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七上·诸暨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茶山的杨梅销往台州各市区B.浙江台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资C.中学生在网上查询厦门旅游信息D.台州市科协到天元社区开展科普下乡活动【答案】C【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判断,A是物产交流,B是资金交流,C是信息交流,D是人才交流。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往来,属于容易题。2.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答案】D【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平原地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不是山区。山区由于地形的限制,聚落面积较小,规模小,数量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3.(2019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四图的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实地距离最近的一幅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两地的实地距离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两地的实地距离越长。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图中,A图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实地距离最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是对,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4.大高加索山脉南、北两侧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C.欧洲、非洲 D.南美洲、北美洲【答案】A【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其南侧是亚洲,北侧是欧洲。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5.(2020七上·诸暨期中)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短C.经线和纬线长度都相等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D【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判断,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和北极点,故A错误;纬度越低,纬线越长,故B错误;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度相同,纬线的长度相等,故C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6.(2020七上·诸暨期中)世界的地形多种多样,其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C.高原 D.丘陵【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地形的种类和特点【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世界主要地形的概况的掌握。平原海拔200米以下,排除。山地海拔500米以上,但起伏较大,排除。丘陵没有边缘处陡峭这一特点。故答案为C。【点评】掌握世界主要地形的特点。7.根据如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A地区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答案】D【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如图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选:D.【点评】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8.(2020七上·诸暨期中)下图所示的宗教建筑在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常见( )A.东南亚 B.伊朗 C.西欧 D.朝鲜【答案】C【知识点】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该建筑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常见与西欧地区。东南亚和朝鲜以信仰佛教为主,宗教建筑是寺庙;伊朗地区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属于容易题。9.(2017七上·平阳月考)下列四幅图是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图,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读图可知,A图中的比例尺最大,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最小,说明等高线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故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综合考虑比例尺大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难度较大。10.读图(斜线部分为海洋),完成图中作为亚欧两洲分界线的海峡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得,①所示的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②所示的是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③所示的是曼德海峡,沟通了阿拉伯海与红海,④所示的是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依据题意.故选:B.【点评】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11.(2020七上·诸暨期中)七年级新生参加入学军训,教官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现在同学们朝正南方,教官喊:“向左转”。转向后的同学们的朝向应该是 ( )A.正东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正西方【答案】A【知识点】方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面朝正南,向右转是正东,向左转是正西,向后转是正北。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属于容易题。12.(2020七上·诸暨期中)地形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答案】A【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的地形是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平原,东部以山地为主;欧洲以平原为主,亚洲中间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为主。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地形,难度适中。13.(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大洲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C洲②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③D大洲的气候特点是酷热、干燥④A大洲以黑色人种为主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A是非洲,B是北美洲,C是南美洲,D是大洋洲。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故①错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②错误; 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 ,故③错误;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大洲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4.(2020七上·诸暨期中)“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粟 C.粟和小麦 D.小麦和水稻【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河姆渡先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半坡先民种植粟为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文明,属于容易题。15.(2020七上·诸暨期中)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A.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C.山西丁村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D.司马迁《史记》中有关汉武帝的记载【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研究农耕时代先民生活的可靠史料,A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故排除;B符合题意;C是远古时代的可靠史料,故排除;D是研究汉代的史料。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史料,难度适中。16.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我国( )A.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B.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C.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 D.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 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显示的是原始人类的稻谷、骨耜、陶钵、房屋等,共同体现了我国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C. 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不符合题意;D. 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即图片相对照,细心比对,抓住题干中的“共同体现”分析理解回答,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7.(2020七上·诸暨期中)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根据祭文内容,“轩辕”指的是黄帝。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远古时代的史实,属于容易题。18.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现代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答案】D【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四种人类,然后要知道最早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故答案为D。