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问卷调查法(课件72张)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问卷调查法(课件72张)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72张PPT)
问卷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中常用的四种具体方法:
1.开调查会
2.访谈法
3.发问卷
4.填调查表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1.优点
2.缺点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类型
★结构型
★非结构型
★综合型


问卷的使用
问题的设计
问卷的编制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织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调查法区别于调查表法,它调查范围较窄,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并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67
问卷调查法
<2>
问卷调查是由研究者设计、邮寄或交给被调查对象填写“问题表格”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把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法
<3>
发问卷是调查者用书面或通讯形式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求填写答案,然后收回处理、统计和研究。
<1>
优点:
1.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
2.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
论比较客观。
3.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
4.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1>
缺点:
1.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
2.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
3.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2>问卷调查法的特点:
问卷法可以获得多因素资料,取样大,代表性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资料。它更适合在大面积范围内使用,具有适用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
<3>
优点:方法简便,时间经济(就调查者而言),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面谈法或开调查会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局限性:
1.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
2.是既成事实或个人意见,真或伪,往往无法区分核实。
问卷调查的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
1
2
3
基本资料
行为表现
态度资料
这一部分内容是收集答卷人基本情况的,一般不要求答卷者写出姓名。一般来说,调查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总要根据需要收集一些基本情况,以便统计分析。
1.基本资料
2.行为表现
这一部分内容是专门向答卷者收集已发生的行为事实或事件发生的经过。这些行为或事件,有的是答卷者本人的,有的是他人的,总之,答卷者是知情人,要求他实事求是地回答清楚,以便了解事实。
3.态度资料
这一部分内容是搜集答卷人对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态度、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评价项目,如学生的学习目的、理想、兴趣等。
问卷调查的结构





3
1
2
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
4
5












问卷调查的结构
是调查内容高度概括的反映,它既要与研究内容一致,又要注意对被调查者的影响。
1.标

问卷调查的结构
是对调查目的、内容的扼要说明,以引起被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除顾虑,合作愉快。
2.


问卷调查的结构
主要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注意事项,有时还附有例题,以帮助被试理解填写问卷的方法与要求。指导语要简洁、明了,用词恰当,便于理解。
3.指导语
问卷调查的结构
这是问卷的主要部分。
问题是表达问卷的核心内容,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清楚、客观、可操作、通俗易懂而且应是被调查对象熟悉的。
4.问题与选择内容
问卷调查的结构
这是问卷的最后一部分。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几个开放式问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或者由被调查者提出意见;
(2)表示谢意。
结束语根据问卷的需要可有可无。
5.结束语
结构型
定义:
结构型
,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形式:
1
是否式
2
选择式
3
评判式
4
划记式
是否式
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
例如:
我自己决定的事,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
1是
2

我的行为不受班里舆论的影响
1

2

学习上,我总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1

2否
当我干事情不顺利时,我从不轻易放下
1

2

我不愿别人提示而愿独出心裁
1

2

我每天坚持记日记,从没有间断过
1

2

选择式
定义
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作上记号。
分类
单选式
多选式
例一:关于儿童性格特点调查
①对一些物体总爱观察、摆弄、拆开来玩
1
不这样
2偶尔这样
3有时这样
4
常常这样
5
总爱这样
②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执时经常能谦让
1
不能
2
偶尔能
3
有时能
4
比较能
5常常能
③经常表现很任性
1很任性2
不很任性
3
一般
4
不大任性
5
不任性
④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1
不能
2
不大能3有时能4比较能
5

例二:高中必修课教材修订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是(最多选三项答案)
A.加强理论性
B.减轻负担,少而精
C.提高兴趣,注意可读性,可接受性
D.便于自学
E.加强教材的综合性
F.联系实际
G.注意培养各种能力
H.增加弹性和灵活性
I.请写明其他看法
理科教材
1
2
3
文科教材
1
2
3
评判式
定义
每个问题后列有许多答案,要求被试依其重要性评定等次,所以评判式也叫排列式、编序式,是用数字表示几种答案应排列顺序。
例一:
你认为目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按您认为的顺序选择三项)
领导不重视
教师水平不高
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
教学方法不合适
没有教室
说不清楚
1.
2.
3.
.
例二:请将以下所列的电视节目,依你喜欢的程度,由1到8排列:

)动物世界

)天地之间,七巧板

)文化生活

)儿童故事片

)科技生活,科教片

)美术动画片

)世界各地,祖国各地

)电视连续剧
例一:关于学生公德的调查
请将你的日常表现,在适当地方打“√”
做不到
偶尔做
做得一般
做得好
在任何公共场所都不随地吐痰
在任何公共场所都不乱认垃圾
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在课堂、会场、考场上都遵守纪律
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不闯红灯
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粗话
不破坏树木花草
划记式
定义
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别作记号√或×。这是一种核对表形式。
例二:关于你对考试的看法,请在你认为符合你的情况前划“√”,在不符合你的情况之前划“x”:

