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武义月考)近代史上我国政府第一次向列强说“不”的历史事件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签定了《南京条约》 D.打到列强,除军阀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对内惩治了北洋军阀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2020九上·嵊州期中)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中““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主意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A项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2017·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写作,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
4.(2020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历史事件与人物没有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
A.北伐战争—蒋介石
B.武昌起义──孙中山
C.黄埔军校──周恩来
D.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尽管武昌起义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但孙中山并没有领导和参加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筹集军费。
ACD三项都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孙中山没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直接联系。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5.(2020九上·嵊州期中)某校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主题活动,设计了“战争转折,改变局势”的板块内容。下列事件可以用于该板块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①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与题干中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符;②《联合国家宣言》是 1942 年 1月 1日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与题干中的“战争转折,改变局势”不符;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符合题意;④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自西向东打击德国法西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符合题意。
D项③④可以用于该板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6.(2020·温岭模拟)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话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7.(2020九上·嵊州期中)下图是 1927 年到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 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时期1927-1934年党员人数激增,原因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时期1934-1937年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带来的损耗。
D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为依托,考查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8.(2020九上·嵊州期中)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俄国的革命道路。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
①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②俄国十月革命后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当时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中俄革命道路各具特色,体现了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②错误;
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③错误。
B项①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9.(2020九上·嵊州期中)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列强除军阀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
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打列强除军阀是主要目标,故①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开始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故②正确;
“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经过1946—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故④正确。
③1931—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故③错误。
D项①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了解,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准确解读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10.(2019九上·义乌期中)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所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美苏等国协同作战属于国际合作,不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含①的选项。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嵊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
——摘自 1945年4月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摘自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2)请用一个史实说明材料中“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3)拉开这一“历史转折点”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够“走向胜利道路”的原因。
【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土地革命+意义。
(2)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或者: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47 年 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支持。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 “红旗子” 插在井冈山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连连受挫,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结合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踊跃参军作战,壮大了红军力量
(2)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土地革命+意义。
(2)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或者: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47 年 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支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2.(2020九上·嵊州期中)【以尺理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以图说史】
(1)在字母 A 处填上合适的词,并指出“取得胜利”的标志。
(2)举一例说明 1943 年反法西斯力量是如何联合的。
(3)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请结合上面图片谈谈你的理解。
(4)基于上述两问的思考,你认为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最深的启迪是什么?
【答案】(1)揭开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3年11月下旬,美、英、中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或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3)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各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1943年11月下旬,美国、中国、英国领导人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德黑兰会议的会议,主要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3)根据两幅图片,联系所学,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到极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揭开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3年11月下旬,美、英、中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或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3)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各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 / 1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武义月考)近代史上我国政府第一次向列强说“不”的历史事件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签定了《南京条约》 D.打到列强,除军阀
2.(2020九上·嵊州期中)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3.(2017·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4.(2020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历史事件与人物没有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
A.北伐战争—蒋介石
B.武昌起义──孙中山
C.黄埔军校──周恩来
D.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
5.(2020九上·嵊州期中)某校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主题活动,设计了“战争转折,改变局势”的板块内容。下列事件可以用于该板块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温岭模拟)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0九上·嵊州期中)下图是 1927 年到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 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20九上·嵊州期中)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俄国的革命道路。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
①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②俄国十月革命后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当时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中俄革命道路各具特色,体现了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0九上·嵊州期中)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列强除军阀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
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19九上·义乌期中)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所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20九上·嵊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
——摘自 1945年4月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摘自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2)请用一个史实说明材料中“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3)拉开这一“历史转折点”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够“走向胜利道路”的原因。
12.(2020九上·嵊州期中)【以尺理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以图说史】
(1)在字母 A 处填上合适的词,并指出“取得胜利”的标志。
(2)举一例说明 1943 年反法西斯力量是如何联合的。
(3)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请结合上面图片谈谈你的理解。
(4)基于上述两问的思考,你认为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最深的启迪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对内惩治了北洋军阀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中““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主意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A项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写作,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
4.【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尽管武昌起义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但孙中山并没有领导和参加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筹集军费。
ACD三项都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孙中山没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直接联系。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①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与题干中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符;②《联合国家宣言》是 1942 年 1月 1日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与题干中的“战争转折,改变局势”不符;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符合题意;④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自西向东打击德国法西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符合题意。
D项③④可以用于该板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话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时期1927-1934年党员人数激增,原因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时期1934-1937年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带来的损耗。
D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为依托,考查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8.【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②错误;
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③错误。
B项①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9.【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打列强除军阀是主要目标,故①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开始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故②正确;
“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经过1946—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故④正确。
③1931—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故③错误。
D项①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了解,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准确解读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美苏等国协同作战属于国际合作,不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含①的选项。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1.【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土地革命+意义。
(2)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或者: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47 年 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支持。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 “红旗子” 插在井冈山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连连受挫,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结合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踊跃参军作战,壮大了红军力量
(2)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土地革命+意义。
(2)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或者: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47 年 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支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2.【答案】(1)揭开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3年11月下旬,美、英、中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或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3)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各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1943年11月下旬,美国、中国、英国领导人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德黑兰会议的会议,主要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3)根据两幅图片,联系所学,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到极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揭开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3年11月下旬,美、英、中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或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3)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各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