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13.2《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13.2《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3.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
4.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
小时候,晚上我们最喜欢躺在地上望着夜空,遥远的宇宙让我们浮想连边,?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检查预习
?第一组
好大喜功(??????)?????
?神mì莫测(??????)??
??
辽阔无垠(??????)?????
?开tuò(??????)??
闪shuò不定(??????)??????
??
chuān流不息(???????)?????zhǎn新(??????)????????????
?
璀璨夺目(??????)(??????)?????sù望(??????)
第二组
广袤(??????)??????荒wú(??????)???????????
旋wō(??????)??????????匀称(??????)??????
gē置(??????)????奄(??????)(??????)奄一息?
冥王星(??????)?????甲烷冰(??????)??
???
dàn生(??????)???人才济济(??????)
(??????)
?
?4.课文结构图解
?课






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一、(1—3段)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方法
宇宙的边疆
二、(4—16段)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17—18段)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
5.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理解下列句子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
【明确】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明确】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
(3).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明确】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可以用知识、智慧和勇气,去认识宇宙,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3.知识点补充及训练
说明方法:
?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训练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一束光在一年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
(2).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
(3).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旅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星球,有时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有大的可以容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
(
)
【明确】1.列数字2.下定义3打比方,做比较
课内练习
(1)、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5分)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参考答案:

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

处与⑥
处对调,或⑥
处与⑤
处对调。
??

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2)、
请为高一2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
【要求】
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其它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分析】
解说词不仅有介绍、说明作用,还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引起强烈的共鸣。当然,除了形象的语言外,如果还能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段,并注意语言的音韵与节奏,效果会更佳。
【示例】
迈着矫健、自豪的步伐向主席台前走来的是高一(2)班的代表方队。看,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眉宇间蕴藏着拼搏的锐气。他们搏击风浪,他们青春飞扬,他们再创佳绩!




这是一部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明文性质。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形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的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