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课件42张PPT+6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课件42张PPT+6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成长
导入新课
下列活动,你听说(或是参加)过吗
时政在线:2021研学论坛发表《青岛倡议书》
用标准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保驾护航
2021中小学研学旅行标准化发展论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指导,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市教育局承办,全国研学旅行标准化服务联盟轮值主席、北京国教标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杰主持。论坛主题是“研学旅行:需求导向、教育为本、标准引领、五育融合”。
我来思考:
中小学生研修旅行活动对我们认识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基厅函〔2019〕39号
三、丰富学生暑假生活。各地各校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教育部部署的“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广泛利用体育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假期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各级各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要专题开设暑假研学实践课程,打造精品研学实践线路,提供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暑假期间积极参加适合的农业生产、工业实训、商业和服务业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体验活动。
“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活动内容:
1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
2
“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
3
“美丽中国主题研学”活动
4
“追寻红色记忆”活动
5
“乡村学生看县城”活动
6
“走进科学世界”活动
7
“品味经典图书”活动
小东参加的“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大大提升。”
探究新知
板块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结点”离不开“大网”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
1
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你知道鲁迅的成长经历吗?
鲁迅,1882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
祖父入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致敬袁老:袁老为何当初选择了农学系?
2020,是否还记得他们的呵护?
我来判断:
有人说,经过2020年的新冠疫情,之后的很多人或许就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对此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1
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科学认识:人的社会化
作为中学生,你的成长是否也是受到社会化?能否举例说明
辩证眼光看社会:
下列行为是否也对你产生“社会化”?
2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下探究:
班内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负责统计我们的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看看个人的基本生活是否能够离得开社会?
个人与社会、我们与祖国……疫情期间,我们对此感悟的更为深刻。
问题总结:
个人为什么会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
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观看视频后,你对亲社会行为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
2021年6月,志愿者走家串户做好疫苗接种宣传
课堂探究:诸多的亲社会行为为什么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个人成长的需要
传递爱心弘扬正能量,社会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020年4月3日,中国共青团网刊登了题为《2020中国青年志愿者战疫史记!》的文章,文章提到:在社区、在车站、在街道……,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身边总是活跃着一批默默奉献的青年群体,他们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他们的口号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线上到线下,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武汉大学博士陈曾组织了一支865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服务100多家医院的556个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认识到我们工作的意义。”他说,在服务过程中,他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志愿者要勇担时代使命,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展作为、作贡献。
“如今,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代青年手中,我们必将做到胸怀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付弋珈这样说。
2020年抗击疫情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及时政信息,你对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是如何看待的?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疫情防控志愿者谈体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活动的目的:
围绕“圆梦蒲公英”主题举办暑期系列活动,结合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祖国、民族和家乡的热爱,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水平,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问题总结:
1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
【2021?荆州】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  )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
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④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C
2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学生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③小阳假期去地里帮助摘棉花
④小亮欺负了小振的好朋友,小振把小亮揍了一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3
【2021?云南模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诗句中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4
【走出课本
走进实践】
2020年7月河南省中小学生暑期生活陆续开启。这个假期怎么过?学校纷纷为孩子们端上了有趣有料的“作业大餐”,红色教育、劳动教育、黄河文化等是其中的“主菜”。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手段,创新后的暑假作业让学生走出课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暑假作业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大课堂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有利于学生关注、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砥砺品格,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等。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