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社会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社会化的含义,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方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把她们送进了市孤儿院。这两个孩子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狼的特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辛格夫妇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尝试。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小女孩就死了。 大女孩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将近5年的时间学会了两脚步行,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一直活到17岁,但她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的?
(二)、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生活中,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材料:在陕西,一名1岁的孩子常年被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做伴的是一只山羊。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说话,所以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只会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被人们称作为“羊孩”。
后来,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经历。一些热心读者为他捐款 2万余元,并专程派车将孩子送到聋哑语言康复学校,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他学会了自己吃饭,又学会了简单的穿脱衣服,并且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之前为什么不会人类的语言? 后来又为什么掌握了人类的基本生活技能?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相关链接: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食物是食品厂的工人加工制作出来的; (2)学习用品是工厂的工人生产出来的;
(3)衣服是服装厂的叔叔阿姨缝纫出来的。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热词社会“宅” :
“宅男”、“宅女”是指长期足不出户,与人面对面交往较少、看似生活圈狭小,或没有工作在家待业,亦或有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很少外出,以及一些居家就业者(比如在自家开设网店的人)皆被一般大众划为此类。
“宅人”是不是真正脱离了社会生活?
并未完全脱离社会,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与社会联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探究与分享:
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如平时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等。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拓展空间: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1)、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
(2)、主人公是怎样确立自己人生志向的?
(3)、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
(4)、主人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
(5)、社会对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三)、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故事分享、交流讨论学习了“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和“养成亲社会行为”,希望每一个人可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课堂练习
1、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C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父母养育,同伴交往,老师教诲等,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D)
A.道德化 B.成熟化 C.生活化 D.社会化
3、古人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要关爱自然
C.要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D.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启示我们要养成( A )
A.亲社会行为????B.独立生活习惯C.依赖他人的行为???D.合群行为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
2、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4、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