)a.
考试前我非常紧张,我常担心我的成绩会落后于他人。

)b.
考试可以使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我并不害怕考试。

)c.
我校关心名次,名次先后是促使我发奋学习的一大动力。

)d.
如果不是为应付考试,我就不想去翻教科书。
非结构型
定义
非结构型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
类型
填空式
问答式
填空式
问题后面画一短横线,让回答者填写,一般只用于对被调查者来说容易回答也易于回答的问题,通常只填写数字。
例如:
1.您的年龄多大?____岁
2.您家有几口人?____人
3.您有几个孩子?____个
4.您每天上班需要多少时间?____分钟
问答式
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对中学生目前兴趣倾向情况的调查
1、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2、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3、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4、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5、最想干的职业是什么?
6、最崇拜的人是谁?
综合型
形式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问卷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卷问题的要求
3
1
2
问题设计的基本步骤
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
问题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清楚、客观、可操作、通俗易懂而且应是被调查对象熟悉的,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范围
2.问题的内容
3.问题的数量
4.问题的文字表达
5.问题的排列顺序
6.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1.问题的范围
适用于小范围的典型调查还是大范围的统计调查;
是了解人们思想态度方面的意向性问题,还是注意了解过程方面的事实材料。
2.问题的内容
是完全符合、墓本符合,还是基本不符合该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
所列项目对研究目的是否具有较好的覆盖面,答案要能较全面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且不交叉重叠。
3.问题的数量
是否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通过控制时间以保持被调查者对应答间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
为宜.问题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敷衍塞责或不予回答等,问题若太少,又不能得到有关研究的基本事实材料以致影响研究结论。
因此,可问可不问的问题最好删除。而一些较复杂的超出被试知识和能力所及范圈,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避免。
4.问题的文字表达
是否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不应包含两种以上内容的提问。
类似这样的问题:
“你经常参加社交与科研活动吗?”
(两种内容井列)
“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和打乒乓球,从没有间断过。”
(一种内容从属于另一种内容)
此类问题回答者很难给予一个统一准确答案。问题的语言,一般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切忌繁杂和意义含混而引起误解或无从回答。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对于理解可能有出入的词语,使用时应加以注释说明。
5.问题的排列顺序
是否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调查表首,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要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如:
填答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经历及家庭基本情况等应放在问卷的前面部分;能引起兴趣的问题、简单问题放前,而容易引起紧张的、牵涉个人问题的或复杂的问题可放后。同时要按内容或性质,把同类方式回答的问题编排在一起,使同一内容或内容相近的一组问题相对集中且有内在逻辑联系。
封闭式问卷中,划分水平程度的答案,或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要随机排列,以免产生定势而不认真作答。总之,问题的排列分类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前后一致连贯且彼此衔接,既便于被试回答,又便于统计处理。
另外,问题的长短要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了解。一般是3-7级,多为五级,如“很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最好”“极为重要、很重要、比较重要、比较不重要、不重要”,“不能、不大能、有时能、比较能、能”等。
6.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属于社会科学的调查问,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格外谨慎。
首先,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还要避免与社会规范有关或有情绪压力的问题。
其次,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而填答者不愿直接回答的一些问题。措辞要讲求礼貌。
问题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技巧
1.问题的设计和研究目的要一致。
有人把它称之为“适宜原则”,它强调问卷中所有问题应和研究的主题相符,要切合主题、要针对主题。
2.问卷的表达要清楚、简洁、明了。
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回答,切忌繁杂。每一个问题在表达上只能有一个提问,不能有兼问。
3.不要使答卷者因回答问题而产生情绪上的困扰;
在设计问卷的问题或答案时,应避免社会道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使题目和答案看起来是中性的,以消除答卷者的顾虑。
4.在问卷的问题中要避免不适当的假设;
5.问题的表述要避免对答卷者造成启发和暗示;
6.在设计问题时,不要超出答卷者的知识范围;
7.类别项目列举要完整,项与项之间必须相互排斥;
8.对需要强调的概念,要在该概念下加画横线,以引起答卷人的注意。
问题设计的基本步骤
1.建立理论构架
问题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理论构架。所谓建立理论构架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课题,确定调查的变量或概念。
2.根据变量设计问题
调查问题的理论框架建立以后,也就是调查者所要调查的变量确定以后,就要根据这些变量设计问题。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自我体验

