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综合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综合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综合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l)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1分)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分)
二、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下划线“    ”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三、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 公车上书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新青年》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11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2分)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
(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四、【勿忘近代的耻辱探索救国的道路】(8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较量指哪次战争?(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哀悼哪位清军将领而撰写的?(1分)
(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为实现其目的开展了哪些活动 (2分)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分)
(4)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5)左图形象的反映了我国近代一段十分重要的历史,请你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含义。(2分)
五、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2分)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孙中山为什么说“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2分)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分)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1分)
六、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6分)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19世纪60至90年代 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② 1898年 戊戌变法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③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④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1919年 五四运动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2分)
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
八、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图1“师夷长技” 图2 变法图强 图3 孙中山 图4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2分)
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什么启示?(3分)
九、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十、(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请列举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2分)
(2)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2分)
(3)这场自救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 “新的社会力量”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作了哪些努力?(写出两项即可)(2分)
十一、【彰显首义精神】(6分)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l)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机关刊物?(3分)辛亥革命首先在哪个省爆发?《民报》是哪个革命组织的机关刊物?
(2)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你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l分)
(3)经过辛亥革命,中国大地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2分)
十二、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图2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图3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图4《新青年》杂志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4分)
(2)请简要回答与图6相列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4分)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
十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指的是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十四、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材料三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 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四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请简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2分)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2分)
(5)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