【点评】掌握我国古人类的相关知识。19.(2020七上·诸暨期中)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饲养水平的提高C.建房技术的进步 D.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原始人类的演进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的生活,属于容易题。20.(2020七上·诸暨期中)“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 B.黄帝 C.仓额 D.嫘祖【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炎帝号称神农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 A【点评】考查史记中华文明的史实,属于容易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个村庄地势最高的是 _村, 乙村所处 的地形部位为_ 。(2)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①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3)下列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是 图。(4)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甲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答案】(1)丙;山谷(2)D(3)A(4)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海拔最低,乙海拔100米,丁小于100米,丙海拔300米。等高线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2)根据图示信息和题意可知,乙区域的地形为丘陵,适合发展林业。(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北纬25°N的切面图是中间低,东西两边高,故A符合。(4)从图示可知,甲区域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甲村临近公路,交通发达。答案:(1)丙、山谷(2)D(3)A(4) 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2.(2020七上·诸暨期中)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2)写出B地的经纬度: , 。(3)B点位于C点的 方向;A点位于D点的 方向。(4)C地位于 纬度(填高、中、低)。B点处于五带中的 (填温度带)(5)A B C 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地。(填字母)(6)A B C D四地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填字母)【答案】(1)南北;东西(2)东经20度;南纬60度(3)东南;西南(4)低纬度;南温带(5)D;C(6)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根据经纬度判定方法,B位于20°E,60°S。(3)根据经纬网定向法,B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A位于D点的西南方向。(4)C点的纬度位于0°-30°S,所以是低纬度,B点位于60°N,位于南温带。(5)根据图示,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北半球、东半球。(6)太阳从东方升起,因此最先看到日出的应是处于最东的点。答案(1)南北、东西(2) 东经20度 、 南纬60度(3)东南、西南(4)低纬度、南温带(5)D\C(6)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经纬度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23.(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回答问题。(1)马可·波罗从甲 洲出发,途经乙 海东行。(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A到B到C地明显感受到了三地气候的不同。其中C地的气候统计图应该是①②③中的 ,其气候特点是 。(3)马可·波罗返程时经过的海峡D和大洋E分别是今天的 海峡、 洋。(4)马可·波罗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鹅毛大雪随风飘舞 B.清真寺中人头攒动C.高架竹屋悬地而起 D.黑人大跳草裙舞蹈(5)丙处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该半岛名称是 ,此地气候特征是 ,生活在这个地方居民为 (填人种)。【答案】(1)欧;地中(2)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马六甲;印度(4)B(5)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白色人种【知识点】大洲和大洋;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图示信息可知,甲是欧洲,乙是地中海。(2)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A是地中海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D是马六甲海峡,E是印度洋。(4)根据所学可知F位于波斯湾沿岸,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故AB不可见;该区域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故B符合题;高架竹屋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故平排除C;D是非洲。(5)根据所学,世界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以白色人种为主。答案:(1)欧、地中海(2)②;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马六甲、印度(4)B(5)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白色人种【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世界人种、大洲大洋等内容,属于容易题。24.(2020七上·诸暨期中)体验新情景,回答问题。(1)请你猜猜“我”是谁: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 。(2)请你教“我”种庄稼: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3)请你帮“我”找家: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③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4)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元谋人;大禹(2)水稻;粟(3)干栏式;半地穴式;D(4)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得人们能够稳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环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境内已知最早的是元谋人,禅让之下最后一位首领是大禹,他的儿子启变禅让为世袭。(2、3)根据所学,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种植了水稻,半坡人已经学会了种植粟。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半坡人建筑特色是半地穴式。主要是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4)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意义,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答案:(1)元谋人、大禹(2)水稻、粟(3)干栏式、半地穴式、D(4)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得人们能够稳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环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属于容易题。25.(2020七上·诸暨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茅草屋里,吃的是粗糙的米饭,喝的是野菜汤,穿的是粗麻衣服。舜品性仁厚,为人谦让,孝敬父母。禹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内,曾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以身作则。(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3)图一、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重要地位?(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5)材料中的尧、舜、禹被推举为首领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他们推举首领的办法叫做什么?(6)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任选一个方面说明。【答案】(1)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民通商交换,是中华原始农业创始人,号称神农氏(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5)他们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为群众服务,受百姓爱戴;禅让制。(6)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怕艰辛治水,与民同甘共苦。【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1)图一炎帝、图二黄帝、图三大禹的历史功绩,根据教材回答即可。(2)关于黄帝的事迹,根据教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4)——(6)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居民与大自然做斗争。尧舜禹因为自身的品质,通过禅让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答案(1) 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民通商交换,是中华原始农业创始人,号称神农氏(2)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3)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 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5) 他们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为群众服务,受百姓爱戴;禅让制。(6)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怕艰辛治水,与民同甘共苦。【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民族的祖先,属于容易题。1 / 1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七上·诸暨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茶山的杨梅销往台州各市区B.