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几种重要的盐一、选择题1.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2.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一种盐B.生活中可用食盐水除铁锈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3.如图是小莫家使用的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4.KCl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A、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熟石灰是碱,稀盐酸是酸,故A正确B、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故B错误;C、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乙不符合,故C错误;D、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5.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Na2CO18.MgCO19.CuSO20.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D.Na2CO3和MgCO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6.已知某藻类物质的化学式为C106H263N16P,该藻类的过度生长是导致“水华”(是指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以致藻类疯长、水质恶化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的原因之一。下列与此信息相关的叙述中,你不赞成的是()A.该藻类由碳、氢、氮、磷4种元素组成B.若使用无磷洗衣粉,可有效防止该藻类的过度生长C.向河中排放过量含有氮肥的农田水,也可能造成该藻类的过度生长D.禁止使用化肥是防止“水华”的最好方法7.现有一种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没有K2CO3B.实验1、2可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C.只计算实验1沉淀的质量不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D.计算实验1和实验2的沉淀质量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8.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Na2SO4,H2SO4,KClB.NaCl,Cu(NO3)2,Mg(NO3)2C.CaCO3,Ba(OH)2,ZnCl2D.K2CO3,NaCl,Ca(OH)29.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10.以下几种常见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硫酸钾(K2SO4)B.磷酸二氢钾(KH2PO4)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D.尿素[CO(NH2)2]1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HCl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12.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过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反应但不产生气体或沉淀的是()A.纯碱和稀盐酸B.氯化铁和苛性钠C.生石灰和稀盐酸D.硫酸锌和氯化钡14.小李家地处少雨的高寒山区,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偏黄,且籽粒不饱满,小李学了化学知识后,帮助父母科学种田,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应向父母提出买的化肥是()A.CO(NH2)2B.KNO3C.Ca2(PO4)3D.NH4H2PO415.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的pH>7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16.阳台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既可缓解工作、学习的疲劳,还可收获安全、新鲜的蔬菜,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绿叶菜营养液配方主要成分有:Ca(NO3)2、K2SO4、KH2PO4、MgSO4、(NH4)2SO4.请阅读上述信息后回答:(1)营养液配方分析,绿叶菜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有(填元素符号)(2)营养液配方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化学式)17.碳酸钠俗称________(或_______),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的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水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Na2CO3·10H2O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18.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19.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2)滤液中pH=9说明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20.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查询资料得知: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为了区分它们,他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1)各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__。(2)取少量A、C两种白色粉末,用如图1?6?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__。(3)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如图1?6?16所示的实验: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__。21.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_____(填序号)。(2)表中X的值是______。(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22.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g。(3)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戌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_________23.实验室有4种试剂,分别为稀HNO3溶液、CuSO4溶液、MgCl2溶液和KOH溶液。(1)有颜色的试剂是____。(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____。(3)书写化学方程式:①Cu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____。②稀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____。三、解答题24.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沉淀I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如果加入Y溶液时操作失误导致Y溶液过量,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可加入过量的物质A调节至pH=7.则A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某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____。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____种可能。26.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所加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49.6859.3669.1279.12(1)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2)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27.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写化学式)。(2)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g。(3)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28.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a的值为 。(4)求表中m的值。1.6几种重要的盐一、选择题1.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答案】B2.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一种盐B.生活中可用食盐水除铁锈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答案】A3.如图是小莫家使用的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答案】D4.KCl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A、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熟石灰是碱,稀盐酸是酸,故A正确B、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故B错误;C、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乙不符合,故C错误;D、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答案】A。5.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Na2CO18.MgCO19.CuSO20.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D.Na2CO3和MgCO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答案】A6.