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我们小点儿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的内容。课标要求“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本课由“教室里有点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声”三部分组成,从教室到校园,再到社会公共场所,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经过在校一年的常规训练和学习,已经知道校园的一些常规要求和在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但在教室、校园和公共场所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大声喧哗的情境。既然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看来只有让孩子们正真地从心底里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才能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教学目标: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三.教学重难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四.教学流程: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搜集整理安静警示贴。听声音,引入新课:播放两组声音,一组是大自然的鸟鸣和流水声,一组是汽车喇叭声和吵闹的集市。你喜欢听哪组声音,为什么?第二组是噪音,长期处于吵闹的环境,听力会下降,脾气会暴躁,引起高血压等严重疾病。所以我们要小点声!创设情境,主动交流教室里面有点吵1.让我们到校园内走一走,听听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小点声。学生闭上眼睛,播放校园内下课前、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更喜欢哪种声音?2.去教室瞧瞧。(播放视频)这样的校园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二)做个小小调音师1.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教室保持安静呢?(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1、从自我做起;2、他人提醒监督;3、做个安静警示牌)【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的情境,发现教室里一些大声现象。围绕班里的大声现象进行讨论,想办法。】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我们小声点?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安静警示贴(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展示老师做的安静警示贴(表示什么意思?要贴到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贴到这些地方?)3、展示各种情景图片:情景1: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掌声)情景......:课件出示办公室、开会、公交车、电影院等情境,这些场所为什么也要保持安静?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特定的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提现。【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知道除了教室,还有很多的场所也需要大家小点声。模拟图书馆对话,引导孩子们做到在一些特定的场所要小声说话。】游戏体验全班分成两组。任务分别是:一组:2分钟背诵音量分级表。二组:2分钟练习拍手歌,能做到流利、有节奏。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校园里有礼貌你拍二,我拍二,不喧哗不吵闹你拍三,我拍三,说话时声要小你拍四,我拍四,对他人无打扰你拍五,我拍五,讲文明好学生时间到,完成任务的请举手。采访没有完成任务的。问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问完成任务的:你听到他们这样说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当时有考虑到自己大声背诵会打扰到别的同学吗?你现在愿意去做点什么吗,帮助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也完成任务?你觉得怎么做可以不打扰到同学呢?大家愿意为他人着想,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重新来完成任务。再次2分钟体验。展示各自成果。小结:在这样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各自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帮助到了别人,你感到快乐吗?让我们共同营造这样安静文明的环境吧!【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同学的任务各不相同,背诵和拍手歌都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在第一次游戏时孩子们急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往往会忽略他人。第一次游戏结束后的采访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大声说话会对别人造成干扰。在第二次游戏体验时,孩子们就会比较安静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经过了两次的体验后,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安静环境带来的快乐和好处,真正地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读诗歌《声音》六、总结: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提现,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同时也督促身边的人,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