浙江台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资C.中学生在网上查询厦门旅游信息D.台州市科协到天元社区开展科普下乡活动2.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3.(2019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四图的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甲村和乙村实地距离最近的一幅是( )A. B.C. D.4.大高加索山脉南、北两侧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C.欧洲、非洲 D.南美洲、北美洲5.(2020七上·诸暨期中)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短C.经线和纬线长度都相等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2020七上·诸暨期中)世界的地形多种多样,其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C.高原 D.丘陵7.根据如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A地区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8.(2020七上·诸暨期中)下图所示的宗教建筑在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常见( )A.东南亚 B.伊朗 C.西欧 D.朝鲜9.(2017七上·平阳月考)下列四幅图是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图,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A. B.C. D.10.读图(斜线部分为海洋),完成图中作为亚欧两洲分界线的海峡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2020七上·诸暨期中)七年级新生参加入学军训,教官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现在同学们朝正南方,教官喊:“向左转”。转向后的同学们的朝向应该是 ( )A.正东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正西方12.(2020七上·诸暨期中)地形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13.(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大洲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C洲②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③D大洲的气候特点是酷热、干燥④A大洲以黑色人种为主A.① B.② C.③ D.④14.(2020七上·诸暨期中)“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粟 C.粟和小麦 D.小麦和水稻15.(2020七上·诸暨期中)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A.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C.山西丁村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D.司马迁《史记》中有关汉武帝的记载16.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我国( )A.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B.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C.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 D.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17.(2020七上·诸暨期中)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18.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现代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19.(2020七上·诸暨期中)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饲养水平的提高C.建房技术的进步 D.生产工具的改进20.(2020七上·诸暨期中)“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 B.黄帝 C.仓额 D.嫘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个村庄地势最高的是 _村, 乙村所处 的地形部位为_ 。(2)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①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3)下列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是 图。(4)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甲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22.(2020七上·诸暨期中)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2)写出B地的经纬度: , 。(3)B点位于C点的 方向;A点位于D点的 方向。(4)C地位于 纬度(填高、中、低)。B点处于五带中的 (填温度带)(5)A B C 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地。(填字母)(6)A B C D四地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填字母)23.(2020七上·诸暨期中)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回答问题。(1)马可·波罗从甲 洲出发,途经乙 海东行。(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A到B到C地明显感受到了三地气候的不同。其中C地的气候统计图应该是①②③中的 ,其气候特点是 。(3)马可·波罗返程时经过的海峡D和大洋E分别是今天的 海峡、 洋。(4)马可·波罗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鹅毛大雪随风飘舞 B.清真寺中人头攒动C.高架竹屋悬地而起 D.黑人大跳草裙舞蹈(5)丙处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该半岛名称是 ,此地气候特征是 ,生活在这个地方居民为 (填人种)。24.(2020七上·诸暨期中)体验新情景,回答问题。(1)请你猜猜“我”是谁: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 。(2)请你教“我”种庄稼: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3)请你帮“我”找家: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③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4)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25.(2020七上·诸暨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茅草屋里,吃的是粗糙的米饭,喝的是野菜汤,穿的是粗麻衣服。舜品性仁厚,为人谦让,孝敬父母。禹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内,曾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以身作则。(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3)图一、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重要地位?(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5)材料中的尧、舜、禹被推举为首领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他们推举首领的办法叫做什么?(6)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任选一个方面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判断,A是物产交流,B是资金交流,C是信息交流,D是人才交流。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往来,属于容易题。2.【答案】D【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平原地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不是山区。山区由于地形的限制,聚落面积较小,规模小,数量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3.【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两地的实地距离越短;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两地的实地距离越长。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四幅图中,A图比例尺最大,甲村和乙村实地距离最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是对,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4.【答案】A【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其南侧是亚洲,北侧是欧洲。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5.【答案】D【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判断,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和北极点,故A错误;纬度越低,纬线越长,故B错误;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度相同,纬线的长度相等,故C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6.【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地形的种类和特点【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世界主要地形的概况的掌握。平原海拔200米以下,排除。山地海拔500米以上,但起伏较大,排除。丘陵没有边缘处陡峭这一特点。故答案为C。【点评】掌握世界主要地形的特点。7.【答案】D【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如图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选:D.【点评】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8.【答案】C【知识点】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该建筑是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常见与西欧地区。东南亚和朝鲜以信仰佛教为主,宗教建筑是寺庙;伊朗地区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属于容易题。9.【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读图可知,A图中的比例尺最大,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最小,说明等高线最密集,表示坡度最陡。