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1课氓一、作家作品简介《诗经》又称或。是我国第一部,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先河。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年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3个部分。其中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其中风的大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小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诗经》的韵部系统和韵律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二、写作背景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三、文学常识《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歌。“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赋,陈述铺叙的意思。《诗经?氓》写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而是直接陈述,这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比,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明突出《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开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诗经?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有“比。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寺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感染力。四、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氓()靡()犹可说也()匪来贸丝()愆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徂尔()帏裳()()淇水汤汤()()2.通假字:氓之蚩蚩通将子无怒通于嗟鸠兮通犹可说也通隰则有泮通匪来贸丝通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古义——今义——今指儿子至于:古义——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作为:古义——今义——认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涕:古义——今义——鼻涕(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古义——今义——多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古义——今义——聚会、宴会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一词多义:其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贰其行③咥其笑矣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来之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之遂①言既遂矣②无往而不遂③夫间有随,遂上有径④遂不得径靡①靡室劳矣②望其旗靡③左右皆靡④虫尽靡⑤徒靡弹药6.文言句式: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一、《诗》“诗三百”诗歌总集三、风、雅、颂四、1.méngmǐtuōfēiqiānbǔshìjiùcúwéichángshāngshāng2.通假字:蚩蚩:通“嗤嗤”无:通“毋”,不要于:通“吁”,叹词,表感慨。说:通“脱”,解脱泮:通“畔”,边。匪:通“非”,不是。3.(1)对别人的尊称、你至于:一直到(2)把……当作(3)眼泪(4)你(5)快乐4.(1)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2)贰: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3)二三: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4)夙:在白天(名词作状语)夜:在晚上(名词作状语)5.一词多义:其①代桑树②他的③句中停顿以①把②来③用之①代这件事②取独③的言①说话②预兆③句中停顿遂①顺心②通达③田间小路④最终靡①没有②倒下③退下④败下⑤浪费7.①宾语前置应为“以秋为期”②主谓倒装,应为“其德二三”1.《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婚前:温柔、纯真、热情。婚后:勤劳、任劳任怨;面对男人的无情,不再抱有幻想。2.分析一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诗句)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表面憨厚、急躁、任性。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暴躁、用情不专。3.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恋爱时的温柔痴情——觉醒后的清醒刚烈——婚变中的怨恨沉痛4.《氓》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比手法:婚前婚后女子的处境和男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5.女主人公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不是。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 愆:拖延? B.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C.渐车帏裳渐:逐步? D.夙兴夜寐兴:起,指起身? 2.下面选项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⑤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④B.②⑤?C.②③D.④⑤?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用桑树比兴描写女主人公青春年华和容颜衰老的句子分别是“ , ”“ ,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与氓热恋时的情形的句子是“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3)《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代尽情说笑、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尔,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 将:愿,请B.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宴:宴会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表达怨愤的句子是(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④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⑤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④⑤⑥3.本文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比兴手法?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答:4.诗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氓”和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5.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之情有何关系?答: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场面的特色。答:诗歌前三章第二句分别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答: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谈谈你的理解。答: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关 雎周 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选自《诗经·周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拟声词,雌雄二鸟相应和鸣的声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想念。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择取。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温柔漂亮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关雎》是一首恋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本诗末句,写男子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在钟鼓声中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了求而得之的欢乐。(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4题。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答:“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作具体分析。答:诗歌三章中都有“岂曰无衣”“王于兴师”等句子,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一.夯实基础?1.答案C?解析C项,渐:浸湿。?2.答案A? 解析①“无”同“毋”;④“说”同“脱”。?3.答案B? 解析B项,“至于”,现代汉语中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到,达到”。4.答案A? 解析A项,“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5. (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二、课内阅读1.【答案】D??【解析】宴:快乐。2.【答案】B【解析】①是确定婚期,⑥是回忆少年时的欢乐情景,这两项均没有表现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的怨愤,故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①⑥,选择B项。3.【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这里用桑叶的润泽和枯黄凋零暗示女子容颜由娇美到憔悴,或者比喻夫妻情意由浓厚到淡漠,使表达含蓄生动,情致蕴藉。4.【答案】(1)文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二人的态度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社会现实,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进行了强烈控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2)氓,一个自私自利、喜新厌旧的卑鄙男子。女主人公则是一个热情、勤劳、忠于爱情、性格刚强的女子。5.【答案】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的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采薇”活动之中。6.【答案】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7.【答案】“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是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同时也是写战争延续的时间,从春初直打到岁暮。8.【答案】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9.【答案】B?【解析】“悠哉”形容思念绵绵不断。10.【答案】D【解析】 男子因相思出现了幻觉,并非真和那个女子结婚了。11.【答案】 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慷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这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12.【答案】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相同意思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感情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13.【答案】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