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2.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意愿。二、能力目标1.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2.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三、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2.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鲍尔·海斯德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分泌的毒液,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起作用,就要经受一次新的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思考讨论:鲍尔·海斯德研究抗蛇毒药的决心来自哪里?我们应怎样向他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通过分享彼此的观点,大家一定感受到了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讲授新课】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1.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1920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到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大的年纪约七岁,小的约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例“狼孩”。随后,人们发现“狼孩”在生活习性、心智水平、行为举止等方面,与狼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而与同龄的人类相比却相距甚远。2.讨论问题:狼孩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同学讨论一下。3.答案提示:“狼孩”的故事,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无法形成人所固有的特点。4.教师总结: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二:1.自主学习P7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PPT展示图片:2.思考讨论:(1)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我们能离开社会独自生活吗?体味上面图片蕴含的道理。3.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讨论结果。4.教师总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二、养成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材料拓展一 六尺巷的故事: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老家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帮忙“摆平”吴家。而张英回给老家的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材料拓展二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二)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活动三:1.阅读材料,探究讨论问题。2020年2月,大连小伙蒋文强本想去长沙,结果误入高铁上外地回武汉人员的专门车厢,因此滞留武汉,并当了志愿者。武汉疫情结束后回到家乡,又遭遇大连突发疫情,蒋文强再次成为志愿者。2.讨论问题:(1)大连小伙蒋文强的事迹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重要意义?3.教师总结:(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四:1.观看抗疫视频《在一起》(第3、4集节选)2.讨论问题:(1)你如何评价视频中外卖小哥的行为?(2)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四)正确参与社会的过程活动五:1.PPT展示图片:2.讨论问题:请谈谈你对中学生参与上述社会生活的理解。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4.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板书设计在社会中成长教学反思 运用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懂得了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并自觉地去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课堂上要紧紧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