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八课 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怀。
2.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三、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难点:明确个体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传承使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
2020年9月23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重返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为该校本科新生深情讲述了“开学第一课”。他说:“虽然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现在觉得很幸福,因为我还能做喜欢的工作,还能被需要,对社会还有价值。”“我的生命早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它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思考讨论:“虽然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现在觉得很幸福,因为我还能做喜欢的工作,还能被需要,对社会还有价值。”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作为肉体的生命总会有尽头,精神却可以实现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命可以永恒吗》
【讲授新课】
一、生命有时尽
(一)生命来之不易
活动一:1.多媒体播放“视频《新生命的孕育之旅》”“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和磨难”。
2.思考问题:视频告诉我们生命具有怎样的特点?
3.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二)生命是独特的
活动二:1.阅读教材P90“相关链接”。
2.思考问题:从指纹所隐藏的生命秘密中,可以看出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三)生命是不可逆的
活动三:1.多媒体出示材料。
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2.思考问题: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组内讨论,组织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四)生命也是短暂的
活动四:1.多媒体出示材料。
某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认为人类的寿命极限可能是115岁左右。研究人员说,只有极个别的人可能活得更长,但这种人非常稀有,在任何一年有人的年龄突破125岁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百岁老人的数据,发现至少在过去20年长寿老人最高的寿命极限开始稳定,不再出现高峰。
2.思考问题: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组内讨论,组织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五)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活动五:1.多媒体出示故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听说山东半岛的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于是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带领的浩大的舰队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仙山,更不用说长生不老药了。
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
2.思考问题:(1)秦始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归宿是什么?
(2)这启示我们要怎样对待生命?
3.学生分组讨论,组织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二、生命有接续
(一)个体生命的接续
活动六:1.阅读教材P91·下“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1)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2)个体生命对于人类生命的接续有何意义?
3.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组长与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二)生命的传承关系
活动七:1.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从上述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教师总结: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三)精神生命的接续
活动八:1.多媒体出示材料。
人物1: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并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习他的纪念日。
人物2:这个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物3:他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拒绝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一清二白的中国;为了科研在茫茫戈壁隐姓埋名28年,被称为“两弹元勋”。
2.思考问题:(1)猜猜他们都是谁。他们为什么被我们熟知?
(2)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除了生生不息的中华儿女,还留下了什么?
3.学生组内探究,代表与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课堂小结】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应当担当一份使命,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漫画、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多元化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探索生命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见解,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局限教材中的事例,要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