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讲 农业生产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讲 农业生产活动

资源简介

沭阳府苑中学高三年级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刘小平 编写时间:2012-4-18
【课题】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讲 农业生产活动
【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具体案例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 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密切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南方:甘蔗、柑橘北方:甜菜、苹果
降水 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如果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地形 平原:耕作业;山区: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分布 江南丘陵红壤地区的茶叶生产
水源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能否发展种植业的关键因素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工矿区周围、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影响较大 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价格高
政策 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常见因素 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粮基地
技术条件 冷藏 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易变质腐烂食品的运输,阿根廷牛肉远销世界
生物化学技术 遗传育种,施用化肥、除草剂,除虫害综合治理 温室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环境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2.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下面是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征,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二、农业地域类型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分布 区位条件分析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 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乳畜业 西欧、美国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 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我国主要农业区
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方法
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水稻种植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例剖析】
【例1】 (2011·福建)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1)~(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例2】 (2011·新课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2)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例3】 (2011·全国)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课堂检测】
【2012·九江市一模】2010年冬,受韩国“泡菜危机”等预期的影响,山东大白菜价格暴涨。然而,2011年“月以来,山东大白菜价格持续回落,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从“菜贵伤民”到“菜贱伤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读“山东省某蔬菜种植地区略图”(图3),完成1—3题。
1.该地种植蔬菜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热量丰富 B.接近城区,市场广阔
C.靠近河流,航运便利 D.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导致该地2011年大白菜种植面积较2010年大幅增加的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技术 D.气候
3.该地建有多个泡菜加工厂,该类工厂属于( )
A.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
【2012·山东济宁期末考】下表是我国某乡村地1~100亩耕地作物种植情况的跟踪调查统计数据。读表完成4—5 题。
4.该村最有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5.导致该地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
【2012·浙江湖州期末考】读世界某区域地理要素图,回答6—7题。
6.甲地6、7月份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 暖流增湿 B. 地形抬升 C.赤道低压控制 D.受西风影响
7.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地、谷类种植、混合农业、粗放牧业四类,下列地点可能出现大面积粗放牧业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2·山东济宁期末考】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