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校园生活 请参与“诗文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问题。
1.(2021八下·丽水期末) 山水寻韵
采凤组在秀山丽水中漫步,约你一起完成任务。
清晨第一声蝉呜
叩开夜的寂静
雾(ǎi)行将消散
(xié)带泥土的气息
河畔苏酲的树木,邀来清脆的雀啾
栀子花泛起的幽香,□漫在晨风里
黎明的帷幕被拉开
世界一下子开阔而明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雾(ǎi)     (xié)    带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迷 B.弥
(3)加点字“畔”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pàn B.bàn
(4)从短诗的最后一行,你联想到的成语是   
2.(2021八下·丽水期末)古籍寻意
撷英组翻阅典籍,搜集了以下语句,请你一起给加点词注释。
①便要还家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021八下·丽水期末)文化寻根
3.辑雅组对古诗文进行归类,邀你一起补全下表。
学习主题 学习内容 文本组合 传世名句
自然之景 山水间的文人追求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芳草鲜美,   。   ,俶尔远逝。
纯洁之情 诗歌里的纯洁爱情 《关雎》《蒹葭》 《子衿》 求之不得,   。   ,悠悠我思。
忧民之心 士大夫的济世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卖炭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表现济世理想的是:    ,   。
4.通过活动,同桌写了如下心得,请帮他填空:诗文中蕴含至善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积累、理解探究,正如《虽有嘉肴》所言:“   ,   ,不知其善也。”
二、阅读星空(49分)
5.(2021八下·丽水期末)(一)名著阅读
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说:“《傅雷家书》当然是家书,可是,在我的眼里,它首先是一本小说,主人公一共有四个:傅雷、朱梅馥、傅聪、傅敏。”请你也用“小说视角"重读《傅雷家书》,完成下面的阅读单。
《傅雷家书》阅读单
情节梳理 1954年傅聪离家赴波兰留学,后辗转英国。十二年间父子通信百余封,直至1966年傅雷夫妇含冤离世。
人物探究 人物关系 多重角色促成长。如:傅雷是父,亦是 ①。
人物成长 父子对话共成长。如:②(试举一例)
对话探究 这些书信往来仿佛父子促膝长谈,他们无话不谈,内容涉及③、艺术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见父子情深。
探究成果 用读小说的方式读《傅雷家书》,这一封封家书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温暖的对话场景,话语间流淌着深沉的父爱,令人感动。
6.(2021八下·丽水期末)王选任《我一生中的重耍抉择》中,提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I plus We equalsto Full I(I+WE=Full I), 意思是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 We(我们)”这个大集体生。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哪些抉择符合这个公式。
(2021八下·丽水期末)(二)散文阅读
羽书
吴伯箫
羽书,或羽檄,翻成俗话,应是“鸡毛翎子文书”,“鸡毛信”。
这东西仿佛是很古就有的。《史记》里有“以羽书征天下兵”的话。想来,羽书是用之于紧急军事的无疑。那木简的另一面所常写的“速速速”的字样,就很敌得过于今电文上的“十万火急”。
童年在家乡当小学学生的时候,曾朦胧记得有过“鸡毛翎子文书”下乡的故事。说朦胧,那是岁时月日记不清的意思:留的印象却很深很深,至今回想,还历历在目。
是一个黄昏。都吃了晚饭罢,巷口有的是立着谈闲天的人。有牵了牛到村边湾里去饮牛的。家家门口的狗在以打慢吹地吠着。也有谁家妈妈唤孩子的声音。空气很平静,不,又有点儿异样的浮动。处一个邻庄的小伙子跑来了,满头是汗。对,是冬天,有点风呢。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故一顶瓜皮毡帽。跑到人丛里,站定了还喘。说是找庄长①。问:“什么事?”他喳喳着说:“鸡毛翎子文书!
”声音很低,但很清楚,很有力。站在周围听的人脸上都立刻罩了一层严肃与矜持,互相看看,也偷偷回头瞧瞧,气氛恰像深秋的霜朝。我那时虽还小,是头-次听说“鸡毛翎子文书”,但也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却不知道。
有人把庄长请来了。不知谁去的,那样快,一请就到。仿佛原就在眼前似的。那人从腰里掏出文书来,又戚戚喳喳地说:“口子镇,
啊啊,初五鸡叫赶到!三个,啊啊,每人一根白蜡杆,两束干草。啊啊,一庄传一庄。不得有误!不去的烧……他说着,大家一壁②听,一壁看他手里的一个木牌,那就是文书了。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字,是“速速速”.听着看着,人人的嘴都闭紧了,身上顿时充满了小心与力!庄长接过木牌来,手都哆嗦了。即刻吩咐,结果是家里一匹马应差出发了。骑马的是铁蛋百顺。
记得,天紧跟着就黑了,漆黑。我被父亲看了一眼,就跟着家去了。
狗仿佛都不再吠,沉默锁住了全村,像暴风雨的前夜。
那晚,家里的马回来似乎已半夜了。大门是上了锁又开的。
过了几天,忘记是几天了,初五。口子镇上发了大火,烧的是各村带去的干草。县长的轿子在那里被农民捣毁了。坐轿子的是上头派下来的量地委员,受了重伤。县长听说是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了的: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顶瓜皮毡帽。说是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都传得有名有姓。
后来事情怎样进展不很清楚,只知道当时城里好几天没有官。要丈量地亩的也不丈量了。
这是一回“鸡毛翎子文书”的事.从那直到现在没再听说哪儿还闹过这玩艺,可是总觉得哪儿是在闹着。速!速!速!很快就集合了大帮人,烧着大火,千万根白蜡杆底下,有人被打倒了,有人被赶跑了,生活总要变变样子。那“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又像天使,它散布着风雨,也常是带着幸福,在飞!
