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诸暨期中)号外是一种临时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外》(下图)可以推断(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四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3.(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开展主题音乐会,节目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论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②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③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④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5.(2019九上·绍兴月考)“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描绘的历史事件( )①正确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方针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③显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④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九上·新昌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②“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③七三一部队用健康人活体做实验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0九上·诸暨期中)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8.(2020九上·诸暨期中)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事件是( )A.偷袭珍珠港 B.中途岛海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阿拉曼战役9.《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0.(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C.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D.历史转折,生死攸关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国共对峙 D.九一八事变12.(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D.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13.(2019九上·萧山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2020九上·诸暨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15.(2020九上·诸暨期中)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示意图材料二 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户,耕地六百六十六亩,盛产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种杂粮,夏收麦,秋收稻,一年收两季,平均每年收27万粮食。——《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的原因综述》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1947年7—9月 全国土地会议 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军事上准备打若干次决定性的大会战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1)写出图中A、B两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据材料一、二,简析选址西柏坡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举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大决策,并选取其中一例说明与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关系。16.(2020九上·诸暨期中)阅读摘录记录学习印记。阅读摘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思维导图规律填写读书摘录中A、B的内容,并推测此次阅读主题。(2)简述这幅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海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3)有人说:“没有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请结合中国抗战史实来印证该观点。(4)根据摘录中的数据,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17.(2018九上·绍兴月考)某校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活动一:看图说史活动二:读文析史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活动三:史论结合(1)从上述图片中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2)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的历史意义。(3)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有理有据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革命期间战胜危机做出正确的道路抉择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是错误的。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2.【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3.【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歌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乌蒙山是红军最后过的一个雪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题干音乐会节目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长征精神最可能是该音乐会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查长征的经过,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4.【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与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有关;③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有关;④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有关。题干言论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B项②③①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5.【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②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④错误。B项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就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义的有关内容。6.【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7.【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据“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可知,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ACD三项都不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A【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可知,“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是珍珠港事件。A项偷袭珍珠港是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及影响。9.【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材料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 , 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所以A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洋务运动,B不符合题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C不符合题意;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10.【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左图是中共一大会址,右图是南湖游船,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A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题意;BCD三项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11.【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A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国共对峙是1927年至1937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ABC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后,长征的相关知识点,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准确认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均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A时期明显在1928年后,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所以①选项错误。B时期是1937年前,日本还没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所以②表述错误。C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析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D【知识点】亚非拉的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抗美援朝【解析】【分析】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项③④与材料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奋起的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非拉国家奋起以及影响。15.【答案】(1)A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延安——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示例: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决战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答“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三大战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武汉和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为武汉,在此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为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指出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故答案为:(1)A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延安——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示例: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决战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答“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6.【答案】(1)A: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B: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例: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背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依据图示“南京大屠杀”可知A指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故结合所学回忆再现回答,如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依据图示“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可知,B指的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故结合所学列举回答: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第二小问,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测此次阅读主题应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胜利原因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海报上的各个国家的国旗,进行合理判断与分析,此时应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第二小问,结合海报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本题考查广大人民对抗战做出的贡献,要求具备准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抗战史实可知,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图示两则数据反映出二战给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分析理解,这告诉我们 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故答案为:(1)A: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B: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例: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背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17.【答案】(1)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分层评价。观点: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论据: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断奋斗。【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开国大典、中共一大、五四运动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的成立使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熟知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解题的关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可以得出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第二小问主张,根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可以得出实行全民族抗战;第三小问意义,该通电意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民族抗战正式形成,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分层评价。观点: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论据: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断奋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开国大典、中共一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诸暨期中)号外是一种临时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外》(下图)可以推断(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四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是错误的。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B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2.(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3.(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开展主题音乐会,节目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歌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乌蒙山是红军最后过的一个雪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题干音乐会节目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长征精神最可能是该音乐会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查长征的经过,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论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②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③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④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与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有关;③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有关;④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有关。题干言论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B项②③①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5.(2019九上·绍兴月考)“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描绘的历史事件( )①正确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方针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③显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④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②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④错误。B项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就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义的有关内容。6.(2020九上·新昌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②“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③七三一部队用健康人活体做实验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7.(2020九上·诸暨期中)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据“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可知,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ACD三项都不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20九上·诸暨期中)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事件是( )A.偷袭珍珠港 B.中途岛海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阿拉曼战役【答案】A【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可知,“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是珍珠港事件。A项偷袭珍珠港是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及影响。9.《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材料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指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 , 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所以A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洋务运动,B不符合题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C不符合题意;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10.(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C.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D.历史转折,生死攸关【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左图是中共一大会址,右图是南湖游船,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A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与图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符合题意;BCD三项和中共一大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国共对峙 D.九一八事变【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A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国共对峙是1927年至1937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2019九上·浦江月考)1935年,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D.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ABC三项都不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与题干诗相关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后,长征的相关知识点,以新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准确认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1935年2月”“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均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2019九上·萧山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A时期明显在1928年后,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所以①选项错误。B时期是1937年前,日本还没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所以②表述错误。C项③④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析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2020九上·诸暨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亚非拉的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抗美援朝【解析】【分析】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项③④与材料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拉国家奋起的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非拉国家奋起以及影响。二、综合题15.(2020九上·诸暨期中)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示意图材料二 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户,耕地六百六十六亩,盛产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种杂粮,夏收麦,秋收稻,一年收两季,平均每年收27万粮食。——《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的原因综述》材料三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1947年7—9月 全国土地会议 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军事上准备打若干次决定性的大会战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1)写出图中A、B两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据材料一、二,简析选址西柏坡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举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大决策,并选取其中一例说明与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关系。【答案】(1)A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延安——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示例: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决战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答“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三大战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武汉和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为武汉,在此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为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指出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故答案为:(1)A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B延安——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面向华北平原,地形西高东低,易守难攻。耕地面积多,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3)1947年10月,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示例: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决战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或答“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军事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6.(2020九上·诸暨期中)阅读摘录记录学习印记。阅读摘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思维导图规律填写读书摘录中A、B的内容,并推测此次阅读主题。(2)简述这幅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海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3)有人说:“没有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请结合中国抗战史实来印证该观点。(4)根据摘录中的数据,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答案】(1)A: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B: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例: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背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依据图示“南京大屠杀”可知A指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故结合所学回忆再现回答,如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依据图示“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可知,B指的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故结合所学列举回答: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第二小问,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测此次阅读主题应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胜利原因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海报上的各个国家的国旗,进行合理判断与分析,此时应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第二小问,结合海报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本题考查广大人民对抗战做出的贡献,要求具备准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抗战史实可知,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图示两则数据反映出二战给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分析理解,这告诉我们 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故答案为:(1)A: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等B: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例: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背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倾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4)不忘历史,珍惜和平,谋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17.(2018九上·绍兴月考)某校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活动一:看图说史活动二:读文析史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活动三:史论结合(1)从上述图片中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2)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的历史意义。(3)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有理有据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革命期间战胜危机做出正确的道路抉择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分层评价。观点: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论据: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断奋斗。【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开国大典、中共一大、五四运动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的成立使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熟知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解题的关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可以得出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第二小问主张,根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可以得出实行全民族抗战;第三小问意义,该通电意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民族抗战正式形成,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分层评价。观点: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论据: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断奋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开国大典、中共一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