PdCl2+CO+H2O===Pd+CO2+2HCl 14∶53
解析 (5)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过氧化钠和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C―→Na2CO3,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2Na2O2+CNa2CO3+Na2O。(6)由题意“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可知反应物为CO、PdCl2、H2O,CO把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则PdCl2把CO氧化为二氧化碳,可知产物为CO2、Pd,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还有HCl生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还原剂为CO,还原产物为Pd,二者质量比为28∶106=14∶53。
14.(2019·河南周口模拟)四个化学小组的同学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仅含NaCl杂质)的纯度,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气体分析法。
(1)第一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将m1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需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处)。
(3)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装置的基础上,解决了第二小组装置的问题。所用到的装置如图3所示,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图中仪器可重复使用)。实验中取样品m1g,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2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3g,则Na2CO3的纯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小组设计用沉淀法来测定。方法是滴加沉淀剂使碳酸钠转化为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经讨论认为应用Ba(OH)2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作沉淀剂,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Ba(OH)2比Ca(OH)2便宜
b.Ba(OH)2的溶解度大于Ca(OH)2的,可以增大Ba(OH)2的浓度,无须加入过大体积的沉淀剂
c.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小于BaCO3
d.吸收等量的CO2生成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答案 (1)分液漏斗 关闭仪器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会进入干燥管中或装置中的CO2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3)fgcbdede ×100%
(4)bd
解析 (3)样品m1g,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3g,干燥管增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的质量为(m3-m2) g,依据碳元素守恒计算,碳酸钠的纯度为×100%=×100%。
(4)Ca(OH)2比Ba(OH)2便宜,a项错误;相同条件下,CaCO3、BaCO3的溶解度相差不大,c项错误。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