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氓》学案作者:杨树语文新高考【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3.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品味诗歌语言认识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认识作品主题。4.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体会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一、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赋、比、兴是前人归纳的《诗经》的三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写作背景《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李报桃,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全诗六章,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疏通课文1.正音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犹可说也()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士贰其行()2.挖空训练第一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第二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四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五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第六节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四、整体感知1.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根据上面的概括,这首诗如果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3.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五、具体探究1.本诗是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来叙述自己婚恋的悲剧。通过女子的语言,来感知一下诗中的女子和男子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2.三、四章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3.《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4.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爱情悲剧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六、拓展延伸对比阅读《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①,暵其乾矣②。有女仳离③,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⑤。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⑥。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①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蓷(tuī):益母草。②暵(hàn):干枯。乾(gān):干枯③仳(pǐ)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④脩(xiū):干燥。⑤条:失意的样子。⑥湿:将要晒干的样子。白话译文: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槁。有位女子遭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淑受煎熬。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淑多苦恼。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抽噎哭泣泪不干。抽噎哭泣泪不干,悔恨莫及空长叹。以上诗歌的弃妇是怎样的形象?与卫女有何不同?七、课堂作业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名人谈爱情:1.邓颖超的爱情观:“爱情是默契,是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济和相互原谅,是平安时期的忠诚,又是艰难时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养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灵的契合和交流。”。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3.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在生活中还有别的事情的时候,爱情才会是美好的,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目标将人们联结在一起,爱情就会变成地狱。”4.别林斯基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想把幸福大厦仅仅建立在爱情之上,并在内心指望自己的一切意愿都得到充分满足,他将是不幸的柏拉图认为:心灵像一驾马车,它由三部分组成:驭者与两匹马,驭者是理智,一匹是不驯的劣马,一匹是听话的好马,好马是意志冲动,劣马是情欲,好马“能自治,知廉耻”,是正确见解的朋友,而劣马“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这匹马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沉湎于享乐之中。5.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涉及给予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爱情名言。”A,爱情不只是月夜里并肩散步,更是风雨中的携手同行。B.如果你真的深爱一个人,那麽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你也能从千百万人中认出那个熟悉的灵魂,然后再次地爱上他。C.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D.爱情,是爱情,推动着世界的发展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参考答案三、疏通课文1.正音。氓之蚩蚩méngchī匪我愆期fēiqiān将子无怒qiāng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于嗟鸠兮,无食桑葚!xūshèn犹可说也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shāng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靡室劳矣mǐ夙兴夜寐sùmèi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pàn士贰其行èr2.挖空训练第一节氓(民,这里指弃妇的丈夫)之(取独)蚩蚩(忠厚的样子),抱布贸(买)丝。匪(不是)来贸丝,来即(就,靠近)我谋(谋划、商量)。送子涉(渡过)淇,至于(直到,到达)顿丘。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将(愿,请)子无怒,秋以为(把……作为)期。第二节乘(登上)彼垝垣(残破的墙),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流泪哭泣的样子)。既见复关,载(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笑载言。尔(你)卜尔筮,体无咎言(不详之语)。以(用)尔车来,以我贿(财物,这里指嫁妆)迁。第三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于嗟鸠兮,无食(吃)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醉,沉溺)!士之耽兮,犹(尚且)可说(同“脱”,摆脱,脱身)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四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落,坠下)。自我徂(往)尔,三岁食贫(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汤汤(水流盛大的样子),渐(浸湿)车帷裳。女也不爽(差错、过失),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士也罔极(没有定准),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其德(心意)。第五节三岁(多年)为妇,靡(无,没有)室劳(家务劳动)矣;夙(早)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如愿)矣,至于暴(丈夫暴戾的态度)矣。兄弟不知,咥(讥笑)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感,哀伤)矣。第六节及(和,与)尔偕(共同)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低湿之地)则有泮(同“畔”,边、岸)。总角之宴(快乐),言笑晏晏(和悦的样子)。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反是(这)不思,亦已(止、了结)焉哉!四、整体感知1.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表现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根据上面的概括,这首诗如果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婚前(恋爱)??婚后(婚变)??回家(决绝)3.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五、具体探究本诗是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来叙述自己婚恋的悲剧。通过女子的语言,来感知一下诗中的女子和男子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女子:纯真温柔,勇于追求爱情与幸福。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坚毅刚强,勇敢决绝。男子:急躁任性,专横暴躁,三心二意。三、四章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幸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忠厚“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变心、凶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4.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爱情悲剧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明确:丈夫变心自身原因社会原因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参考答案《王风·中谷有蓷》中的女子内心的悲哀与卫女是相似的,可是她没能觉醒,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究竟该怎么走。相比之下,卫女并没有心存幻想,没有一味抱怨,更不会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她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冷静地让不堪回首的往事随风而去。在那个充满残酷压迫的奴隶社会,卫女的反抗精神更显得可贵,诗歌中虽没有交代卫女离开之后怎么生活,又会有怎样的遭遇,但离开时的勇气和决绝在古今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她与卫女的不同点:哀怨懦弱与果断决绝的鲜明对比。可是,卫女在爱情婚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恋爱时轻信草率、过于主动,把对爱情的追求几乎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在婚姻大事上没有充分尊重父母家人的意见而后自食其果。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1.《氓》学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