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课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比较几种消费行为的差异;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并能够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行为,进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做到理智消费。。2、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使学生在角色体验及合作探究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使学生感悟适度、理智、绿色消费的理念,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消费,能够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三)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做理智的消费者(四)教学难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精神。二、教学过程(走进新课)问卷小调查——测测你的消费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推进新课)问题设置:如果你目前正打算买一部新手机,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你容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引导,慢慢引出教学内容。)(一)消费心理面面观【图片展示、设置情境】 引发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心理的?【图表展示】:比较四种消费心理的利和弊及其对待的态度。(由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表格)(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相对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四种消费心理存在的利弊,进而明确消费中正确的心态:求实消费。)【虚拟消费】:①如果这个月父母给你500块钱零花钱,你准备怎么花?②如果你每月挣五仟元,你又将准备怎么花?③现在正是换季大甩卖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理智消费【图片展示】 面对这样的消费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它具有什么不良影响?如何解决?量入为出的“入”是指: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适度消费指人们应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议一议】 “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你是如何看待“贷款消费”的?①消费应计划而为,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同时结合未来预期收入,适当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不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增加经济负担。②家庭消费还应该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度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反思】 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否容易受“打折促销”活动的诱惑?你是否有因冲动消费而买后悔东西的时候? 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避免盲目随大流,从众消费要理性。避免情绪化购物,保持冷静,选择适合自己及家庭需要的商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的消费倾向,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小调查】 你的消费行为环保吗?1. 你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吗?2. 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吗?3. 你家的水会重复使用吗?4. 你出门时随手关灯和饮水机电源吗?5. 你家使用无氟制品吗 6. 你家还使用无磷洗衣粉吗?7. 你赞成教科书重复使用吗?8. 你购物注意绿色食品标志吗 9. 你上馆时剩菜剩饭会打包吗?10.你家人出行时经常开车吗?【合作探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低碳世博”作为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建设“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设想,通过世博园区内外的联系互动,集中应用、展示、推广环保低碳技术,广泛开展低碳理念和实践的传播活动,充分发挥世博会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向低碳发展方向转型。你认为在我们的消费行为中,如何提倡低碳理念?展示图片,引导思考:生活习惯与节能减排(节水,节电,节油,减少垃圾、循环使用)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观点评析】 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流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主张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于国于民都极其重要,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民族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对于个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人,将难以战胜自我,成就事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