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美网上交友的经历”的分析,能说出网上交友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平等性的特点,感受网上交友的优势,学会正确结交朋友。2.通过“举牌推荐交友方式”,能说出推荐理由,概括出网上交友对我们生活的利与弊,慎重结交网友,体会网络交友对学习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3.通过帮助小美“解决困惑、提出建议”,逐步提高小组合作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交友,但要注意理性辨别、慎重选择。4.通过完成课时总任务—撰写“学校板报比赛设计”的提纲,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有所得。教学重难点“网上交友的特点和利弊”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突破措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小美的网上交友经历”等系列案例、小组展示讨论成果等活动完成。“慎重结交网友”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有的学生虽然表示要慎重结交网友,但在生活中总是因好奇心较强、自控力较差等原因难以做到。突破措施:通过观看“网上交友要慎重”的视频、“小美网上交友”等案例以及小组合作帮小美提出建议、展示建议和忠告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到网上交友一定要慎重的必要性、知道将网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时一定要谨慎,生活中更应该多和现实中的同伴交往,从而落实到日常行动中。课程资源1.“网上交友要谨慎”的视频2.小美网上交友案例的文字、语音、图片。教学思想1.通过设计课时真实性情境总任务,启发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通过课时真实性情境总任务的成果展示,实现从道德与法治问题入手,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学生完成各项子任务后解决现实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实现闭环。同时,也能检测学生课堂成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落实教学评助一致性的教学思想。2.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及时点拨评价,引导学生体会网上交友对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3.通过交流式评价、论述式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基于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讨论与分析中提升能力。创设“小美网上交友”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网上交友的意义。2.探究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总结答案。3.信息化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清晰、直观。一、游戏激趣,驱动导入(环节一)教学内容(一)游戏导入——微信摇一摇1.用老师的手机体验“微信摇一摇”,把看到的信息大声的说出来,并说出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微信摇一摇”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受到网络交往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知道互联网为我们和他人搭建了交往的平台学生活动拿手机摇一摇,并观察发现的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对话设计师:通过这位同学的分享,我们知道网络为我们与他人相遇提供了平台,扩大了我们交友的朋友圈,但是现实中的青少年因为网络交友上当受骗的案例越来越多,那该怎么办呢?教学内容2.多媒体出示课时总任务本月是学校的“网络安全宣传月”,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利弊,如何慎重结交网友,本校将举行相关板报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要求:图文并茂、版面新颖设计意图:通过课时任务的设计,启发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提出道德与法治问题,本节课围绕课时任务展开学习,利用学习内容完成课时任务,从而实现闭环设计的整体思路。学生活动阅读课时总任务,并思考宣传提纲该如何撰写。师生对话设计师:为下面我们带着这些任务,一起走进网上交友新时空(播放PPT——网上交友新时空)二、合作探究·深化思维(环节二)(一)网上交友的特点——(对应目标1)1.走近“小美网上交友经历”——播放PPT(相关文字+音频)①虚拟性小美摇到了一个新网友——作家“追梦人”追梦人真实的个人资料和他呈现给美美的个人资料反差很大,这说明网上交友的有什么特点?②自主性非常喜欢旅行,也加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驴友”后来我又把几个经常不联系的网友删除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不想和某个朋友来往了,会有什么顾虑?这说明网上交友有什么特点?③平等性美美还加了一个英语学习群,在群里她与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英语爱好者经常互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的可能性大不大?会存在哪些阻碍交流的因素?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合作交流,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平等、自主的特点,它超越时空的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宽交往圈。学生活动浏览创设的情景,同桌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成果。评价任务一根据创设的“小美网上交友”经历,同桌合作讨论的问题,学生代表分享。问题总结:日常的网上交友中,双方提供给对方的信息并不全都是真实的,这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因为网络交友双方隔着屏幕,看不见摸不着,网络是虚拟世界,因此网上交友也就有虚拟的特点。网上交友,我们和谁聊,聊什么,怎么聊,聊到何种程度不用顾虑太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做决定,这说明网上交友具有自主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身份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上人们隔着屏幕相互交流是平等的。师生对话设计师:师: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网上交友的特点吧:平等、自主、虚拟。(板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既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友,又可以在网上交友,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播放PPT——展示创设情境)教学内容(二)网上交友的利弊——(对应目标2)2.