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讲 Fe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Fe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考点一 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 1.单质铁 (1)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Ⅷ族,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过渡金属元素;铁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变价金属元素。 (2)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3)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还原性较强,失去电子后生成+2价或+3价的铁。 生成不同价态的反应关系如下: 按要求填空: ①Fe在O2、Cl2中燃烧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3Fe+2O2Fe3O4。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2Fe+3Cl22FeCl3(不论铁的量多少,与氯气反应的产物都是氯化铁)。 ②Fe与S、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与S:Fe+SFeS(不论铁的量多少,与硫反应的产物都是硫化亚铁)。 Fe与水蒸气:3Fe+4H2O(g)Fe3O4+4H2。 ③与氧化性酸(如HNO3)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与过量稀HNO3的反应:Fe+NO+4H+===Fe3++NO↑+2H2O。 Fe与少量稀HNO3的反应:3Fe+2NO+8H+===3Fe2++2NO↑+4H2O。 ④Fe与FeCl3溶液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 特别提醒 铁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上称之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 2.铁的氧化物比较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有磁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铁的化合价 +2 +3 +2、+3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Fe2++2Fe3++4H2O 与CO的反应(炼铁原理) FexOy+yCOxFe+yCO2 3.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2++2OH-===Fe(OH)2↓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3++3OH-===Fe(OH)3↓ 二者的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判断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ⅧB族(×) 错因:铁位于Ⅷ族,不是副族。 (2)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铁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错因:在陨铁中存在铁单质。 (3)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错因: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与Cl2的量无关。 (4)Fe分别与氯气、盐酸反应得到相同的氯化物(×) 错因: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产物不同。 (5)Fe3O4中Fe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因而Fe3O4是FeO与Fe2O3的混合物(×) 错因:Fe3O4是一种化合物,不是混合物。 题组练习 题组一 铁及重要化合物性质 1.(2020·湖北枝江月考)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2S3 B.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差,铁在干燥的空气里易被氧化 C.工业上用CO在高温条件下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 D.铁在纯氧中燃烧或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中铁的化合价均为+3价 答案 C 解析 Fe与S反应生成FeS,A项错误;纯铁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抗腐蚀能力较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B项错误;铁在纯氧中燃烧产物是Fe3O4,其中铁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D项错误。 2.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单质(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 C.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说明稳定性:Fe(OH)2D.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2O3 答案 C 解析 A项,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B项,Fe与I2只能生成FeI2;D项,均得到Fe3O4。 3.关于铁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灼热的Fe与Cl2反应生成FeCl2 B.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OH)2+2H+===Fe2++2H2O C.Fe(OH)2暴露在空气中会变为红褐色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纯净的Fe(OH)2沉淀 答案 C 解析 Cl2氧化性强,灼热的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故A错误;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会被具有氧化性的稀硝酸氧化变为Fe3+,B错误。 题组二 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组成确定 4.(2020·营口期末)铁的氧化物有很多,在中学化学中经常提到的有FeO、Fe2O3和Fe3O4,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140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FeO、Fe2O3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 B.Fe3O4常写成FeO·Fe2O3,其中既有+2价的Fe,又有+3价的Fe,所以Fe3O4是一种混合物 C.热稳定性:Fe2O3>Fe3O4 D.FeO、Fe2O3和Fe3O4均可与盐酸反应,且反应类型均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解析 FeO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Fe2O3为红棕色固体,故A错误;Fe3O4是一种纯净物,化合价是一种复合化合价,故B错误;在140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说明Fe3O4比Fe2O3稳定,故C错误;FeO、Fe2O3和Fe3O4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均为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5.