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点亮小灯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难点: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初步建立电路概念。【教学准备】为每组(2人)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1台平板。每人1份项目实践学习单。教师准备:小灯泡、电池和导线结构介绍小视频。【教学过程】一、聚焦:激趣引入这是从手电筒上拆下的小灯泡(小灯泡出示)怎样让它亮起来?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二、探索:点亮小灯泡(步骤与记录)环节1:现在我们手头有这3样东西,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发光,他们应该怎么连,连在哪里?4人小组讨论,讨论完拖动小圆点,标出连接点位置。(材料下发)——观察电池、导线、小灯泡的主要结构,在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连接点。(学习单每人一份,平板每人一个)学生点连接点的图两两对照+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哪种是准确的呢?我们来看小灯泡的解剖图,现在想想小灯泡的连接点在哪里?——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的结构介绍视频并板贴。环节2:现在我们观察到大家已知每种材料都有两个连接点,下面是小明设计的小灯泡发光的三种连接方法,请你预测下哪个或哪些设计图中的小灯泡会亮起来?——简单看结果,举手示意环节3:请你利用实验材料分别进行测试,测一测三种连接方法到底能否点亮小灯泡?(2人一组迅速尝试,看统计有个别回答错的让他们再试试。)——哪组预测较准确,预测和实测一致性——实测的一致性环节4:我们有一种方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了。用1个小灯泡、1节电池、1根导线,让小灯泡发光,你还有其他的连接方法吗?根据你的实测结果,画出小灯泡能发光的两种连接方法。——首先我们来看能亮的一批。这些都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两个连接点是怎么用上的?两两连接为什么就能亮起来?-电在电路中有闭合回路!——通路)——再找2组对比,哪个画得更好?(连接结果/连接技术过程方法:没连住,平直,精细)环节5:在上面的小灯泡发光连接示意图中,任选一个画出电的流动路线。——4种连接方法,任选一种画出电流回路。——两两对比,他们画的电的流动路线准确吗?三、应用与评价1、下列示意图中,哪些小灯泡会发光?在()中打“√”。——检测应用智慧教育平板统计结果,有针对性的对4张连接图同学们的判断结果,进行生生、师生间评价与研讨。2、项目实践评价标准给本次实践活动打星。成功标准后置,各项评价标准渗透于学生学习过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