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守护生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守护生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九课 珍视生命--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难点:养护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
2021年1月18日,星光未退,夜色仍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300名“白衣天使”组成的咽拭子采集医疗队来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咽拭子采集工作。为了减少市民等待时间、加快检测效率,全体队员14个小时连续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所有人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也几乎没有上过厕所。全队共采集了77000余份样本,占当日全市采集总量的50%以上。
思考问题:看到“白衣天使”的辛苦付出,你有何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
【讲授新课】
一、爱护身体
(一)关注身体
活动一:1.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3.学生组内交流,组长与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健康生活
活动二:1.多媒体出示材料。
体育课后,小李同学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迅速打开空调,将温度调到最低。他站在空调出风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地说:“看,多像翠花儿!”
2.思考问题: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为什么?
3.答案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4.教师总结:夏天剧烈运动后,请大家注意:空调温度勿过低,不要直吹空调,常备衣物在教室,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如果教室内温度过低,要带上帽子避免冷风直吹;及时补充水分,忌喝冰水。
5.追问: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6.学生发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比如,合理饮食,保证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睡眠,保持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守护生命,首先要做到爱护身体,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三)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活动三:1.多媒体出示任务。
安全知识大比拼。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  )
A.逃跑
B.立即报警
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
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
(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  )
A.不用煤气
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
C.报警
D.尽可能少用煤气
(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
A.朝着滑坡方向跑
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朝着滑坡两侧跑
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
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教师点拨: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生命。
(四)关注内在感受
活动四:1.多媒体展示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之一: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地梳理心情。
2.思考问题: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在提醒我们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二、养护精神
(一)养护精神的必要性
活动五:1.多媒体出示材料。
“他就坐在商场的钢琴旁,忘我地弹着钢琴,好多人被他的琴声吸引来了……”近日,一段外卖小哥在商场弹钢琴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吸引了几十万网友的点赞,有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2.思考问题:外卖小哥在商场弹钢琴的视频为什么会在网上走红?这对于我们守护生命有何启示?
3.学生小组讨论,组长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二)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
活动六:1.多媒体出示材料。
不久前,江苏省南京市奥体中心北门一带,一伙“富二代”车主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疯狂飙车,附近小区的居民不堪其扰。当地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时,“富二代”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飙车”“炫富”“打人”……种种以“富二代”为主语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飞扬跋扈”“精神贫乏”“物质至上”成为他们中一些人的代名词。
2.思考问题:这一类“富二代”为何让人们如此反感?这对于我们守护生命有何启示?
3.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物质富足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需要,精神富足则是满足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需求。因此,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才是人生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
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三)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精神
活动七:1.阅读教材P103—P104“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课堂小结】
生命宝贵,我们应爱护自己,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延伸生命的长度;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拓宽生命的宽度;养护精神,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重点内容展开,帮助学生提升了呵护生命的意识。在授课中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体验守护生命的意义和方法。通过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生命的守护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本节课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适度拓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