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一历史导言课 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一历史导言课 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高一历史导言课
一、什么是历史
二、历史有什么用
三、高中历史学什么
四、怎样学习历史
 
材料二
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一、什么是历史?
材料一
英语中的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
第一层面是指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具有客观性,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第二层面是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记录的历史,是人们依据史料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记载或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抗日神剧
真实的抗战
上战场的大刀队
川军出川抗日l老父赠子“死字旗”裹尸用
再次,打死一个日本鬼子有多难
背景:横店影视城已经成为“抗日战争总部基地”,每年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据统计,一年要杀死日本鬼子300万,“死在横店的鬼子可以绕地球好几十圈了。”因此有网友建议:“设立横店抗日根据地。”
案:1:林彪不以平型关战役为荣——吃亏过大
彭德怀指挥的关家垴战役——终生遗憾:八路军以四个团的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日军一个大队500余名日军。双方激战两昼夜,八路军伤亡600余人(一说2000人),日军冈崎大队死伤400多人(日军称冈崎大队仅阵亡61人)。
案例2:八路军、新四军每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个鬼子(新四军车桥之战的统计是:毙伤日军465人,伪军483人,消耗子弹9993发,平均杀伤一敌只消耗12发子弹)国民党军平均消耗2000发子弹、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敌。太平洋战场:美军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共毙伤日军110万人,耗费弹药约300万吨,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欧洲战场:苏军每0.8吨弹药毙伤一名德军。
1.于个人:
读史可以明智。
——培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
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载万千,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它学科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马克?布鲁赫
在现代西方,历史知识已经取代了形而上学和宗教,历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生命方式,思维方式。人们依靠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历史,对历史进行有选择的吸收。
——海登?怀特
二、历史有什么用
知识—能力—智慧—思维方式—情怀
季子越,2015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以667分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专业录取。
2020季子越事件
2.于社会: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龙应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在继承与反思中发展
二、历史有什么用
民主的源头:古希腊民主制度
民主的发展:现代西方民主制度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3.于国家民族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圆。
——康生
二、历史有什么用
集体记忆,联系纽带,文化之源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钱穆《国史大纲》
台湾高中历史课纲拍板!民进党“去中国化”得逞。(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2018.8.14)
民进党当局上台一年来,除了政治民生问题上的施政表现备受诟病外,其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推动“台独”价值观,加快推行“台独史观”教化,被台湾主流舆论和各界有识之士批评为错估形势,挑衅大陆,造成社会不安和族群撕裂。
蔡英文刚上台就要打破惯例,取消遥祭南京中山陵的仪式和清明遥祭黄帝陵典礼,还美其名曰“去封建化”。其背后的意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然蔡英文口口声声说要“维持现状”,但私下却干着“改变现状”的勾当,推动修订“公投法”,大幅降低“公投”的提案及通过门槛,为“法理台独”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短短一年间,民进党当局不断加大“去中国化”力度,放任去孙、去蒋、去孔、去郑,试图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切断两岸历史联结。清算蒋介石,清除全台各地蒋介石铜像,全面“去蒋化”,斗完两蒋(蒋介石、蒋经国)斗孙中山,连孔子、妈祖也不放过。去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任何纪念活动,还企图惩处赴大陆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人士。今年4月,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56周年祭典上,民进党当局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惯例,不再派内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祭,把祭典变相“降格”。此举也引发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真正的学者不是局限在一国的舞台上,而是应该具有在世界都能随时适用的见识和姿态。”
——入江启四郎
4.于世界和人类
二、历史有什么用
勃兰特华沙之跪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伟大的学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超越国家利益的客观,更重要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悲悯的心灵。”
——萧淑贞《发现人性》
三、高中历史课程
必修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Ⅰ课程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
选修Ⅱ课程
建议模块1
史学入门
建议模块2
史料研读
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设)
2、课程设置与高考的衔接
必修
课程
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1学年,是对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必修课程学习,经考核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可获得4学分,可以毕业。
选修Ⅰ课程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修历史)选择的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是学业考试的内容,记入高考成绩。
选修Ⅱ
课程
校本课程,课标建议的课程是学生根据专业发展(历史相关专业)或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考试成绩记入综合素质评价,供高校招生参考。
四、怎样学习历史
1.转变观念
2.落实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环节学习法
(1)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
(2)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学习“五到”:
上课一要“耳到”;二要“眼到”
;三要“手到”,历史课主要是记笔记;记提纲、要点、问题、提示

四要“口到”;五要“心到”;
(3)会复习——温故知新;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检验学习效果—作业
(5)见多识广—课外活动(阅读、讲座、参观访问、写作等)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Who


3.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