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国家为此采取的措施。3.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华民族,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举措。【难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说出代表的民族。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促进民族团结。二、新课探究:1.学生分小组展示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1)民族人口分布特点。(2)形成:(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4)新型民族关系:(5)民族政策:(6)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7)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2.具体讲解:(1)看图片,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那么,我国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呢?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即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新型的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体讲解:民族平等: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举例说明。民族团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举例说明。共同繁荣:一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行扶助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资源等)。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举例说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经济方面: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用图片再加以说明。(5)四人小组讨论:A.你所在班级有少数民族同学吗?你认为怎样才能搞好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关系呢?B.为维护民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课堂总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56个民族就像56朵鲜花,只有56朵民族之花一起盛开,中华民族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才会春意盎然,满园花香。为了祖国的稳定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维护好民族团结。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