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案

资源简介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1.
知道我们人体内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他们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3.
认识到食物在人体内会按一定的顺序经过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和吸收。
2、
过程和方法
1.
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画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在模拟食道、胃、小肠的实验过程中,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它们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结果;
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
3.学生开始关注人体消化系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研究问题,纠正已有的错误和模糊观念。
教学难点:能够将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PPT出示食物图片。
2.
师:“这里大多数的食物我们平时都有吃过,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食物进入体内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
板书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
了解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前概念
1.
PPT出示:食物为我们人体提供营养。我们需要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来获取其中的营养物质。
2.
师:“请你推测一下,食物从口腔开始,经过我们体内的哪些器官?”
3.
PPT出示一张人体轮廓图(画一画并标出器官的名称)
4.
展示学生的食物旅行图
提问:“从口腔进来直接去胃里了吗?”、“心脏有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吗”、“食物从哪里出去?”等。
注意:学生会出现将小肠、大肠的位置画错,消化器官的顺序颠倒等,不急于纠正,让学生间先讨论。
3、
探究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请学生吃饼干,要求是:先观察饼干的样子,放入口中咀嚼,去感受饼干发生什么变化,去了哪里。
2.
学生交流:在口腔中变碎,变湿,接着咽到食道。
注意:食管长什么样子呢?会弯弯扭扭的吗?食物是直接掉下来吗?(直的、滑的、肌肉收缩将食物慢慢送下来)
3.
PPT动画演示饼干从进入口腔到达食道时的变化
4.
提问:“食物通过食道后去哪里呢?”
5.
教师出示一袋装着水、米、蔬菜的袋子。“反复揉捏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怎么变化?这个袋子像我们体内的什么器官?”
6.
师:“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形成食糜。那么食糜要送到哪里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呢?”
7.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肠长什么样?”请学生上台拉水管(5.5m),模拟小肠。再将其取出5小段,内含有绒毛毛巾。学生观察其结构,可借助尺子量一量褶皱的毛巾和展开的毛巾长度。
8.
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结果。小肠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用?
9.
PPT出示小肠的介绍。
10.
提问:“食糜经过小肠消化,小肠从中吸收营养,那么食物残渣还是这么湿哒哒的被排除人体吗?接着食物要去哪里?”
11.大肠:吸收水分,贮藏食物残渣。
4、
构建起食物在体内旅行的具体变化和路线
1.
播放视频
2.
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图
3.
交流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内的变化
五、
巩固拓展
1.
PPT出示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的介绍
2.完成作业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