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含义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例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D.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答案:B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说法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说法有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C说法有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说法有误。2.博大精深(1)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呈现不同的形式区域性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侧重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侧重于不同民族的文化(2)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作用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例题】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作为一种特殊的纸张,用于创作中国传统书画,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宣纸作为一种特殊的纸张,用于创作中国传统书画,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④不符合题意。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向前发展侧重点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表现①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文化敞开其博大的胸怀。这种文化开放的心态,正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②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选择性地吸收中国境内不同地域的文化,从而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例题1】因稷门而闻名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沿着这样的文化脉络,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秉笔直书,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③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④“稷下”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在这里有着活跃的思想、丰盈的创造、宽厚的包容等,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等,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故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排除③。中华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④错误。【例题2】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继承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文化交流的活动,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关,故排除A。题中吸收借鉴,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D入选。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故排除C。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继承性,故排除B。2.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①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原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特征【例题】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截至2020年初,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处,陕西出台措施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用陕西文物讲好陕西故事,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①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处,陕西出台措施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用陕西文物讲好陕西故事,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②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