八月十五,把异族侵略的敌人一宿中间从中原版图上肃清,民间是有过传说的。那真是悲壮,痛快,可歌可泣的历史的页数!可是谁发的命令呢?多言的嘴是怎样用秘密的封条封拢的?觉得神妙了。我想,传递消息会用的是“鸡毛翎子文书”吧?虽说山遥水阻,交通多滞塞不便,但你晓得,羽书是会飞的!虽说中原版图辽阔,足迹殆难踏遍,然而,速速速,羽书是飞得快的!虽说,敌人已布满了中原,混进了户户家家,作了户户家家的主人,但,你要明自,忿怒锁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血液都被狠毒煮沸了,即使怒不敢言,笑里也可以藏得住刀子!哪怕它敌人再多些,只要下深了锄,自然会连根也拔尽了的!
啊,“鸡毛翎子文书”飞啊!去告诉每个真正的的中国人,醒起来,联合了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等哪一天,再来一个八月十五!
一九三六年二月四日 大风夜
(选自《吴伯萧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生长:指村长。②一壁:一边。
7.你认为下面哪个词最适合用来形容全文的风格?请简述理由。
A.幽默
B.质朴
C.冷峻
8.结合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分析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虽说山遥水阻,交通多滞塞不便,但你晓得,羽书是会飞的!
虽说,敌人已布满了中原,混进了户户家家,作了户户家家的主人,但,你要明白,忿怒锁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血液都被狠毒煮沸了,即使怒不敢言,笑里也可以藏得住刀子!
9.为什么作者认为“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又像天使?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0.“羽书”内涵丰富,请简析其象征意义。
(2021八下·丽水期末)(三)说明文阅读
书香中的梅花
张英姿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誉梅花的古诗词多不胜数。“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你了解梅花吗?
梅花二三事
梅原产中国南方,具有花果兼用的特性,食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中国人应用梅的历史很悠久,据考证,梅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应用历史,3000 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
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梅花开花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C~7C,喜阳畏涝。因此,古时吟诵的梅花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梅的种植栽培技术大有进步,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地涌现了大量梅园。
南梅北移
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但都需要建造花房温室保护栽培,自然环境下的露地栽培均未成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陈俊愉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梅花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了抗寒品种,实现了南梅北移。
南梅北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寒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露地栽培实践,最终研究发现杂交选育的杏梅和“美人”梅品种群抗寒性最强,最低可耐零下25℃的低温。
南梅北移的第一站是北京。1958 年,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将南方梅花引种至京,并对生长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1962 ~ 1963年,一批梅苗经受住 了朔风寒流的考验,露地绽放,标志着南梅北移取得了初步成功。如今,可以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已达40余种。
21世纪初,三北地区北部开始进行区域试验与推广,吉林公主岭梅园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寒地黑土的梅花栽培技术,以抗寒为中心,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可以直立栽培,无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美人”梅品种抗寒性次之,采用倾斜角匍匐栽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三北地区北部各试验点的栽培和表现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南梅北移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体系逐步形成。抗寒梅花品种在大成、会主岭等地落地开放,使梅花战墙区域北楼了20多千米,终于也可以去天寒地冻的塞北“踏雪寻梅”了。
“腊梅”和“蜡梅”的争议
到底是“腊梅”还是“蜡梅” 呢?从词语使用上来看,两个词是可以通用的。但在植物学意义上,“蜡梅”是规范写法,在植物学上的蜡梅也并不隶属于梅的任何一个品种群,甚至不同种不同属。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与杏、桃、樱等是近亲。蜡梅是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
古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现代《中国植物志》均记作“蜡梅”。明代王世懋在其所著《花疏》中记载:“蜡梅是寒花,
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意思是蜡梅花是黄色的,表面像涂了一层蜡,因而得名,这也正是蜡梅花在性状上的特色。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我们更需怀抱科学的态度,探究表面背后的真相。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1.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请分析“南梅北移”部分的说明顺序及作用。
12.简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梅的露地线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
13.小语想在现居地黑龙江粮种一些家乡丽水的梅花,但不知该挑选哪种梅花。请你依据本文内容,向他推荐合适的梅花品种。
(2021八下·丽水期末)(四)古诗阅读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二) (宋)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①, 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②, 国香和雨入青苔。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舆台: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②艾纳:树皮上生出的莓苔。
14.苏诗中的“”与陆词中“一任群芳妒”最能表现梅的孤傲之气。
15.同是咏梅,苏轼和陆游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2021八下·丽水期末)(五)文言文阅读
择而后树
(汉)韩婴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①而获罪焉,去②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③,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 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选自《中国古典寓言著华》)
【注释】①子质:人名。仕:做官。②去:罢官。③蒺藜:有刺的植物。
16.小语同学采用“关联法”梳理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类别 例句
A 词类活用 ①去而北游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 一词多义 ①何以也②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 判断句 ①由此观之,在所树也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倒装句 ① 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②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A.A B.B C.C D.D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
18.参照《马说》的思维导图,结合《择而后树》的具体内容,完成小题。
我的发现: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法。《马说》 把伯乐比作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为未被发现的人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择而后树》将桃李、蒺藜种植结果的不同类比人才的差异,表达了③)。
