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二、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三、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难点:养护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2021年1月18日,星光未退,夜色仍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300名“白衣天使”组成的咽拭子采集医疗队来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咽拭子采集工作。为了减少市民等待时间、加快检测效率,全体队员14个小时连续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所有人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也几乎没有上过厕所。全队共采集了77000余份样本,占当日全市采集总量的50%以上。思考问题:看到“白衣天使”的辛苦付出,你有何感受?教师总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讲授新课】一、爱护身体(一)关注身体活动一:1.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2.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3.学生组内交流,组长与全班分享。4.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二)健康生活活动二:1.多媒体出示材料。体育课后,小李同学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迅速打开空调,将温度调到最低。他站在空调出风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地说:“看,多像翠花儿!”2.思考问题: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为什么?3.答案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4.教师总结:夏天剧烈运动后,请大家注意:空调温度勿过低,不要直吹空调,常备衣物在教室,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如果教室内温度过低,要带上帽子避免冷风直吹;及时补充水分,忌喝冰水。5.追问: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6.学生发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比如,合理饮食,保证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睡眠,保持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守护生命,首先要做到爱护身体,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三)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活动三:1.多媒体出示任务。安全知识大比拼。(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A.逃跑B.立即报警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A.不用煤气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C.报警D.尽可能少用煤气(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朝着滑坡方向跑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C.朝着滑坡两侧跑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3.教师点拨: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生命。(四)关注内在感受活动四:1.多媒体展示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之一: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地梳理心情。2.思考问题: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在提醒我们什么?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二、养护精神(一)养护精神的必要性活动五:1.多媒体出示材料。“他就坐在商场的钢琴旁,忘我地弹着钢琴,好多人被他的琴声吸引来了……”近日,一段外卖小哥在商场弹钢琴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吸引了几十万网友的点赞,有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2.思考问题:外卖小哥在商场弹钢琴的视频为什么会在网上走红?这对于我们守护生命有何启示?3.学生小组讨论,组长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4.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二)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活动六:1.多媒体出示材料。不久前,江苏省南京市奥体中心北门一带,一伙“富二代”车主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疯狂飙车,附近小区的居民不堪其扰。当地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时,“富二代”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飙车”“炫富”“打人”……种种以“富二代”为主语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飞扬跋扈”“精神贫乏”“物质至上”成为他们中一些人的代名词。2.思考问题:这一类“富二代”为何让人们如此反感?这对于我们守护生命有何启示?3.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4.教师总结:物质富足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需要,精神富足则是满足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需求。因此,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才是人生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三)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精神活动七:1.阅读教材P103—P104“探究与分享”。2.思考问题: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3.学生自由回答。4.教师总结: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课堂小结】生命宝贵,我们应爱护自己,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延伸生命的长度;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拓宽生命的宽度;养护精神,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滋养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重点内容展开,帮助学生提升了呵护生命的意识。在授课中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体验守护生命的意义和方法。通过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生命的守护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本节课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适度拓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