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bān发()仲裁()遗zhǔ()巨é()2.解释下列词语。(1)建树:(2)吞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天,他亲自带队出击,碾碎了敌军的防御阵地并迫使其向后溃退。B.早在公元前一千三百五十年,玻璃制造业已十分发达。C.由于店家们为赢得市场份额宁肯牺牲利润,《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现已展开一场摧枯拉朽的价格战。D.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当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五种奖金,于1901年首次颁发。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C.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称为新闻的“五要素”。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的怀念与崇高敬意。5.文学常识填空。(1)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的原则安排的。其中是消息的核心。(2)人们常把“”“”“”“”“”“”称为新闻的“六要素”。6.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到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课内精读1.新闻讲究语言简洁,那么诺贝尔遗嘱的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介绍诺贝尔奖五类奖项的获得者,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拓展阅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1.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温馨提示:第一段是导语,概括每句话的要点即可)2.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温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写段意类似。)3.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温馨提示:找出能分别体现新闻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的句子即可。)4.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温馨提示: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特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颁zhòng嘱额2.(1)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2)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3.C(用在句中不合语境)4.C5.(1)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重要性递减导语(2)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6.清明假期北京120万人游园(清明假期北京“赏花游”“红色游”红火)课内精读1.因为遗嘱内容交代了评奖的标准及奖项,这是诺贝尔奖的重要信息,同时还有领起下文的作用。2.不能。虽然这五种奖项是并列的,但顺序与上文诺贝尔的遗嘱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3.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拓展阅读1.清明祭扫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2.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3.本则消息大量使用数字来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4.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