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的研究(课件) 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皮影的研究(课件) 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皮影的研究
秧歌
锣鼓
民间
玩具
民间
木版画
剪纸
面塑
刺绣
山西皮影戏
皮影戏,也称“灯影戏”或“影子戏”,与木偶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传说中山西皮影的鼻祖是黄龙。黄龙是殷纣时人,“封神榜”上的十二门人之一,一次守城战中,他设空城计,用纸糊城门,内悬明灯晃动影人,外敌认为城中兵多将广,惧而遁逃。后人把这当成是山西影戏的开始。影戏艺人过去供奉黄龙,把他尊为影戏之祖。流传至今的孝义纸窗皮影,仍然把《封神榜》作为最传统的演出剧目。
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形体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色彩简练明快。
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形体略显肥大,刻工缜密精细,色泽明快艳丽。



料:
牛皮
皮影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七道工序。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刻。镂刻的技法很多,雕镂完毕后,要擦洗干净。
着色∶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
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平。
上油∶有些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件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工艺特点:山西的影人造型突显着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内涵,粗犷奔放、质朴古拙,而且注意夸张变形,传神写意。人物通常大额头、蒜头鼻、头饰后倾。是一门将绘画、雕刻、文字、音乐、表演、光学、力学等巧妙结合的综合艺术。
皮影戏的演出方式
互动
请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考考你
1、山西皮影,在制作方面,取料以(
)为主。
2、传说中山西皮影的鼻祖是(
)。
3、山西皮影的制作一般分为制皮(
)、雕镂、(
)、烫平、上油、(
)等工序。
4、山西皮影,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流派风格,分为南北两路。南路皮影,形体(
),刻工精细,色彩(
);北路皮影,形体(
),刻工缜密,色泽(
)。
牛皮
黄龙
描样
着色
订缀
小巧玲珑
简练明快
略显肥大
明快艳丽
课堂小结
山西皮影戏是山西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它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的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