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学习不用妈妈陪(课件 21张)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学习不用妈妈陪(课件 21张)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有一天,蜗牛妈妈带着小蜗牛出门玩,她们穿过了小溪,爬到一颗大树下。小蜗牛觉得很累,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着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身体非常柔软,没有骨骼的支撑,而且爬得很慢,所以需要这个硬壳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当她们经过一片树叶时,有一只毛毛虫正慢慢地爬过。小蜗牛好奇地问:“毛毛虫也没有骨骼,身体软软的,爬得和我们一样快,为什么她不用背个硬壳呢?”妈妈说:“因为她以后会长出翅膀,变成一只会飞的蝴蝶,这样天空就会保护她。”
当她们爬过一个树枝时,一只蚯蚓从土里钻了出来。小蜗牛又好奇地问:“可是蚯蚓身体也是软的,爬得还没有我们快,也不会长出翅膀,为什么他不用背个硬壳呢?”妈妈笑着说:“因为蚯蚓会钻到土里,这样大地就会保护他了。”
这时,小蜗牛伤心地哭起来说:“我们好可怜,天空和大地都不保护我们。”妈妈笑着安慰他说:“傻孩子,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硬壳。因为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培养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他所想要的东西,比简单地给予要好得多。
在生活中,欢喜和忧心总是相伴而行。孩子出生以后,他的天真、他的可爱、他的依恋,就像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雨后彩虹那样美丽,那样动人。从此,你们会相互依偎、相互挂念,使生活平添许多欢乐与无言的感动。相信这是每一个父母都有过的情感体验。
然而,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一旦成熟,就会随风飘离,到另一片土壤去发芽、生根。孩子一长大,就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经历各自的故事。
培养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那些曾经吹打过我们的风雨,也会吹打在他的肩头;那些我们曾经面对的生活,也会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种忧伤与欢欣相伴的过程,会使母亲落泪,父亲伤感。然而他们的确会离开的,不管是强壮,还是弱小。他们属于新世界,新的世界也在召唤他们。这就是生命的必然。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人类正是因此得以发展、繁衍,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不管我们曾经多么深沉地爱他们,也不管思念和牵挂有多么悠长,但他们仍然会走向自己的人生。因此,还得抹掉泪水,把坚实的手掌放在他的肩头说:“去吧,孩子,那是你的世界”!
但在和他们说再见之前,得为他们做一些必要的准备,知识的、品质的、习惯的、身体的……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则是最重要的准备了。
案例分析
教师提问:各位家长朋友有没有像亮亮妈妈这样的苦恼呢?当孩子写作业需要您的作陪而您又没有时间时,您往往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当孩子不愿意做家庭作业时,您又是采取的什么方法呢?
案例总结
案例一中的亮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必须有家长陪伴。这种家长“陪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几乎每个家长都做过“陪读”。但是,“陪读”也有很多种。有的家长就像案例一中亮亮的妈妈,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陪在身边,有了错误就给孩子指出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有的家长就像案例二中娜娜的妈妈,开始的时候陪伴孩子做作业,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然后通过抽查的方法来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两种家长就教育出来了两种孩子,一种孩子过度依赖家长,不能自己完成作业;另一种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在学习上也自立了。





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它是在个体通过主观努力或在接受教育中获得的。在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人才,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成才离不开独立自主。研究表明,杰出青年的童年时代66.89﹪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29.73﹪的人有时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这一组数据表明杰出青年童年时要求独处和独立做事情的愿望非常强烈。独处为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空间,而独立性为个人的创造提供了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




(1)孩子会经常整理自己的文具和书籍。
(2)孩子可以独自在家一段时间。
(3)孩子自己学习,不用家长陪伴。
(4)孩子会自己准备考试前的文具。
(5)孩子遇到了难题,总是先试试自己能不能解决,然后才请家长帮忙。
(6)孩子完成作业后,先自己检查一遍有没有错误。
(7)孩子自己安排作业的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8)学习累了,孩子会休息一会儿。
(9)孩子能够控制休息的时间,然后继续学习。
(10)老师留的作业,孩子记得很清楚。






10分(
)人
9分(
)人
8分(
)人
7分(
)人
6分(
)人
5分(
)人
5分以下(
)人
得分越高说明孩子的自立意识越强,得分越低则说明孩子的自立意识越有待加强。
缺乏独立性的原因
(1):家长的指导不当
我们一开始的陪读、陪写,不是为了陪而陪,而是为了以后少陪或不陪。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自己读题,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一味的“无微不至”的检查和指导,只能让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家长倒成了真正做作业的人,岂不是越俎代庖了。
(2):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交给他们一些自检的方法和帮他们养成一些自检的方法,当发现他们做错题时,不要急于指正,而是放手交给孩子,先让他自检,在确实有困难时进行点拨,一点点的启发孩子找到正确答案,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样再慢慢的放手,教会他抓紧时间,或者给他一定的时间限制进行约束去锻炼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3):老师的过多要求
现在有的老师为了保证孩子的家庭作业质量,要求家长必须监督孩子,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要求签字啊,默写啊,给孩子出题等等,这种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度过多,物极必反嘛,这也容易妨碍孩子独立习惯的培养。说到这里呢,我今后在这方面尽量避免出现要求过多的现象,同时也恳请各位家长积极联系互动,通过各种方式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反馈,使我们家校结合共同提高我们的家教质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缺乏独立性的原因




(1)家长要适当指导
家长的指导方式对孩子的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可以逐渐减少陪伴的时间,逐渐减少检查作业的次数,由每天检查改为抽查。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地适应独立完成作业了。
(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时需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比如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的旁边走动或者嘘寒问暖,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尽量放在孩子的视线之外。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应当让他们自己想。比如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孩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或者家长可以故意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想,得出圆满的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表示自己解决不了,让孩子帮忙。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与老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培养孩子的学习独立性是非常有益的。今后我们要多沟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5)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家长需要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进步,给孩子信心和动力。孩子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就会逐渐的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6)教孩子一些独立学习的方法
比如告诉孩子如何安排作业顺序,一般应该先做简单一点的作业,由易到难,这样孩子有了积极性,做起作业来就越来越有信心和兴趣了。还要告诉孩子,有些问题不会的可以先跳过去,等最后的时候再问问家长。
布置大作业
第一阶段:逐渐减少陪伴学习的时间(5至7天)
第二阶段:训练孩子自己检查作业(21天)
第三阶段:总结一段时间孩子的表现,给予表
扬和鼓励(3天)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只有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长要敢于放手,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感悟世间的真、善、美,从而获得生存能力。其次,家长要及时指导和帮助孩子。教给孩子在实际锻炼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能力。再次,家长还应要求孩子不断积累生存的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孩子的羽翼就会逐渐丰满,生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各位家长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养成倾注智慧与行动吧!
这次授课到此结束,恳请家长朋友课下继续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