意识
稳定性
中小学学生自我意识
2
10
11
19
20
28
29
37
38
46
47
55
56
3
4
12
13
21
22
30
31
39
40
48
49
57
58
5
6
14
15
23
24
32
33
41
42
50
51
59
60
7
8
16
17
25
26
34
35
43
44
52
53
61
62
9
10
18
19
27
28
36
37
45
46
54
55
63
64
《中小学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问卷调查
》问题设计的目标体系图
图注:图中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案例一中问题的序号
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题就是要依照调查的基本假设与命题来设计问题。
常遇到的错误包括:
1.设计的问题与目的不相符。
2.设计的问题过多。
3.重要的问题设计不当。
4.问题的设计过于粗浅,不能反映调查的目的。
问题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3.问题带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6.双重含义的问题
7.答案涉及不合理
8.表格中的错误
9.语言方面的毛病
10.封面信及指导语的毛病
概念抽象
例:您什么时候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1.不被他人打扰,一个人的时候
2.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3.和家庭在一起时
4.沉浸在工作中时
这里的生活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生活的意义”,许多回答者也许难以解释,甚至完全不理解其含义。即使人们了懈了它的含义,也很难保证这种理解的一致性。此外,这一问题与所列的答案也不大协调。从答案来分析,把“生活的意义改为“生活的乐趣”更恰当些。
问题含糊
所谓问题含糊,即指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者有歧义。这种问题有些是由问卷设计者对所提问题的目的用意不清楚造成的,有些则是由于表达不当,对问题的用语反复推敲不够造成的。
例:
您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
1.全面迅速地改变
2.全面缓慢地改变
3.部分迅速地改变
4.部分缓慢地改变
什么东西需要变?哪些方面需要变?是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还是人有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答案中的“全部”包括哪些方面?
“部分”又指哪些方面?全然不知。含含糊糊的问题得到的也只可能是含含糊糊的结果。
问题带倾向性
我们说过,合格的问卷应该具有客观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证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中性的,即不带某种倾向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不能客观地测量回答者的行为和态度,从而使整个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受到影响。
例:您认为,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否应当提高呢?
1.工资偏低,应当大幅度增加;
2.应当小幅度增加;
3.虽然偏低,但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可以暂时不增加;
4.和劳动生产率相比,工资不算低,
不应增加问题的这种提法无疑带有明显的肯定倾向。若改为:您认为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如何就可以消除这种倾向性,而且与原答案更为一致。
问卷的编制
题目排列的顺序
3
1
2
问卷设计原则
编制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问卷设计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问卷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问卷是获得特定数据的工具,所以问卷内容应当涵盖调查所希望了解的所有内容,这是问卷设计功能性要求的基础。
(二)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保证数据搜集工作不因疏忽大意或有意作弊而受到影响。
(2)保证调查结果与调查环境或调查对象的自身因素无关。
(三)效率原则
问卷设计应保证最大效率的原则。
在保证获得同样信息的条件下,应选择最简捷的询问方式,以使问卷的长度和题量最小。
(四)可维护性原则
维护的内容包括修正错误和问卷的移植。问卷的设计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好的问卷需要经过若干次试访问进行检验,待错误全部修正后,再正式开展大规模的调查。
题目排列的顺序
(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上的顺序,由近及远,连贯排列。
(2)内容顺序。
编排题目时,应把容易回答的问题、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不容易回答的或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3)类别顺序。??
按问题的类别(静态资料、行为、态度)编排题目。排序为:静态资料的项目、行为项目、态度项目。此外,开放式的题目最好安排在封闭式的题目后面,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要花较多的时间。
编制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1]
同一因素的问题应有多个题目。问卷法容易受社会变量的影响,因此,同一因素要多出一些题目,多个试题可以检验答卷人回答问题的一致性。
[2]不同变量的问题应交叉排列。
在排列问卷的题目时,对反映同一变量或概念的问题要按一定的规律把它们分隔开来,使反映不同变量的问题做到相互交叉。
[3]开放式、封闭式问卷相结合。
[4]匿名问卷。
为减轻答卷人心理压力,问卷最好不要署名。回答人在无忧无虑的情绪状态下回答问题容易真实。
[5]进行预测和信效度检验。
正式问卷制定前,要进行测验和信效度检验,将那些不合适的题目去掉。
[6]问卷的长度要适中。
整份问卷的长度应尽可能简短。否则,花时间太多,答卷人可能因不耐烦而不认真回答问题。
问卷的使用
1.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邮寄问卷是进行大范围调查的最常用的发放问卷的一种方法。为了保证问卷调查过程中问卷的回收率,在邮寄问卷时,采取跟踪发信函的方法对于问卷调查是必要的。
问卷的使用
2.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
在问卷的回收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回答者会省略掉一道或几道题目。对于此现象,可以对题目的回答进行内部核对,一种办法是把问卷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回答的题目,一组为被省略的题目。接下来可以按两组分别对相对题目的回答进行分析。如果得到的结论不一致,省掉题目就可能与回答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方式有关。
问卷的使用
3.当问卷题目是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时,问卷者便可能有不真实的动机。核对的方法有多种。
(1)不可能的回答
(2)难以置信的回答
(3)答案的组合不可能
(4)诚实性题目。
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识别出不诚实的回答,一旦如此,不诚实回答者的其他数据就应被排除,这便会使总的数据信息减少,但这样的数据,总比一个包含着错误的信息数据更让人信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