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品景悟情析法——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讨核心问题:品景 悟情 析法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想像构建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想像构建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这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有什么特点呢?在这首诗里王维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山居秋暝》的意境: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性情,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分析意境的方法:品景:找景物、描画面、析特点悟情:联想感悟、画面重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年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辽宁)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 虚堂人静不闻更,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 门外不知春雪霁,灯下草虫鸣。 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品景悟情析法------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讨成都十二中语文组 郑芸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学生分析: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在接触诗歌,它字数少、篇幅短、节奏感强,易于诵读。正是因为诗歌的高度凝练,加之含蓄隽永的表达传统,所以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要真正地读懂诗歌着实不易,其畏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大多数学生缺少鉴赏诗歌的方法因此无从下手,只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粗略而过。这无益于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也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要求。古典诗词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诗词的意境始终和诗人的情感是一致的,鉴赏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是在体味诗人的心境。古代诗人写诗时追求意境的创设,把意境的有无和意境的高下作为评诗的标准。因此,我们解读古代诗词,从理解“意境”入手是一条捷径。我们教会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也就是交给他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教学设想: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要跨越时空与作者心有灵犀一解其味,是有法可寻的。基于此本节课就设计品景——悟情——析法——拓展四个环节,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从而解读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关于“意境”这一概念过程与态度目标: 通过诵读,揣摩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会分析意境的方法,并藉此鉴赏古代诗歌。情感与态度:感悟到《山居秋暝》恬淡、闲适的意境,领会诗人高洁的情怀和执着的理想追求。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诗歌描绘的景物,来感悟诗人情感,以此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核心问题:品景悟情析法教学步骤:1、 情景营造——导入2、 实践探索——品景悟情(一)品景1.录音朗读欣赏2.学生齐读核心问题:品景悟情析法【提问】:看看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什么样的图画。用你自己的语言,散文式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活动:找景物、描画面【明确】:找景物:山、雨、松、月、泉、石、竹、浣女、渔舟、莲描画面:①学生概括自己喜欢的画面,用优美的语句表达。②概括整幅图景【板书】:秋雨初情后傍晚时分山村的风光山居村民的劳作(二)悟情1. 【提问】:这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析特点【明确】:清丽、雅逸、空灵、纯净、深幽、澄淡、精致……【提问】:你从哪些景物和诗句看出来的呢?2. 【提问】:在这首诗里王维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教师追问从哪看出的呢?学生活动:抓情感【板书】:喜爱田园 向往隐居3.描述意境《山居秋暝》的意境就是: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环境清幽、淡雅。4.再读,构建意境背诵三、方法归纳——悟法分析意境的方法品景:找景物、定画面、析特点悟情:联想感悟、画面重造四、拓展训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语文优质示范课《品景悟情析法(山居秋暝)》_郑云 00_00_00-01_00_40.flv 山2.ppt 朗诵.mp3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