已知某藻类物质的化学式为C106H263N16P,该藻类的过度生长是导致“水华”(是指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以致藻类疯长、水质恶化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的原因之一。下列与此信息相关的叙述中,你不赞成的是()A.该藻类由碳、氢、氮、磷4种元素组成B.若使用无磷洗衣粉,可有效防止该藻类的过度生长C.向河中排放过量含有氮肥的农田水,也可能造成该藻类的过度生长D.禁止使用化肥是防止“水华”的最好方法【答案】D7.现有一种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没有K2CO3B.实验1、2可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C.只计算实验1沉淀的质量不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D.计算实验1和实验2的沉淀质量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答案】D8.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Na2SO4,H2SO4,KClB.NaCl,Cu(NO3)2,Mg(NO3)2C.CaCO3,Ba(OH)2,ZnCl2D.K2CO3,NaCl,Ca(OH)2【答案】A9.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答案】D10.以下几种常见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硫酸钾(K2SO4)B.磷酸二氢钾(KH2PO4)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D.尿素[CO(NH2)2]【答案】B。1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HCl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答案】B12.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过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答案】A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反应但不产生气体或沉淀的是()A.纯碱和稀盐酸B.氯化铁和苛性钠C.生石灰和稀盐酸D.硫酸锌和氯化钡【答案】C14.小李家地处少雨的高寒山区,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偏黄,且籽粒不饱满,小李学了化学知识后,帮助父母科学种田,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应向父母提出买的化肥是()A.CO(NH2)2B.KNO3C.Ca2(PO4)3D.NH4H2PO4【答案】D15.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的pH>7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二、填空题16.阳台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既可缓解工作、学习的疲劳,还可收获安全、新鲜的蔬菜,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绿叶菜营养液配方主要成分有:Ca(NO3)2、K2SO4、KH2PO4、MgSO4、(NH4)2SO4.请阅读上述信息后回答:(1)营养液配方分析,绿叶菜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有(填元素符号)(2)营养液配方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化学式)【答案】(1)N、P、K.(2)KH2PO4.17.碳酸钠俗称________(或_______),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的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水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Na2CO3·10H2O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答案】纯碱苏打水分子Na2CO3·10H2O结晶水碳酸钠粉末潮解18.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答案】(1)>;(2)CO2+2NaOH=Na2CO3+H2O;(3)Na2CO3+Ca(OH)2═CaCO3↓+2NaOH.19.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2)滤液中pH=9说明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答案】漏斗,烧杯Na2CO3硫酸,盐酸20.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查询资料得知: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为了区分它们,他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1)各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__。(2)取少量A、C两种白色粉末,用如图1?6?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__。(3)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如图1?6?16所示的实验: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__。【答案】淀粉;小苏打;稀盐酸;21.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_____(填序号)。(2)表中X的值是______。(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答案】1、240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22.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g。(3)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戌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_________【答案】CaCl2有气泡生成4018.5%23.实验室有4种试剂,分别为稀HNO3溶液、CuSO4溶液、MgCl2溶液和KOH溶液。(1)有颜色的试剂是____。(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____。(3)书写化学方程式:①Cu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____。②稀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____。【答案】CuSO4溶液;KOH溶液;CuSO4+2KOH===Cu(OH)2↓+K2SO4;HNO3+NaHCO3===NaNO3+H2O+CO2↑;三、解答题24.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沉淀I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如果加入Y溶液时操作失误导致Y溶液过量,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可加入过量的物质A调节至pH=7.则A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aCl2+Na2CO3=2NaCl+CaCO3↓,2NaOH+MgCl2=Mg(OH)2↓+2NaCl;(2)HCl;(3)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25.某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____。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____种可能。【答案】红;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钠;3;26.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所加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49.6859.3669.1279.12(1)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2)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答案】三、四0.326.9%27.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写化学式)。(2)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g。(3)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答案】NaCl、HCl10.6解:由题意图中A点时,Na2CO3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稀盐酸100g,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则有:由解得x=10.6g由解得y=11.7g所以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10.6g。则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22.3g-10.6g=11.7g,A点时,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之和,即11.7g+11.7g=23.4g。答:A点时,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28.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a的值为 。(4)求表中m的值。【答案】(1)一和二(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1g100∶44=x∶1.1gx=2.5g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3)105.5(4)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100.0g+9.0g-105.0g=4.0g,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7.5g-m4.0g-m100∶44=(7.5g-m)∶(4.0g-m)解得m=1.2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 几种重要的盐(原卷版):科学(浙教版) 九上 同步检测卷 .docx 1.6 几种重要的盐(答案版):科学(浙教版) 九上 同步检测卷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