三、写作天地(30 分)
19.(2021八下·丽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花园。
也许是记忆的痕迹,幽深的小径,浓郁的花香……那里有解读童年的密码;
也许是私密的空间,翠绿的芳草地,珍藏的记事本……那里有享受孤独的密码;
也许是独特的体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过的游戏……那里有释放天性的密码。
请以“我的秘密花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通道:
⑴可以写游记,带领读者参观你的秘密花园。
⑵可以写故事,记叙你记忆宝库里的秘密往事。
⑶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揭开你精神家园的神秘面纱。
⑷可以写演讲稿,为你的听众奉上一场关于“秘密”的哲思盛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霭;携
(2)B
(3)A
(4)豁然开朗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1) 雾 ǎi 霭:雾气。 xié 携带:随身带着。弥漫: 意思是充盈,鼓荡; 密布畔 :p à n豁然开朗: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故答案为:⑴ 1、霭2、携 ⑵B ⑶A ⑷ 1、豁然开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成语意思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平时对常用汉字和成语的识记和积累,对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等的辨析和掌握。
2.【答案】同“邀", 邀请;马鞭, 这里是用马鞭驱赶;培养;格外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 ① 于是要求渔人到天明的家里做客。要:同“邀”邀请; ② 句意是用鞭子打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策:马鞭,这里是用马鞭驱赶; ③ 句意是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管理社会, 人与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④ 句意是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水潭,潭中的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故答案为: 1、同“邀", 邀请2、马鞭, 这里是用马鞭驱赶3、培养4、格外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答案】3.落英缤纷;佁然不动;寤寐思服;青青子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虽有至道;弗学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3.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缤、佁、寤、寐、厦、庇、俱”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落英缤纷;佁然不动;寤寐思服;青青子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弗”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虽有至道;弗学
5.【答案】①师(或友)
②【示例1】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示例2】傅聪年少便离家在外求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傅雷的悉心指导下,傅聪日益成长;在傅聪未出国之前,傅雷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父亲,有时不免严厉、粗暴,儿子的成长,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自己走向成熟。
【示例3】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傅雷用自己的情感经历,给了傅聪更理性的引导,使各自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意对即可 )
③读书求学(或生活细节、人生态度、恋爱婚姻等均可)。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① 通过坦诚分析自己教育儿子的严格与错误,表现了朋友关系;通过分析赶任务与正常学习的关系,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讲评表现出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关系、师长与学生的关系。
②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也就是说,傅雷在教育、指导儿子的过程中也看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从书中举出一个例子即可。如: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③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故答案为:①师(或友)
②【示例1】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示例2】傅聪年少便离家在外求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傅雷的悉心指导下,傅聪日益成长;在傅聪未出国之前,傅雷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父亲,有时不免严厉、粗暴,儿子的成长,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自己走向成熟。
【示例3】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傅雷用自己的情感经历,给了傅聪更理性的引导,使各自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意对即可 )
③读书求学(或生活细节、人生态度、恋爱婚姻等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6.【答案】【示例1】保尔发现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时,坚绝断绝了这段感情,把自己融入工人阶级大集体,走上了革命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当国家号召共青团员参加铁路修建时,保尔选择突破生理极限,克服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疾病、饥饿、武装土匪的骚扰等困难,如期修通铁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3】保尔在战斗历程中经历四次死里逃生,面对牺牲,要革命还是要生命,保尔选择了革命。他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我们)紧密融合在一起, 才创造出如此奇迹,成为钢铁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示例4】保尔瘫痪失明后,一度曾想到自杀,但他最终克服消沉,选择用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及其故事情节的掌握。首先要理解王选提到的公式的内涵的理解,在结合名著中人物故事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示例1】保尔发现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时,坚绝断绝了这段感情,把自己融入工人阶级大集体,走上了革命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当国家号召共青团员参加铁路修建时,保尔选择突破生理极限,克服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疾病、饥饿、武装土匪的骚扰等困难,如期修通铁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3】保尔在战斗历程中经历四次死里逃生,面对牺牲,要革命还是要生命,保尔选择了革命。他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我们)紧密融合在一起, 才创造出如此奇迹,成为钢铁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示例4】保尔瘫痪失明后,一度曾想到自杀,但他最终克服消沉,选择用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 具体情节2分,分析“小我与大我”2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解答时要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准确理解材料的主题,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感悟。
【答案】7.【示例1】我认为幽默最适合。文中以写县长“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项瓜皮毡帽”,“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等表现了县长的落魄和狼狈,语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选幽默最多得1分,仅选择未阐述不得分)