我来推荐(1)展示创设的情境;(2)学生推荐交友方式,说出推荐理由。(3)学生小组讨论“网上交友还有哪些利与弊?”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网上交友的利弊,学生都有话说,在此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得出网上交友容易但交心难,将学生的已有感性经验加以理性概括,从而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活动1.学生代表读相关材料2.学生推荐交友方式,并说出推荐理由3.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对话设计正如刚才这些同学分析归纳的一样,(正是互联网虚拟、自主、平等的特点,使网上交友一方面交往便利、拓展了我们的朋友圈等,另一方面又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影响学习生活等,所以说)网上交友是把“双刃剑”,小美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辩证看待,学会自控,成为网络的主人。上一个问题解决了,小美在与网友聊天过程中又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播放录音)教学内容(三)慎重结交网友——(对应目标3)3.陷阱分析最近在网上交友的过程中有一些烦恼,为了避免小美掉进交友的陷阱,请你为美美提出建议和忠告。我和一个网友聊的很投机,最近我们聊《跑男》经常聊到深夜,导致我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上课也无精打采,还被老师批评了。有时他也会问我一些隐私问题,甚至和我借钱买游戏装备,我不知如何是好。今天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寻人启事”的信息,并号召大家也积极转发,我该不该转发呢?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看材料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提出建议和忠告设计意图:过设置仿真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自己在日常网上交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找到常见的网上交友的陷阱,从而避开这些常见的陷阱,学会如何正确结交网友。师生对话设计师:同学们都很热心的给予小美忠告,这也同时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网上交友过程中一定要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特别是自己的个人隐私等注意保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然我们也要学会辨析网上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毕竟网络可不是法外之地。师:我们继续来看小美和网友又发生了什么新的故事呢?4.我来支招1.多媒体展示:网友“阳光”,说离我的学校很近,最近有很多烦恼,想邀请我晚上放学一起去附近的公园玩一玩,散散心。去还是不去?见面还是不见面?2.学生小组讨论后,编成情景剧3.播放“慎重结交网友”相关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要不要与网友见面这一难题,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互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深入探究。见,要怎么见?不见,是因为什么不见?从而得出无论见还是不见,我们都需要本着慎重的态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理清解决这一难题,对日常网上交友进行指导。学生活动(1)对结局进行合理的猜想;(2)组内交流分享猜想的结局,并进行角色扮演;(3)小组代表展示表演。(4)计时3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角色扮演,深切感受网上交友需慎重,特别是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朋友时,一定要慎重。1.小美未见网友......网友失联了,又恰逢期中考试,看到一塌糊涂的成绩,失落的小美在座位上独自哭泣。这时向他走过来一个人......向小美走来的人会是谁?他会干些什么呢?2,播放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当我们遭遇困难时,亲人、朋友和同学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因此,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学生活动1.学生对结局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2.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体会现实同伴带来的美好。教学内容(对应目标4)回扣课时总任务,完成板报设计提纲(多媒体出示)设计意图:通过课时总任务的完成,评价学生的课堂成果,实现本节课的闭环设计。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落实教学评助的一致性原则。学生活动1.列出宣传提纲,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代表展示评价任务四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写出板报提纲,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师生对话设计师: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和分享中,本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同学们的提纲内容是否有了思路了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你的提纲。三、当堂检测,能力提升(环节三)1.下列对网络认识正确的是()①我们不能在网上发表言论②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④正确的网上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处理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据权威机构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有60%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要远离网络④我们上网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这是您小孩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木马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A.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B.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C.要提高网络交往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沉迷于手机网络学生活动1.计时完成2.同桌互换批阅3.相互交流查漏补缺拓展作业:布置请结合本课知识和学校活动要求,完成板报设计。拍摄照片发至老师邮箱。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