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
2.能接受友谊的改变。
3.能体悟到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4.能认同友谊必须要坚持原则。
二、能力目标
1.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
2.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三、知识目标
1.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
2.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友谊的特质。
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故事:诗僧茶圣忘年之交。
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是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思考问题:诗僧茶圣忘年之交让我们感受到友谊具有什么特质?
教师总结:有朋友陪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曲折的路也不觉得艰难。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深深浅浅话友谊》。
【讲授新课】
一、友谊的特质
(一)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活动一:1.多媒体出示材料。
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成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亲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这份友谊因事淡化,这份美好的记忆也会终生珍藏在“永恒的”回忆中,当再次重逢时它也会由怀旧中寻回,这种情感才能被称为“永恒的”友谊。
2.思考问题:材料告诉我们,友谊具有什么特质?
3.学生阅读教材P44课文后回答。
4.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二)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活动二:1.阅读教材P45·上“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
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三)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活动三:1.多媒体出示故事。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支持马克思的研究工作。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2.思考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活动四:1.多媒体出示故事。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思考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二、友谊的澄清
(一)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活动五:1.阅读教材P46·上“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1)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
(2)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
(3)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二)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活动六:1.多媒体出示材料。
玲玲和王芳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在同学们眼里,她们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两个人都报了名,结果玲玲被选上了。从此王芳对玲玲很淡漠,也不再主动和玲玲说话了。竞争让她们的友谊蒙上了阴影。
2.思考问题:(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2)如果在与朋友的竞争中,朋友赢了,你应如何面对?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
4.教师总结: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三)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活动七:1.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2)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3)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3.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课堂小结】
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深深浅浅地跋涉着,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累积着各自的感受。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抽象性较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问题研讨展开,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较好地实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但课堂活动中设计的几个问题难以把教材的基本精神都涵盖,要注重在课堂活动的问题设计中,增加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辨,更深层次地理解友谊的特质,帮助学生认清友谊是需要原则的。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