故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综合考虑比例尺大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难度较大。10.【答案】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得,①所示的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②所示的是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③所示的是曼德海峡,沟通了阿拉伯海与红海,④所示的是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依据题意.故选:B.【点评】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11.【答案】A【知识点】方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面朝正南,向右转是正东,向左转是正西,向后转是正北。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属于容易题。12.【答案】A【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的地形是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平原,东部以山地为主;欧洲以平原为主,亚洲中间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为主。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地形,难度适中。13.【答案】D【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A是非洲,B是北美洲,C是南美洲,D是大洋洲。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故①错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②错误; 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 ,故③错误;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大洲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4.【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河姆渡先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半坡先民种植粟为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文明,属于容易题。15.【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研究农耕时代先民生活的可靠史料,A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故排除;B符合题意;C是远古时代的可靠史料,故排除;D是研究汉代的史料。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史料,难度适中。16.【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 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显示的是原始人类的稻谷、骨耜、陶钵、房屋等,共同体现了我国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C. 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不符合题意;D. 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即图片相对照,细心比对,抓住题干中的“共同体现”分析理解回答,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7.【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根据祭文内容,“轩辕”指的是黄帝。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远古时代的史实,属于容易题。18.【答案】D【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四种人类,然后要知道最早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故答案为D。【点评】掌握我国古人类的相关知识。19.【答案】D【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原始人类的演进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的生活,属于容易题。20.【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炎帝号称神农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 A【点评】考查史记中华文明的史实,属于容易题。21.【答案】(1)丙;山谷(2)D(3)A(4)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海拔最低,乙海拔100米,丁小于100米,丙海拔300米。等高线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2)根据图示信息和题意可知,乙区域的地形为丘陵,适合发展林业。(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北纬25°N的切面图是中间低,东西两边高,故A符合。(4)从图示可知,甲区域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甲村临近公路,交通发达。答案:(1)丙、山谷(2)D(3)A(4) 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2.【答案】(1)南北;东西(2)东经20度;南纬60度(3)东南;西南(4)低纬度;南温带(5)D;C(6)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根据经纬度判定方法,B位于20°E,60°S。(3)根据经纬网定向法,B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A位于D点的西南方向。(4)C点的纬度位于0°-30°S,所以是低纬度,B点位于60°N,位于南温带。(5)根据图示,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北半球、东半球。(6)太阳从东方升起,因此最先看到日出的应是处于最东的点。答案(1)南北、东西(2) 东经20度 、 南纬60度(3)东南、西南(4)低纬度、南温带(5)D\C(6)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经纬度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23.【答案】(1)欧;地中(2)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马六甲;印度(4)B(5)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白色人种【知识点】大洲和大洋;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图示信息可知,甲是欧洲,乙是地中海。(2)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A是地中海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D是马六甲海峡,E是印度洋。(4)根据所学可知F位于波斯湾沿岸,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故AB不可见;该区域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故B符合题;高架竹屋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故平排除C;D是非洲。(5)根据所学,世界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以白色人种为主。答案:(1)欧、地中海(2)②;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马六甲、印度(4)B(5)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白色人种【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世界人种、大洲大洋等内容,属于容易题。24.【答案】(1)元谋人;大禹(2)水稻;粟(3)干栏式;半地穴式;D(4)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得人们能够稳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环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境内已知最早的是元谋人,禅让之下最后一位首领是大禹,他的儿子启变禅让为世袭。(2、3)根据所学,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种植了水稻,半坡人已经学会了种植粟。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半坡人建筑特色是半地穴式。主要是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4)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意义,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答案:(1)元谋人、大禹(2)水稻、粟(3)干栏式、半地穴式、D(4)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得人们能够稳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环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属于容易题。25.【答案】(1)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民通商交换,是中华原始农业创始人,号称神农氏(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5)他们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为群众服务,受百姓爱戴;禅让制。(6)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怕艰辛治水,与民同甘共苦。【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1)图一炎帝、图二黄帝、图三大禹的历史功绩,根据教材回答即可。(2)关于黄帝的事迹,根据教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4)——(6)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居民与大自然做斗争。尧舜禹因为自身的品质,通过禅让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答案(1) 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民通商交换,是中华原始农业创始人,号称神农氏(2)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3)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 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5) 他们都有高尚的品格,一心为群众服务,受百姓爱戴;禅让制。(6)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怕艰辛治水,与民同甘共苦。【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民族的祖先,属于容易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