【示例2】我认为质朴最适合。因为本文语言朴实,极少使用修饰语,准确而简明,如描写到庄里送羽书的邻庄小伙子“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戴-顶瓜皮毡帽”,几句话简单而传神。全文娓娓道来,透着- 种乡土气息。(选质朴 1分,阐述2分,最高得3分)
【示例3】找认因为本文多以客观的描述和记叙为主,在回忆重年传接“羽书”时,以人物传神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营造了严肃冷酷的氛围。(选冷峻最高得2分)
8.“但你晓得”说明你我都懂得羽书的优点,娓娓道来,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自豪:“但,你要明白”,“但” 字独立,更突出前后句意的转折,“你要明白”强调“要”,且有提醒的意味,突出后文表述的内容是不容置疑的。从“但你晓得”,到“但,你要明白”,
作者的情感由平缓到激昂,凸显了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9.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不仅指“羽书”传递速度快,也喻指“羽书”具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力量。鸡毛翎子文书又像天使,是指“羽书”可以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10.“羽书”插有羽毛,代表需急速传递的檄文,能快速传递信息,凝聚力量。它不受地域限制,不被外力禁锢。人们仅仅凭借“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着‘速速速’的木牌”,就能联合起四方民众,组织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它是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力量的象征。作者借此号召国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外族入侵,以民间强大的力量创造新的世界。(内容概括 2分,象征意义分析2分)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的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语句,注意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本的中心,理解语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标题的作用能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塑造人物形象,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等等),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文本,结合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阐述时对备选项进行逐项品味,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 【示例1】我认为幽默最适合。文中以写县长“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项瓜皮毡帽”,“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等表现了县长的落魄和狼狈,语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示例2】我认为质朴最适合。因为本文语言朴实,极少使用修饰语,准确而简明,如描写到庄里送羽书的邻庄小伙子“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戴一顶瓜皮毡帽”,几句话简单而传神。全文娓娓道来,透着一种乡土气息。
【示例3】我认为冷峻最适合。因为本文多以客观的描述和记叙为主,在回忆重年传接“羽书”时,以人物传神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营造了严肃冷酷的氛围。
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句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故答案为:“但你晓得”说明你我都懂得羽书的优点,娓娓道来,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自豪;“但,你要明白”“但” 字独立,更突出前后句意的转折,“你要明白”强调“要”,且有提醒的意味,突出后文表述的内容是不容置疑的。从“但你晓得”,到“但,你要明白”,作者的情感由平缓到激昂,凸显了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前文写到的由鸡毛翎子引发的农民运动,和后文“ 它散布着风雨,也常是带着幸福,在飞! ”可分析出鸡毛翎子两方面的特点。
故答案为: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不仅指“羽书”传递速度快,也喻指“羽书”具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力量。鸡毛翎子文书又像天使,是指“羽书”可以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 标题的意义一般从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两方面来说明,深层意义一定要联系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来探究。
故答案为:“羽书”插有羽毛,代表需急速传递的檄文,能快速传递信息,凝聚力量。它不受地域限制,不被外力禁锢。人们仅仅凭借“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着‘速速速’的木牌”,就能联合起四方民众,组织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它是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力量的象征。作者借此号召国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外族入侵,以民间强大的力量创造新的世界。
【答案】11.【示例1】该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示例2】该部分按具体可感的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意对即可,如答既有空间顺序,又有时间顺序,言之有理亦可)
12.“主要”“大致”“多”等词都表示绝大多数,但不绝对,准确地说明了梅花最早露地栽培分布的区域,突出梅花不耐寒的特性。(词语解释 1分,作用分析2分)
13.【示例1】小语,我建议你可以选择杏梅。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在黑龙江一带也不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
【示例2】小语,我建议你选择“美人梅”的品种,这种梅花抗寒性要弱一些,但不妨试试,不过要采用倾斜角匍匐的栽培方式。(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述2分)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理清文段的层次,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掌握说明文常见的顺序,结合文段的内容安排进行判断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结合词义理解语句的含义,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的答题模式进行作答。一般先解释词语意思,再代入原句,阐述这个词在文中准确或生动地说明了什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语言的得体,所阐述的理由要恰当运用文本的内容。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南梅北移”文段,从“ 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 ”“ 1958 年 ”“ 962 ~ 1963年”“ 21世纪初 ”等词语可知, 这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从“ 南方 ”“ 北京 ”“ 三北地区北部 ”可知: 该部分按具体可感的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解答此题的答题模式为:词义+表达的意思+删除后的意思+判断。
13.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的形式是提建议。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建议。
【答案】14.故遣寒梅第一开
15.苏轼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幽人形象,用“第一”“国香”来盛赞美梅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梅花自况,通过梅的凄苦境况感叹人生失意坎坷之情,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情怀。(每首 2分,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语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中第一句意为:上天让桃花、李花都变得不重要了,;第二句意为:所以让梅花在寒冷的季节中第一个盛开。梅花在众花畏惧寒冷时,不畏严寒,独自盛开,表现出孤傲之气。故“故遣寒梅第一开”最能体现梅的孤傲。
