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从刺激到反应1.教学内容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神经系统的反应过程为主线,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两部分展开五个活动。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人的神经系统,即课文的第一、二两个活动。在第一个活动中,课文首先出示一幅抗震救灾指挥部内部的情境图,包含发布命令的指挥员、收集信息的气象报告员和部队情况报告员、传达命令的传令兵,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状态,以便与神经系统进行比照,为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做好铺垫;然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人神经系统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状况。在第二个活动中,课文组织学生利用刚掌握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模仿例子,画出足球守门员扑球的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在巩固知识的同时,知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为基础,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测试、观察、阅读活动,了解神经系统的一些特点,丰富学生对人神经系统的认识。其中,第一个活动是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和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引导学生发现在神经系统中各部位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活动是分别观察、比较两幅图中两根线段的长度,从而发现看起来长度不等的两根线段其实一样长,进而感受到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时也会出错;第三个活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介绍脊髓和怎样保护脊髓。2.教学目标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知道一些有关脊髓的知识以及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能模仿例子,针对具体情况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通过测试活动,感受到身体不同部位在反应速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以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出错。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难点:用箭头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脊髓的模型。学生分组材料:废报纸、铅笔、橡皮、刻度尺。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2.人的身体又是如何接受刺激?又是怎样作出反应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3.板书课题:18.从刺激到反应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了解官兵们是怎么进行抢险救灾的1.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在这幅图中官兵们是怎样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预设:官兵们是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气象报告员和部队情况。报告员收集并报告信息。司令员接受信息,进行思考,做出决策,下达命令。传令兵传达指令。2.教师小结:官兵们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工作。那么人体又是怎样完成从刺激到反应这一过程的?活动二:了解神经系统1.出示课本51页人的神经系统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初步了解人的神经系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2.全班交流,预设: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官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作出反应。3.教师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神经系统的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协同工作的,他们共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人体的从刺激到反应的整个过程。活动三:了解人体的信息传递过程1.教师引导:人体中的信息究竟是如何传递的呢?下面我们继续探究。2.出示课本52页小女孩收发短信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注意小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想一想在这幅图中小女孩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处理信息的。3.全班交流,预设:小女孩通过眼睛看到收到的短信内容,眼睛会将这个信号通过周围神经传到脊髓和大脑,大脑存储和加工信息,然后发出回复短信的指令,并通过脊髓传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又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手指的肌肉,使其作出回复短信的反应。4.教师引导:通过小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分析,我们发现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人体的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共同协作,分工完成整个信息传递过程的。5.出示课本52页守门员扑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然后在图中画出来,并且用语言文字描述。6.全班交流出示学生画出的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图。指生说一说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预设:守门员的眼睛看到球飞过来,迅速的通过周围神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脊髓和大脑,大脑通过分析信息,下达指令,这个指令又通过脊髓传递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命令守门员做出扑球的动作。活动四: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1.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作出反应。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皮肤的敏感性是否都一样?是否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2.出示课本52页下面4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测试的方法。3.测试要求:把眼睛闭起来,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身体的不同部位。体会哪些部位可以感觉到有两个笔尖,哪些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4.学生动手使用铅笔测试我们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5.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使用铅笔测试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的皮肤敏感性?这些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如何?预设:人的皮肤各部分触觉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按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皮肤。其中,只有指尖皮肤能感受到两个笔尖触点,其他三个部位的皮肤只能感受到一个触点。6.为什么人的指尖和手背的皮肤敏感性最强?预设:人体各部位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原因是各个部位的感觉刺激的神经分布密度不同。因为人的指尖和手背神经分布密度最大,因此指尖和手背对外部刺激最为敏感。活动五: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1.刚刚我们测试了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那么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一样吗?下面我们继续来测试。2.出示课本53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初步了解测试的方法。3.提出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避让从相同高度落下的橡皮,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看看身体哪个部位的反应最快,哪个部位的反应最慢。4.学生两人一组,按照要求进行测试。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试的部位以及结果。预设:反应快的部位先做出动作。手的反应比脚的反应快,因为手到大脑的距离比较近。人体的不同部位反应有快有慢。一般来讲,眼部肌肉是整个身体中反应最快的肌肉,收缩时间不到1%秒,眨眼睛通常只需要100-150毫秒,通常聊天时人们会更多地眨眼睛,但是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会减少眨眼睛的频率。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个测试活动,我们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是不一样的,而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应也有快有慢。因此我们身体各部位在应对外界刺激的时候。反应也各不相同。活动六:大脑的判断1.教师引导:我们知道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大脑主要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发出指令。大脑加工信息、作出判断发出的指令是否都是正确的呢?2.出示课本53页的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观察一下在这两幅插图中,两条线段是不是一样长?3.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预设: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样长。4.究竟是不是一样长?我们可以借助尺子来量一量。5.学生动手借助尺子量一量这两幅图中的两条线段,看看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段是不是都是一样长?预设:这两幅图中的两条线段都是一样长的。6.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段都是一样长,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却是不一样长呢?预设:这是一个视觉上的差异。因为这两幅图片能够造成视觉上信号的模糊错觉,这样导致大脑判断出错。7.教师再出示一些视觉上的错误信号而导致大脑判断失误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体会视觉上的错觉导致大脑判断的失误。活动七:了解我们的脊髓1.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那么脊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脊髓呢?2.出示课本53页“我们的脊髓”文字资料,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有关脊髓的知识。全班交流3.脊髓在人的神经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预设: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有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4.为什么要保护脊髓?预设:因为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柱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5.怎样保护脊髓呢?预设: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神经系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脑、脊髓、周围神经这三个部位是协同工作的,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作出反应,是整个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整个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