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上虞期末)以下符合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2.(2021八下·上虞期末)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闭关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八下·上虞期末)《清朝文献通考》中指出“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
A.组织了雅克萨之战
B.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4.(2021八下·上虞期末)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达·芬奇——《神曲》 B.伏尔泰——《最后的晚餐》
C.但丁——《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2021八下·上虞期末)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该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主导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 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
6.(2021八下·上虞期末)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建立巴黎公社 B.领导宪章运动
C.发表《共产党宣言》 D.创作了《国际歌》
7.(2021八下·上虞期末)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这说明了这场改革(  )
①保护地主阶级利益 ②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③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④是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图是某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
A.日本明治维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英国光荣革命 D.德国俾斯麦改革
9.(2021八下·上虞期末)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很多宁波人在上海从事买办(外商企业代理人),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维新变法运动 D.上海被迫开放通商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为了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有(  )
①《天演论》 ②《农政全书》
③《四洲志》 ④《海国图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 明朝中后期,甘薯、玉米黍已从南洋引种进来,烟草在万历年间从吕宋传入福建漳、泉二府,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
——朱绍候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资料② 据《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锻,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资料③ 葡萄牙王宫里,有一间“瓷室”,“瓷室”的天花板上覆盖着260件从中国运来的盘子、碗等器皿。这都是喜欢中国瓷器的葡萄牙国王长年累月收集而来的。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资料④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的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1)根据上述资料,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现象。
(2)列举史实佐证“明末的历算学是中国的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产物。
(3)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萌发出新的气象。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人物 主张或成就 影响
李贽 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③
①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宋应星 ②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2021八下·上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上述材料中的“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别指哪次革命?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说明上述两个文件在美国诞生和统一中所起的作用。
13.(2021八下·上虞期末)庚子,记录着耻辱,也孕育着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被八国联军炮火摧毁的北京正阳门 图②签订《辛丑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说一说图①与图②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的处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繁盛与危机并存。
A项繁荣与开放并存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繁盛与危机并存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D项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鸦片战争前)这一段时期总的特点的概括。注意准确识记明清时期的特点。
2.【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重视海洋可以使一个国家富强,轻视甚至禁止海洋的开拓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都是陆路的史实,与海洋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清朝闭关政策不重视海洋而落后,西班牙等国重视海洋而崛起,③④符合题意。
D项③④可用来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清政府借助边疆地区的宗教来治理当地,尊重当地的风俗。联系所学,清朝时期,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B项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符合题干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大致意思。
4.【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都是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品。
ABC三项搭配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需牢记基础知识,准确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及作者。
5.【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故题干中《民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A项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最大限度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一场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图中?处应填入日本明治维新。
A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知识结构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ABC三项都不是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令人编成了《四洲志》;魏源著《海国图志》;严复译著《天演论》。①③④是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②《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和题干中的“鸦片战争的炮声”不符,排除。
C项①③④是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1.【答案】(1)新物种的引入并推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明朝后期,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3)①黄宗羲;②《天工开物》;③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资料①说明明清时期新物种引入并推广;资料② 说明明清时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资料③说明明清时期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清之际,黄宗羲、李贽等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故答案为:(1)新物种的引入并推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明朝后期,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3)①黄宗羲;②《天工开物》;③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数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历史。
12.【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最终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联系所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8年革命”指的是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隶的参战热情,北方军队因此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使战争形势发生变化,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最终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的史实。
13.【答案】(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处境: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2)措施:兴办学堂。影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兴办学堂。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可知兴办学堂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处境: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2)措施:兴办学堂。影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影响。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 / 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上虞期末)以下符合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繁盛与危机并存。
A项繁荣与开放并存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繁盛与危机并存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D项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鸦片战争前)这一段时期总的特点的概括。注意准确识记明清时期的特点。
2.(2021八下·上虞期末)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闭关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重视海洋可以使一个国家富强,轻视甚至禁止海洋的开拓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都是陆路的史实,与海洋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清朝闭关政策不重视海洋而落后,西班牙等国重视海洋而崛起,③④符合题意。
D项③④可用来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1八下·上虞期末)《清朝文献通考》中指出“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
A.组织了雅克萨之战
B.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清政府借助边疆地区的宗教来治理当地,尊重当地的风俗。联系所学,清朝时期,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B项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符合题干思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大致意思。
4.(2021八下·上虞期末)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达·芬奇——《神曲》 B.伏尔泰——《最后的晚餐》
C.但丁——《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都是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品。
ABC三项搭配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需牢记基础知识,准确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及作者。
5.(2021八下·上虞期末)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该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主导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 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故题干中《民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A项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
6.(2021八下·上虞期末)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建立巴黎公社 B.领导宪章运动
C.发表《共产党宣言》 D.创作了《国际歌》
【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2021八下·上虞期末)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这说明了这场改革(  )
①保护地主阶级利益 ②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③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④是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最大限度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一场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1八下·上虞期末)下图是某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
A.日本明治维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英国光荣革命 D.德国俾斯麦改革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图中?处应填入日本明治维新。
A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知识结构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2021八下·上虞期末)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很多宁波人在上海从事买办(外商企业代理人),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维新变法运动 D.上海被迫开放通商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ABC三项都不是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导致“中外贸易中心转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为了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有(  )
①《天演论》 ②《农政全书》
③《四洲志》 ④《海国图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令人编成了《四洲志》;魏源著《海国图志》;严复译著《天演论》。①③④是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②《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和题干中的“鸦片战争的炮声”不符,排除。
C项①③④是可以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 明朝中后期,甘薯、玉米黍已从南洋引种进来,烟草在万历年间从吕宋传入福建漳、泉二府,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
——朱绍候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资料② 据《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锻,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资料③ 葡萄牙王宫里,有一间“瓷室”,“瓷室”的天花板上覆盖着260件从中国运来的盘子、碗等器皿。这都是喜欢中国瓷器的葡萄牙国王长年累月收集而来的。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资料④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的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1)根据上述资料,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现象。
(2)列举史实佐证“明末的历算学是中国的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产物。
(3)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萌发出新的气象。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人物 主张或成就 影响
李贽 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③
①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宋应星 ②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1)新物种的引入并推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明朝后期,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3)①黄宗羲;②《天工开物》;③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资料①说明明清时期新物种引入并推广;资料② 说明明清时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资料③说明明清时期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清之际,黄宗羲、李贽等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故答案为:(1)新物种的引入并推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2)明朝后期,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3)①黄宗羲;②《天工开物》;③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数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历史。
12.(2021八下·上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上述材料中的“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别指哪次革命?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说明上述两个文件在美国诞生和统一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最终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联系所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8年革命”指的是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隶的参战热情,北方军队因此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使战争形势发生变化,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北美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而独立,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最终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的史实。
13.(2021八下·上虞期末)庚子,记录着耻辱,也孕育着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被八国联军炮火摧毁的北京正阳门 图②签订《辛丑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说一说图①与图②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的处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处境: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2)措施:兴办学堂。影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兴办学堂。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可知兴办学堂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处境: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2)措施:兴办学堂。影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影响。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