故答案为:故遣寒梅第一开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诗文意义来解构、阐述作者的情感。可通过多读来细细品味。
故答案为:苏轼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幽人形象,用“第一”“国香”来盛赞美梅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梅花自况,通过梅的凄苦境况感叹人生失意坎坷之情,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答案】16.C
17.从今以后,我不再给他人施恩德了。(“已”“复”“树”字译错,酌情扣分)
18.①提拔, 培养;②选择, 挑选
③作者对统治者能够审慎地选贤用才,使人各尽其才的期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结合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文本,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抓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16.本题考查文言知识的积累。
A向北,往北/向西;
B因为/用;
C表示判断/ 表示的是反问语气,是反问句。故C错误;
D“于君恶我”/“以六月息者去”;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注意以直译为主,把每一个字落到实处,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如此题中的“已”“复”“树”等词语,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要对语句进行必要的调整。
故答案为: 从今以后,我不再给他人施恩德了。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思维导图和提示语进行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择而后树 》 种桃李和 种蒺藜结果不同的事例,以物喻人,说明君子应该选择品行好的进行培养
故答案为: ① 处可以填: 提拔, 培养② 处填: 选择, 挑选 。 ③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能够审慎地选用贤才,使人各尽其才的期望。
19.【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审题:抓关键词“秘密花园”既然是“秘密花园”考生就必须以“我”的视角来写,这就引导学生关注这就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而描写这就的真实体验,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其次要抓引言。从提示语中活动写作的方向,如童年的色彩斑斓的往事;自己私密的空间等,从提示中确定写作的方向和要表达的主题,第三注意对材料的组织。写作时要注意组织材料,选取自己生活中最有感悟的事例,并且要求是多方面的,要与“花园”相对应,这篇作文写成记叙文比较恰当,在叙事的过程中加以抒情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作时可以按照提示的写作通道,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校园生活 请参与“诗文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问题。
1.(2021八下·丽水期末) 山水寻韵
采凤组在秀山丽水中漫步,约你一起完成任务。
清晨第一声蝉呜
叩开夜的寂静
雾(ǎi)行将消散
(xié)带泥土的气息
河畔苏酲的树木,邀来清脆的雀啾
栀子花泛起的幽香,□漫在晨风里
黎明的帷幕被拉开
世界一下子开阔而明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雾(ǎi)     (xié)    带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迷 B.弥
(3)加点字“畔”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pàn B.bàn
(4)从短诗的最后一行,你联想到的成语是   
【答案】(1)霭;携
(2)B
(3)A
(4)豁然开朗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1) 雾 ǎi 霭:雾气。 xié 携带:随身带着。弥漫: 意思是充盈,鼓荡; 密布畔 :p à n豁然开朗: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故答案为:⑴ 1、霭2、携 ⑵B ⑶A ⑷ 1、豁然开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成语意思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平时对常用汉字和成语的识记和积累,对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等的辨析和掌握。
2.(2021八下·丽水期末)古籍寻意
撷英组翻阅典籍,搜集了以下语句,请你一起给加点词注释。
①便要还家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案】同“邀", 邀请;马鞭, 这里是用马鞭驱赶;培养;格外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 ① 于是要求渔人到天明的家里做客。要:同“邀”邀请; ② 句意是用鞭子打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策:马鞭,这里是用马鞭驱赶; ③ 句意是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管理社会, 人与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④ 句意是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水潭,潭中的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故答案为: 1、同“邀", 邀请2、马鞭, 这里是用马鞭驱赶3、培养4、格外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021八下·丽水期末)文化寻根
3.辑雅组对古诗文进行归类,邀你一起补全下表。
学习主题 学习内容 文本组合 传世名句
自然之景 山水间的文人追求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芳草鲜美,   。   ,俶尔远逝。
纯洁之情 诗歌里的纯洁爱情 《关雎》《蒹葭》 《子衿》 求之不得,   。   ,悠悠我思。
忧民之心 士大夫的济世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卖炭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表现济世理想的是:    ,   。
4.通过活动,同桌写了如下心得,请帮他填空:诗文中蕴含至善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积累、理解探究,正如《虽有嘉肴》所言:“   ,   ,不知其善也。”
【答案】3.落英缤纷;佁然不动;寤寐思服;青青子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虽有至道;弗学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3.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缤、佁、寤、寐、厦、庇、俱”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落英缤纷;佁然不动;寤寐思服;青青子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弗”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虽有至道;弗学
二、阅读星空(49分)
5.(2021八下·丽水期末)(一)名著阅读
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说:“《傅雷家书》当然是家书,可是,在我的眼里,它首先是一本小说,主人公一共有四个:傅雷、朱梅馥、傅聪、傅敏。”请你也用“小说视角"重读《傅雷家书》,完成下面的阅读单。
《傅雷家书》阅读单
情节梳理 1954年傅聪离家赴波兰留学,后辗转英国。十二年间父子通信百余封,直至1966年傅雷夫妇含冤离世。
人物探究 人物关系 多重角色促成长。如:傅雷是父,亦是 ①。
人物成长 父子对话共成长。如:②(试举一例)
对话探究 这些书信往来仿佛父子促膝长谈,他们无话不谈,内容涉及③、艺术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见父子情深。
探究成果 用读小说的方式读《傅雷家书》,这一封封家书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温暖的对话场景,话语间流淌着深沉的父爱,令人感动。
【答案】①师(或友)
②【示例1】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示例2】傅聪年少便离家在外求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傅雷的悉心指导下,傅聪日益成长;在傅聪未出国之前,傅雷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父亲,有时不免严厉、粗暴,儿子的成长,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自己走向成熟。
【示例3】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傅雷用自己的情感经历,给了傅聪更理性的引导,使各自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意对即可 )
