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教学策略本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上学歌》简洁欢快,贴近生活。建议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听读、跟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上学后的变化。阅读理解(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受上学的乐趣。(2)认识老师同学,了解学校生活。认识老师和同班同学。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班级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呈现课程表,介绍各学科任课老师。接着以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认识。然后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我是××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叫××,我特别喜欢……”“我的特长是……”参观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熟悉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如厕所、传达室、食堂、卫生室。一边参观一边认认标识牌。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说说上小学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对新学校有什么印象、认识了哪些新同学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环境改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的感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3)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师可借助儿歌,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朗读指导《上学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谣,歌词简单质朴,节奏明快。句尾押ao韵,好读好记。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儿歌,要通过听、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儿歌简短好读,但要注意避免机械跟读。教师要出示儿歌,让学生边看边读,把声音与文字初步对应起来,形成“读儿歌”的概念,激发学生读儿歌的乐趣。可以让学生认认儿歌中的字,激发学习兴趣,但不作硬性要求,增加乐趣即可。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这首儿歌。刚入学的学生水平不一,有的学生还完全不识字,所以一开始要由教师范读儿歌,让学生通过听,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接着一行一行地跟着教师读,最后自己读;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读的形式要丰富;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流利地读儿歌。儿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需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高兴地、充满兴致地读儿歌,让学生体会上学的幸福快乐。学生会朗读之后,还可以学唱这首儿歌,进一步激发他们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喜悦之情。积累运用背诵儿歌《上学歌》,积累词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上学歌》歌曲。学生准备:准备一两句自我介绍;熟悉身边的同学。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2.认识学校、老师及同学,感受校园的美丽、老师的亲切和同学的友爱。教学过程板块一 观察图片,唤醒上学的经验活动1提出问题,唤醒经验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来学校上学。你是怎么来学校上学的呢?预设1:我是一个人来上学的。预设2:我是爸爸妈妈送我来上学的。预设3:我是和好朋友一起来上学的。活动2观察插图,了解图意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这些小朋友也来上学了!仔细看图片,他们是怎样上学的?预设1:他们背着书包去上学。预设2:他们和好朋友手拉手去上学。预设3:上学的路上,有太阳,有小鸟,有鲜花,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走向学校。活动3谈话过渡,导入新课这幅上学图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勾连学生已有认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其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上学的有趣,为下一环节自我角色认知做好情感铺垫。板块二 听读儿歌,感受上学的快乐活动1对照图片,听读儿歌1.引导:有一首儿歌,讲的就是图片上的内容。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儿歌,一边听一边用手在图片上指出儿歌里说到的内容。2.教师读《上学歌》,学生边听边找图片中对应的内容。活动2联系生活,再读图片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着图片读儿歌的前两句。2.提问:你能回答小鸟的问题吗?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3.引导:原来,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一样,背上小书包,要去上学啦!我们有一样的身份,我们都是小学生。出示句子“我是小学生”,请学生自豪地说“我是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活动3听读、学唱儿歌,感受快乐1.领读儿歌: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2.学唱儿歌: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读了这首儿歌。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歌。3.播放《上学歌》音乐,学生配动作唱《上学歌》。设计意图 结合音乐和儿歌,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产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板块三 联系生活,了解学校生活活动1认识学校1.朗读儿歌,标红“我去上学校”。提问:你上的是哪所学校?2.出示学校图片:这就是我们要生活六年的小学。一起去看一看吧!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标志性地点,如校门、操场、图书室、厕所等。3.领读词语:图书室、舞蹈室、绘画室、男厕所、女厕所、校长室、办公室。4.提问:你喜欢校园里的什么地方?为什么?活动2认识班级1.引导: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小学的小学生,那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班级的小学生吗?2.交流:我是一年级×班的小学生。3.引导: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如,我是××学校一年级×班的×××。4.请学生试着介绍自己:我是××学校一年级×班的××。 试着介绍自己我是××学校一年级×班的××。活动3认识老师和同学1.引导:我们都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小学生了,在班级里还可以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老师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2.出示班级任教老师的照片,比一比:谁认识的老师最多?学生回答:这是×老师,是我们的××(学科)老师。3.认识新同学。(1)聊一聊:你认识班级里的哪些同学?怎么认识的?(2)通过问答认识旁边的同学。问一问: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答一答:我叫×××,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小学生。记一记:他(她)叫×××。活动4教师小结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接下来,我们将在学校里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劳动,健康快乐地成长!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学校、认识班级、认识老师和同学,为孩子开启学校生活、完成角色转换奠定基础。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2.产生爱学习、爱劳动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上学歌》,增强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1.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上学歌》,大家再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2.小结:来到学校,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小学生啦!”设计意图 通过唱《上学歌》提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增强角色认同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板块二 熟读《上学歌》,了解做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活动1引导提问学习了《上学歌》,你觉得怎样才能当好小学生?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预设1:天天上学不迟到。预设2:爱学习。预设3:爱劳动。活动2聚焦“不迟到”提问:小学生到学校要做到上学不迟到,大家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迟到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预设1:按时起床,不睡懒觉。预设2:刷牙洗脸动作快,不拖拉。预设3:上学路上不贪玩。活动3聚焦“爱学习”1.引导:小朋友们,刚才唱了《上学歌》,知道了小学生到学校里除了不迟到,还要爱学习。你们已经学习过什么了?成为小学生以后,还想学习什么呢?预设:(1)我学习过跳舞。上小学,还想学习很多知识。(2)成为小学生之后,还想学习画画,学习电脑知识……2.讨论:你觉得怎样做才是爱学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预设:(1)上课认真听讲。(2)爱读书。(3)不懂就要问。3.引导:上课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怎样上课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上课歌》。(1)出示《上课歌》,教师领读。 上课歌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老师说话认真听,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2)听指令,做动作。教师说一句,学生做相应动作,检查学生书本文具的摆放位置、坐姿、举手姿势、说话声音等。如:教师说“书本文具放整齐”,即检查学生书本文具的摆放情况。(3)学生读儿歌,做动作。教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学生。4.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上课歌》,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小学生。活动4聚焦“爱劳动”1.提问:《上学歌》告诉我们,小学生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你们爱劳动吗?你在家做过什么劳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劳动的经历。2.引导:在教室里,我们可以做哪些劳动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预设:(1)打扫教室。(2)擦黑板。(3)给花浇水。活动5总结升华,激发情感1.学生齐读《上学歌》,激发长大为祖国立功劳的情感。2.小结:从现在开始,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要天天上学不迟到,要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上学歌》。设计意图 聚焦《上学歌》中的“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指导学生了解做小学生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不迟到”,才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表现,激发其做好小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后续的学习生活。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