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在生活中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自尊,自爱自信、力求自立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我们要做懂法、守法的公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课堂导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事权利的内容、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知道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合同的含义;3、懂得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4、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5、生活中学会做到遵章守法。能力目标了解并能够说出几种主要的违法行为类型;情感态度养成尊法、守法的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自学导航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3、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6、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7、民事权利有哪些?8、合同的含义是什么?9、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6-5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小勤的行为触犯了法律。(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一、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民事违法行为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解读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类别违反法律承担责任举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欠债不还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杀人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去改正,很容易发展为犯罪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包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相同点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最严重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有人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局,难死法院。”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3)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极其危险。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身边常见违法行为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想一想,自己或者身边人有做过类似事吗?有人做过这些事情。例如,有的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有的人故意毁坏路灯;有的人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等等。行政违法行为误区二: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和误区误区一: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5)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谎报火警——违反法律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我国为什么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给他人带来财产上的损失;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其创作作品的积极性。民事违法行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含义: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解读民事权利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1)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既要靠道德的约束,又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2)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3)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4)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了解合同(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的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小王很不服气。?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小王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妨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此要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对小王施以处罚?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如何理解法律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行政、刑事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2019年6月9日,D1806次列车上,一名女乘客带着4岁的孩子乘车,而座位却被一男子霸占,男子称"要吃面"拒绝让座。有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该男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该男子的行为()①扰乱了公共秩序②属于犯罪行为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④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西安市民张女士不小心丢失了手机,捡到手机的人向她索要2000元感谢费,最后,她给对方付了1800元才拿回手机。对捡到手机的人,你的看法有()①这种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②捡到手机的人索要感谢费是人之常情,不构成违法③这种拾物拒还的行为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④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B3、2020年1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刘某驾车外出时,被交警发现酒驾;刘某竟声称,他是为保自身安全才饮用“75%酒精”自我消毒。事后,刘某被交警罚款1000元人民币,扣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刘某的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③只要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刘某的行为警示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D4、网民杜某因在微博评论中散布苏州地区疫情的不实信息,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教育训诫,并作出了200元罚款的处罚。杜某的行为属于(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一般违法行为④犯罪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5、材料一某校八年级学生梦雪,开学不到一个月,便辍学离校。学校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梦雪仍然拒绝上学。后经人民法院裁决,对梦雪强制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责令其立即返校上学,对其家长处以1000元罚款。材料二某校学生如冰与同学发生口角后,带匕首到学校对同学进行威胁,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和罚款。(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法律道理?(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警示?(1)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法不可违.pptx 谎报火警——违反法律.wmv 身边这些常见行为 做了你就违法了.wmv 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