③读书求学(或生活细节、人生态度、恋爱婚姻等均可)。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① 通过坦诚分析自己教育儿子的严格与错误,表现了朋友关系;通过分析赶任务与正常学习的关系,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讲评表现出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关系、师长与学生的关系。
②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也就是说,傅雷在教育、指导儿子的过程中也看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从书中举出一个例子即可。如: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③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故答案为:①师(或友)
②【示例1】在求学的过程中,当傅聪遇上困惑,会写信向父亲求助,父亲给予了悉心指导;当傅聪向新的领域进发,傅雷也同步涉足相关领域,他们互相切磋,互促共长。
【示例2】傅聪年少便离家在外求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傅雷的悉心指导下,傅聪日益成长;在傅聪未出国之前,傅雷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父亲,有时不免严厉、粗暴,儿子的成长,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自己走向成熟。
【示例3】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傅雷用自己的情感经历,给了傅聪更理性的引导,使各自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意对即可 )
③读书求学(或生活细节、人生态度、恋爱婚姻等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6.(2021八下·丽水期末)王选任《我一生中的重耍抉择》中,提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I plus We equalsto Full I(I+WE=Full I), 意思是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 We(我们)”这个大集体生。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哪些抉择符合这个公式。
【答案】【示例1】保尔发现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时,坚绝断绝了这段感情,把自己融入工人阶级大集体,走上了革命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当国家号召共青团员参加铁路修建时,保尔选择突破生理极限,克服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疾病、饥饿、武装土匪的骚扰等困难,如期修通铁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3】保尔在战斗历程中经历四次死里逃生,面对牺牲,要革命还是要生命,保尔选择了革命。他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我们)紧密融合在一起, 才创造出如此奇迹,成为钢铁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示例4】保尔瘫痪失明后,一度曾想到自杀,但他最终克服消沉,选择用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及其故事情节的掌握。首先要理解王选提到的公式的内涵的理解,在结合名著中人物故事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示例1】保尔发现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时,坚绝断绝了这段感情,把自己融入工人阶级大集体,走上了革命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当国家号召共青团员参加铁路修建时,保尔选择突破生理极限,克服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疾病、饥饿、武装土匪的骚扰等困难,如期修通铁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3】保尔在战斗历程中经历四次死里逃生,面对牺牲,要革命还是要生命,保尔选择了革命。他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我们)紧密融合在一起, 才创造出如此奇迹,成为钢铁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示例4】保尔瘫痪失明后,一度曾想到自杀,但他最终克服消沉,选择用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 具体情节2分,分析“小我与大我”2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解答时要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准确理解材料的主题,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感悟。
(2021八下·丽水期末)(二)散文阅读
羽书
吴伯箫
羽书,或羽檄,翻成俗话,应是“鸡毛翎子文书”,“鸡毛信”。
这东西仿佛是很古就有的。《史记》里有“以羽书征天下兵”的话。想来,羽书是用之于紧急军事的无疑。那木简的另一面所常写的“速速速”的字样,就很敌得过于今电文上的“十万火急”。
童年在家乡当小学学生的时候,曾朦胧记得有过“鸡毛翎子文书”下乡的故事。说朦胧,那是岁时月日记不清的意思:留的印象却很深很深,至今回想,还历历在目。
是一个黄昏。都吃了晚饭罢,巷口有的是立着谈闲天的人。有牵了牛到村边湾里去饮牛的。家家门口的狗在以打慢吹地吠着。也有谁家妈妈唤孩子的声音。空气很平静,不,又有点儿异样的浮动。处一个邻庄的小伙子跑来了,满头是汗。对,是冬天,有点风呢。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故一顶瓜皮毡帽。跑到人丛里,站定了还喘。说是找庄长①。问:“什么事?”他喳喳着说:“鸡毛翎子文书!
”声音很低,但很清楚,很有力。站在周围听的人脸上都立刻罩了一层严肃与矜持,互相看看,也偷偷回头瞧瞧,气氛恰像深秋的霜朝。我那时虽还小,是头-次听说“鸡毛翎子文书”,但也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却不知道。
有人把庄长请来了。不知谁去的,那样快,一请就到。仿佛原就在眼前似的。那人从腰里掏出文书来,又戚戚喳喳地说:“口子镇,
啊啊,初五鸡叫赶到!三个,啊啊,每人一根白蜡杆,两束干草。啊啊,一庄传一庄。不得有误!不去的烧……他说着,大家一壁②听,一壁看他手里的一个木牌,那就是文书了。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字,是“速速速”.听着看着,人人的嘴都闭紧了,身上顿时充满了小心与力!庄长接过木牌来,手都哆嗦了。即刻吩咐,结果是家里一匹马应差出发了。骑马的是铁蛋百顺。
记得,天紧跟着就黑了,漆黑。我被父亲看了一眼,就跟着家去了。
狗仿佛都不再吠,沉默锁住了全村,像暴风雨的前夜。
那晚,家里的马回来似乎已半夜了。大门是上了锁又开的。
过了几天,忘记是几天了,初五。口子镇上发了大火,烧的是各村带去的干草。县长的轿子在那里被农民捣毁了。坐轿子的是上头派下来的量地委员,受了重伤。县长听说是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了的: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顶瓜皮毡帽。说是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都传得有名有姓。
后来事情怎样进展不很清楚,只知道当时城里好几天没有官。要丈量地亩的也不丈量了。
这是一回“鸡毛翎子文书”的事.从那直到现在没再听说哪儿还闹过这玩艺,可是总觉得哪儿是在闹着。速!速!速!很快就集合了大帮人,烧着大火,千万根白蜡杆底下,有人被打倒了,有人被赶跑了,生活总要变变样子。那“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又像天使,它散布着风雨,也常是带着幸福,在飞!
八月十五,把异族侵略的敌人一宿中间从中原版图上肃清,民间是有过传说的。那真是悲壮,痛快,可歌可泣的历史的页数!可是谁发的命令呢?多言的嘴是怎样用秘密的封条封拢的?觉得神妙了。我想,传递消息会用的是“鸡毛翎子文书”吧?虽说山遥水阻,交通多滞塞不便,但你晓得,羽书是会飞的!虽说中原版图辽阔,足迹殆难踏遍,然而,速速速,羽书是飞得快的!虽说,敌人已布满了中原,混进了户户家家,作了户户家家的主人,但,你要明自,忿怒锁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血液都被狠毒煮沸了,即使怒不敢言,笑里也可以藏得住刀子!哪怕它敌人再多些,只要下深了锄,自然会连根也拔尽了的!
啊,“鸡毛翎子文书”飞啊!去告诉每个真正的的中国人,醒起来,联合了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等哪一天,再来一个八月十五!
一九三六年二月四日 大风夜
(选自《吴伯萧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生长:指村长。②一壁:一边。
7.你认为下面哪个词最适合用来形容全文的风格?请简述理由。
A.幽默
B.质朴
C.冷峻
8.结合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分析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虽说山遥水阻,交通多滞塞不便,但你晓得,羽书是会飞的!
虽说,敌人已布满了中原,混进了户户家家,作了户户家家的主人,但,你要明白,忿怒锁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血液都被狠毒煮沸了,即使怒不敢言,笑里也可以藏得住刀子!