准确称取某种铁的氧化物2.88g,用足量的CO进行还原,将生成的CO2全部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4.00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 A.Fe3O4 B.Fe2O3 C.FeO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解析 4.00gCaCO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CO、CO2的物质的量也为0.04mol,增加的氧元素为0.04mol,质量为0.04mol×16g·mol-1=0.64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64g,铁元素质量为2.88g-0.64g=2.24g,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4mol=1∶1,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O。 6.(2019·舟山质检)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5.0mo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 A.Fe2O3B.Fe3O4C.Fe4O5D.Fe5O7 答案 D 解析 根据2Fe2++Cl2===2Fe3++2Cl-,可知铁的“氧化物”样品用盐酸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Fe2+)=0.025mol×2=0.05mol,根据电荷守恒得2n(Fe2+)+3n(Fe3+)=n(Cl-),则n(Fe3+)=0.2mol,故n(Fe2+)∶n(Fe3+)=0.05∶0.2=1∶4,故该氧化物可表示为FeO·2Fe2O3,即Fe5O7。 小结 确定铁的氧化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设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n, 则氧化物中n(Fe)∶n(O)=∶=a∶b, 若a∶b=1∶1,则铁的氧化物为FeO; 若a∶b=2∶3,则铁的氧化物为Fe2O3; 若a∶b=3∶4,则铁的氧化物是Fe3O4或FeO与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物或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其中FeO、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Fe3O4为任意值)。 题组三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再点燃A处的酒精灯 B.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3H2O(g)Fe2O3+3H2 C.B中生成1molH2时,E处有1molCuO被还原 D.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答案 D 解析 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再点燃B处的酒精灯,防止铁被氧气氧化,故A错误;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e3O4+4H2,故B错误;B中生成1molH2时,由于H2要先排出装置内空气,再与CuO反应,因此E处CuO被还原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C错误;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H2,故D正确。 8.铁与水蒸气反应,通常有以下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二中湿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取出装置一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提供水蒸气 (2)Fe3O4+8H+===Fe2++2Fe3++4H2O、2Fe3++Fe===3Fe2+ 知识点二 Fe2+和Fe3+的性质及其检验 1.亚铁盐 (1)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以还原性为主,遇Br2、Cl2、H2O2、NO(H+)等均表现为还原性。 Fe2+的酸性溶液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2)可水解 Fe(OH)2是弱碱,含Fe2+的盐(如硫酸亚铁)溶液呈酸性。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少量硫酸抑制Fe2+的水解,加少量铁屑防止Fe2+被氧化。 2.铁盐的性质及应用 (1)氧化性:含有Fe3+的溶液呈棕黄色,Fe3+处于铁的高价态,遇Fe、Cu、HI、H2S等均表现为氧化性。 ①Fe3+与S2-、I-、HS-、SO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②Fe3+可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 (2)易水解:Fe(OH)3是很弱的碱,且溶度积很小,因而Fe3+极易水解,只能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 利用Fe3+易水解的性质,实验室可用FeCl3滴入沸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Fe2+、Fe3+的检验方法 (1)用KSCN溶液和氯水 (2)用NaOH溶液 (3)含Fe2+、Fe3+的混合溶液中Fe2+、Fe3+的检验 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Fe3+。 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4)Fe2+的特征检验方法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3Fe2++2[Fe(CN)6]3-===Fe3[Fe(CN)6]2↓。 判断 (1)金属阳离子只有氧化性,不可能有还原性(×) 错因:Fe2+具有还原性。 (2)氢氧化铁与HI溶液反应仅能发生中和反应(×) 错因: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Cl-、K+、SO(×) 错因:在溶液呈中性时,Fe3+转化为Fe(OH)3,不能大量存在。 (4)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错因:Cl-也能与KMnO4反应,使其褪色。 (5)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FeCl2(√) 练习 1.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试分析残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所得溶液中阳离子为________。 答案 Cu Cu2+、Fe2+ 2.混合溶液中除去Fe3+、Fe2+的常用方法 已知:沉淀的pH 化合物 Fe(OH)3 Fe(OH)2 Mg(OH)2 Cu(OH)2 pH 1.14~3.0 5.8~8.3 8.4~10.8 4.2~6.7 (1)除去Mg2+中混有的Fe3+的方法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之一,与Fe3+水解产生的H+反应,促进Fe3+的水解,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2)除去Mg2+中混有的Fe2+的方法 先加入氧化剂(如______)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然后再按(1)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Fe3+。 (3)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 答案 (1)MgO MgCO3 Mg(OH)2 (2)H2O2 (3)先通入适量Cl2(或加入H2O2),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CuO[或CuCO3、Cu(OH)2、Cu2(OH)2CO3其中之一],充分反应后过滤。 题组练习 题组一 Fe2+、Fe3+的性质及应用 1.