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全国通用 (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滕王阁(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全国通用 (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滕王阁
滕王阁简介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
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滕王阁”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都(今南昌),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
滕王阁建筑
主体建筑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青瓦红柱
飞檐走壁
阁楼建筑
怒吼的雄狮昂首甩尾














第一层
汉白玉浮雕《时来凤送滕王阁》
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
西江第一楼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2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
正厅——《人杰图》
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
第二层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
《临川梦》
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
4.5米。东为“江山入座”

西为“水天空霁”,
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中厅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
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庚岭梅关、戈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
第四层《地灵图》
第五层
回廊四绕的明层。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中厅正中屏壁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
第六层
“九重天”
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
展示了砖雕,木雕窗板以及明末、清和民国时期的与滕王阁相关的文物
西厅文物藏品展厅











历史大事件
清阁频频遭灾
  自清世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260年间,兴废频繁达十三次之多。其中毁于火灾七次,遭兵燹两次,自然损坏而倾圮四次。每次重修均不如唐、宋、元、明四代,建筑规模均低下,采用一些民间的作法。晚清之阁有照片可考。
  建筑特色:木结构,歇山重檐,黑瓦木柱,无彩绘。有牌坊式的入阁正门,颇似南方寺观。共二层,尺寸不详。
历史大事件
明阁兴废七次
  兴废达七次,建筑规模均低于前朝。据记载,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所建较雄伟。建筑形式继承了宋、元之风。据明代绘画考证,屋顶有所变化,为盔顶式。
  建筑特色:共二层
 长:7丈4尺(23.014米)
 阔:7丈4尺(23.014米)
 高:4丈2尺(13.062米)
历史大事件
元阁的修建
  建于城墙之上,其修建可考者,有元世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及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两次。
  建筑形式:似宋阁,据元代绘画考证,较宋阁高大,长阔略逊。
 
长:8丈8尺(27.034米)
 
阔:约9丈(28米)
 高:4丈4尺(13.517米)
滕王阁序
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