9.为什么作者认为“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又像天使?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0.“羽书”内涵丰富,请简析其象征意义。
【答案】7.【示例1】我认为幽默最适合。文中以写县长“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项瓜皮毡帽”,“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等表现了县长的落魄和狼狈,语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选幽默最多得1分,仅选择未阐述不得分)
【示例2】我认为质朴最适合。因为本文语言朴实,极少使用修饰语,准确而简明,如描写到庄里送羽书的邻庄小伙子“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戴-顶瓜皮毡帽”,几句话简单而传神。全文娓娓道来,透着- 种乡土气息。(选质朴 1分,阐述2分,最高得3分)
【示例3】找认因为本文多以客观的描述和记叙为主,在回忆重年传接“羽书”时,以人物传神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营造了严肃冷酷的氛围。(选冷峻最高得2分)
8.“但你晓得”说明你我都懂得羽书的优点,娓娓道来,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自豪:“但,你要明白”,“但” 字独立,更突出前后句意的转折,“你要明白”强调“要”,且有提醒的意味,突出后文表述的内容是不容置疑的。从“但你晓得”,到“但,你要明白”,
作者的情感由平缓到激昂,凸显了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9.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不仅指“羽书”传递速度快,也喻指“羽书”具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力量。鸡毛翎子文书又像天使,是指“羽书”可以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10.“羽书”插有羽毛,代表需急速传递的檄文,能快速传递信息,凝聚力量。它不受地域限制,不被外力禁锢。人们仅仅凭借“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着‘速速速’的木牌”,就能联合起四方民众,组织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它是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力量的象征。作者借此号召国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外族入侵,以民间强大的力量创造新的世界。(内容概括 2分,象征意义分析2分)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的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语句,注意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本的中心,理解语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标题的作用能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塑造人物形象,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等等),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文本,结合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阐述时对备选项进行逐项品味,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 【示例1】我认为幽默最适合。文中以写县长“化装成庄稼老头逃跑”,“穿着破棉鞋,棉袄露了瓤子,也戴一项瓜皮毡帽”,“一天没吃饭,叫了人家‘大爷’,人家才给了一口饭汤喝”等表现了县长的落魄和狼狈,语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示例2】我认为质朴最适合。因为本文语言朴实,极少使用修饰语,准确而简明,如描写到庄里送羽书的邻庄小伙子“那人穿着短袄扎着腰,戴一顶瓜皮毡帽”,几句话简单而传神。全文娓娓道来,透着一种乡土气息。
【示例3】我认为冷峻最适合。因为本文多以客观的描述和记叙为主,在回忆重年传接“羽书”时,以人物传神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营造了严肃冷酷的氛围。
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句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故答案为:“但你晓得”说明你我都懂得羽书的优点,娓娓道来,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自豪;“但,你要明白”“但” 字独立,更突出前后句意的转折,“你要明白”强调“要”,且有提醒的意味,突出后文表述的内容是不容置疑的。从“但你晓得”,到“但,你要明白”,作者的情感由平缓到激昂,凸显了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前文写到的由鸡毛翎子引发的农民运动,和后文“ 它散布着风雨,也常是带着幸福,在飞! ”可分析出鸡毛翎子两方面的特点。
故答案为:鸡毛翎子文书像雷公电母,不仅指“羽书”传递速度快,也喻指“羽书”具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力量。鸡毛翎子文书又像天使,是指“羽书”可以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 标题的意义一般从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两方面来说明,深层意义一定要联系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来探究。
故答案为:“羽书”插有羽毛,代表需急速传递的檄文,能快速传递信息,凝聚力量。它不受地域限制,不被外力禁锢。人们仅仅凭借“方方的,下端有柄,顶头插两根鸡毛,正面写着‘速速速’的木牌”,就能联合起四方民众,组织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它是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力量的象征。作者借此号召国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外族入侵,以民间强大的力量创造新的世界。
(2021八下·丽水期末)(三)说明文阅读
书香中的梅花
张英姿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誉梅花的古诗词多不胜数。“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你了解梅花吗?
梅花二三事
梅原产中国南方,具有花果兼用的特性,食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中国人应用梅的历史很悠久,据考证,梅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应用历史,3000 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
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梅花开花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C~7C,喜阳畏涝。因此,古时吟诵的梅花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梅的种植栽培技术大有进步,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地涌现了大量梅园。
南梅北移
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但都需要建造花房温室保护栽培,自然环境下的露地栽培均未成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陈俊愉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梅花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了抗寒品种,实现了南梅北移。
南梅北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寒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露地栽培实践,最终研究发现杂交选育的杏梅和“美人”梅品种群抗寒性最强,最低可耐零下25℃的低温。
南梅北移的第一站是北京。1958 年,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将南方梅花引种至京,并对生长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1962 ~ 1963年,一批梅苗经受住 了朔风寒流的考验,露地绽放,标志着南梅北移取得了初步成功。如今,可以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已达40余种。
21世纪初,三北地区北部开始进行区域试验与推广,吉林公主岭梅园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寒地黑土的梅花栽培技术,以抗寒为中心,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可以直立栽培,无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美人”梅品种抗寒性次之,采用倾斜角匍匐栽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三北地区北部各试验点的栽培和表现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南梅北移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体系逐步形成。抗寒梅花品种在大成、会主岭等地落地开放,使梅花战墙区域北楼了20多千米,终于也可以去天寒地冻的塞北“踏雪寻梅”了。
“腊梅”和“蜡梅”的争议
到底是“腊梅”还是“蜡梅” 呢?从词语使用上来看,两个词是可以通用的。但在植物学意义上,“蜡梅”是规范写法,在植物学上的蜡梅也并不隶属于梅的任何一个品种群,甚至不同种不同属。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与杏、桃、樱等是近亲。蜡梅是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
古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现代《中国植物志》均记作“蜡梅”。明代王世懋在其所著《花疏》中记载:“蜡梅是寒花,
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意思是蜡梅花是黄色的,表面像涂了一层蜡,因而得名,这也正是蜡梅花在性状上的特色。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我们更需怀抱科学的态度,探究表面背后的真相。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1.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请分析“南梅北移”部分的说明顺序及作用。
