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在今年疫情期间中,对世界各国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信心与活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推动力,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支持中国应对疫情做出的伟大举措,让学生懂得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中国与世界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在分析社会实际的同时,充分运用课本材料,经典故事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哲学,思辨哲学,运用哲学。最后用歌曲《国家》感染学生,体会国与家、整体与部分的不可分割。(一)教材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理解联系的内涵和联系的三个特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二)学生分析: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预习习惯基本养成能够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希望在课堂上更多的展示自己,适合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课堂巧妙地将联系的观点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使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是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高二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对生活中的哲理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贴近),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稍弱,缺乏对生活现象本质性以及规律性的认识。因而有必要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呈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现象背后的哲理。(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点。(2)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3)了解系统含义及基本特征。(4)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五)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体验,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开展讨论、展示、辩论、点评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比较学习法,比较联系的三个特性的原理内容和要求,更深入的理解联系的观点。(六)教学流程环节一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联系有初步的感受。环节二自主学习:联系的定义、特点、方法论出示学习目标,并简要提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直击疫情,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迅速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师明确: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思考:有没有一个事物同任何其他事物都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存在呢?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有人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可举例说明。归纳总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注意:人为事物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呈现出“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类的目的性、计划性,但它仍然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社会实践建立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之后,就会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探究:2.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应当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例如……1、喜鹊报喜,乌鸦报丧2、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3、左眼跳喜,右眼跳灾4、2013年1月4日结婚=爱你一生一世师归纳总结: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冠状病毒的传染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意味着人类对它的肆意传播毫无办法?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具体条件性)3.联系的多样性(1)内涵: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形式: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环节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哲学上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1、只要对着流星许愿,愿望就可实现,这种说法(D)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蝴蝶效应表明(D)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3、下列说法中与“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所表现的哲理一样的是(c)A、天地和气万物自生B、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方法论:河南、湖北、中国是什么关系?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疫情影响波及全球,给众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而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给世界经济的稳回升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探究二:问题导学:(自主学习)问题1:系统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系统有哪些特征?问题3:系统优化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探究: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用1分钟,烧开水用15分钟,洗茶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拿茶叶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用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2、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优化方法:整体性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环节四课堂小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要树立整体观点,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也是联系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彰显大国风范为世界抗击疫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全人类发展尽己所能。这次疫情国内国外形势大相径庭,因为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的祖国。国很大是整体,家很小是部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国家”这个词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无数次的提及;也很神圣,神圣到每一次提及都会感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那我们就在《国家》的旋律中体会国与家的不可分割,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反思:第一,政治源于生活。让政治课因生活、因现实而生动,是本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课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师生才有动力。所以,本课用了生活中的一个现实案例,上课很有说服力。第二,问题设置要巧妙。从教学实践来看,一堂课的好与否,与问题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问题设置不好,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老师想问什么,更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课上的问题应当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第三,政治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任务。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从自然、社会、人的意识等这些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第四,课前要做好一些准备,如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包括内部分工),把握好节奏,实现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