《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B.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 C.青矾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D.“青矾厂气”可能是CO和CO2 答案 D 解析 根据《新修本草》关于青矾的描述可知为FeSO4·7H2O,其分解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三氧化硫有腐蚀性,不可能产生CO和CO2。 2.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完全后将固体滤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 B.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含Cu2+和Fe3+ 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和Fe2+,一定不含Cu2+ D.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和Fe3+ 答案 D 解析 氧化性:Fe3+>Cu2+>Fe2+,加入铁粉后有固体剩余,Fe3+一定不存在;若剩余固体全部是Cu,溶液中还可能有Cu2+,也可能恰好被完全置换;若剩余固体是Cu和Fe,则溶液中不可能有Cu2+和Fe3+。 3.下列有关Fe3+、Fe2+的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Fe2(SO4)3易溶于水,所以可用作净水剂 ②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可制得硫酸亚铁溶液 ③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则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④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⑤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答案 ②③④⑤ 解析 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与Fe2(SO4)3是否易溶于水无对应关系,①错误;2Fe3++Fe===3Fe2+,②正确;Fe3+将I-氧化成I2,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Fe3+的氧化性强于I2,③正确;H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④正确;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硫酸亚铁片中的Fe2+被氧化,⑤正确。 题组二 Fe2+、Fe3+的检验 4.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在该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H4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证明无Fe3+存在,再加入氯水,将Fe2+氧化成Fe3+,溶液变为红色。KMnO4溶液呈紫红色,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5.(2020·济南质检)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 ) A.向混合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B.向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C.向混合液中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D.向混合液中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答案 A.解析 0.2 mol·L-1的KI溶液和0.05 mol·L-1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KI过量,向混合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仍含有Fe3+,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A项正确;KI过量,溶液中存在I-,B项错误;该反应生成Fe2+,向混合液中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Fe2+,C项错误;该反应生成I2,向混合液中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D项错误。 小结 检验Fe2+和Fe3+时的注意事项 (1)检验Fe2+时不能先加氯水后加KSCN溶液,也不能将加KSCN后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中(新制氯水能氧化SCN-)。 (2)Fe3+、Fe2+、Cl-同时存在时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Cl-能还原酸性KMnO4,有干扰)。 (3)检验Fe2+、Fe3+的其他方法 检验Fe3+也可用苯酚(C6H5OH);检验Fe2+最好用K3[Fe(CN)6]溶液。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探究 1.制备原理 (1)制备原理:Fe2++2OH-===Fe(OH)2↓。 (2)成功关键:溶液中不含O2等氧化性物质;制备过程中,保证生成的Fe(OH)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2.常用方法 (1)有机层隔离法 ①反应在试管底部进行(这是唯一一种把胶头滴管插入反应溶液的实验)。 ②加隔氧剂,如加入汽油、苯等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图,由于苯的液封作用,可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因而可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 (2)还原性气体保护法 该方法是先在装置Ⅰ中生成FeSO4溶液,并利用生成的H2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待检验H2的纯度后,再关闭止水夹K,利用生成的H2把FeSO4溶液压入装置Ⅱ中与NaOH溶液进行反应。 练习 1.用下列方法可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硫酸、铁屑 (2)加热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与氧气接触而被氧化 解析 (1)稀硫酸抑制Fe2+水解,铁屑防止Fe2+被氧化。 (3)Fe(OH)2很容易被氧化,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在无氧条件下生成。 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②③⑤ 解析 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的原理为铁作阳极产生Fe2+,与电解水产生的OH-结合生成Fe(OH)2,且液面用汽油保护,能防止空气进入;⑤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④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3.如下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将止水夹a_____ (填“打开”或“关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止水夹,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铁屑 Fe+2H+===Fe2++H2↑ (2)打开 利用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3)待A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a,将FeSO4溶液压入B中进行反应 (4)白色絮状物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