12.简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梅的露地线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
13.小语想在现居地黑龙江粮种一些家乡丽水的梅花,但不知该挑选哪种梅花。请你依据本文内容,向他推荐合适的梅花品种。
【答案】11.【示例1】该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示例2】该部分按具体可感的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意对即可,如答既有空间顺序,又有时间顺序,言之有理亦可)
12.“主要”“大致”“多”等词都表示绝大多数,但不绝对,准确地说明了梅花最早露地栽培分布的区域,突出梅花不耐寒的特性。(词语解释 1分,作用分析2分)
13.【示例1】小语,我建议你可以选择杏梅。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在黑龙江一带也不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
【示例2】小语,我建议你选择“美人梅”的品种,这种梅花抗寒性要弱一些,但不妨试试,不过要采用倾斜角匍匐的栽培方式。(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述2分)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理清文段的层次,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掌握说明文常见的顺序,结合文段的内容安排进行判断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结合词义理解语句的含义,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的答题模式进行作答。一般先解释词语意思,再代入原句,阐述这个词在文中准确或生动地说明了什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语言的得体,所阐述的理由要恰当运用文本的内容。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南梅北移”文段,从“ 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 ”“ 1958 年 ”“ 962 ~ 1963年”“ 21世纪初 ”等词语可知, 这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从“ 南方 ”“ 北京 ”“ 三北地区北部 ”可知: 该部分按具体可感的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解答此题的答题模式为:词义+表达的意思+删除后的意思+判断。
13.本题考查学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的形式是提建议。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建议。
(2021八下·丽水期末)(四)古诗阅读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二) (宋)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①, 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②, 国香和雨入青苔。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舆台: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②艾纳:树皮上生出的莓苔。
14.苏诗中的“”与陆词中“一任群芳妒”最能表现梅的孤傲之气。
15.同是咏梅,苏轼和陆游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故遣寒梅第一开
15.苏轼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幽人形象,用“第一”“国香”来盛赞美梅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梅花自况,通过梅的凄苦境况感叹人生失意坎坷之情,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情怀。(每首 2分,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语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中第一句意为:上天让桃花、李花都变得不重要了,;第二句意为:所以让梅花在寒冷的季节中第一个盛开。梅花在众花畏惧寒冷时,不畏严寒,独自盛开,表现出孤傲之气。故“故遣寒梅第一开”最能体现梅的孤傲。
故答案为:故遣寒梅第一开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诗文意义来解构、阐述作者的情感。可通过多读来细细品味。
故答案为:苏轼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幽人形象,用“第一”“国香”来盛赞美梅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梅花自况,通过梅的凄苦境况感叹人生失意坎坷之情,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2021八下·丽水期末)(五)文言文阅读
择而后树
(汉)韩婴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①而获罪焉,去②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③,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 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选自《中国古典寓言著华》)
【注释】①子质:人名。仕:做官。②去:罢官。③蒺藜:有刺的植物。
16.小语同学采用“关联法”梳理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类别 例句
A 词类活用 ①去而北游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 一词多义 ①何以也②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 判断句 ①由此观之,在所树也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倒装句 ① 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②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A.A B.B C.C D.D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
18.参照《马说》的思维导图,结合《择而后树》的具体内容,完成小题。
我的发现: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法。《马说》 把伯乐比作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为未被发现的人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择而后树》将桃李、蒺藜种植结果的不同类比人才的差异,表达了③)。
【答案】16.C
17.从今以后,我不再给他人施恩德了。(“已”“复”“树”字译错,酌情扣分)
18.①提拔, 培养;②选择, 挑选
③作者对统治者能够审慎地选贤用才,使人各尽其才的期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结合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文本,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抓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16.本题考查文言知识的积累。
A向北,往北/向西;
B因为/用;
C表示判断/ 表示的是反问语气,是反问句。故C错误;
D“于君恶我”/“以六月息者去”;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注意以直译为主,把每一个字落到实处,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如此题中的“已”“复”“树”等词语,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要对语句进行必要的调整。
故答案为: 从今以后,我不再给他人施恩德了。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思维导图和提示语进行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择而后树 》 种桃李和 种蒺藜结果不同的事例,以物喻人,说明君子应该选择品行好的进行培养
故答案为: ① 处可以填: 提拔, 培养② 处填: 选择, 挑选 。 ③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能够审慎地选用贤才,使人各尽其才的期望。
三、写作天地(30 分)
19.(2021八下·丽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花园。
也许是记忆的痕迹,幽深的小径,浓郁的花香……那里有解读童年的密码;
也许是私密的空间,翠绿的芳草地,珍藏的记事本……那里有享受孤独的密码;
也许是独特的体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过的游戏……那里有释放天性的密码。
请以“我的秘密花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通道:
⑴可以写游记,带领读者参观你的秘密花园。
⑵可以写故事,记叙你记忆宝库里的秘密往事。
⑶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揭开你精神家园的神秘面纱。
⑷可以写演讲稿,为你的听众奉上一场关于“秘密”的哲思盛会。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审题:抓关键词“秘密花园”既然是“秘密花园”考生就必须以“我”的视角来写,这就引导学生关注这就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而描写这就的真实体验,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其次要抓引言。从提示语中活动写作的方向,如童年的色彩斑斓的往事;自己私密的空间等,从提示中确定写作的方向和要表达的主题,第三注意对材料的组织。写作时要注意组织材料,选取自己生活中最有感悟的事例,并且要求是多方面的,要与“花园”相对应,这篇作文写成记叙文比较恰当,在叙事的过程中加以抒情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作时可以按照提示的写作通道,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