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热辐射 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 热辐射 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7.热辐射
苏教版
五年级上
夏日炎炎,每天训练广播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像太阳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太阳的热量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
太阳灶
灶具
灶面
灶架
太阳灶工作原理
材料
我们选_________做灶面(灶具),......
灶面
灶具
其它材料
制作简易太阳灶
太阳灶制作流程及图片
1、制作一个支架。
2、用双面胶把反光纸固定在支架上。
3、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通过支架的圆孔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反光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
制作简易太阳灶
用升高温度的多少来比较太阳灶加热速度的快慢时,其他哪些条件要相同?
1、灶具中水的量要相同
2、测试的时间要相同
3、.......
制作简易太阳灶
太阳灶放置位置
温馨提示
1、北墙的开阔、避风、平坦处
2、避开高大上建筑物及树木、电杆等遮挡光的地方。
3、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及易燃品的附近。
制作简易太阳灶
怎样才能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1、改变受热物体的颜色
2、改变太阳灶的材料、大小、形状
4、.......
3、改变灶面聚焦的位置
分析这里的传热方式
分析场景中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记录
分析场景中的热传递方式
分析这里的传热方式
分析场景中的热传递方式
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有两种或者三种同时存在。








总结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不同点: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好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拓展
1、优化太阳灶,使加热速度更快。
2、寻找生活里的热传递现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热辐射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
体会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教材分析】
继“热传导”“热对流”之后,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热量的另外一种特殊传递方式-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的一种热传递形式。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教材通过讨论、制作、分析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热辐射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一是感知生活中热辐射的存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还有一种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的传热形式——热辐射。二是制作简易太阳灶,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热辐射受哪些条件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研究兴趣。在成品对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寻找成品的缺点并不断进行完善。三是让学生根据常见工具和实际场景独立分析三种传热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存在的。四是分析三种热传递方式有哪些异同,让学生在寻找相同与不同中加深对三种传热方式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了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认识热的另外一种传递方式——热辐射。学生对热传导、热对流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热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热的这两种传递方式比较好理解,热的传递有一定的媒介(固体、液体、气体)。关于热辐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学生认知“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迁移学生的认知,找出问题的切入点,通过探究实验,找出证据,帮助学生形成认知。
【教学目标】
1.在分析生活现象和制作太阳灶的过程中,感受热辐射的存在,并归纳热辐射概念。
2.会按照工程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简易太阳灶的制作任务。
3.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实践,了解热辐射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
【教学难点】
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工具或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软镜、铝箔纸、玻璃试管、塑料试管、黑试管、剪刀、双面胶、秒表、温度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新课,认识热辐射
1.(出示特色广播操训练时的图片)同学们,我们刚结束了特色广播操的排练,每天下午大家集中训练,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学生汇报:热。
3.提问:是的,太热了,这些热量从哪来的?
4.学生汇报:太阳照的。
5.提问:太阳的热量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距离地球1.5亿千米,而大气层只有2000到3000千米,地球和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属于真空状态,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传导和对流的条件吗?
6.学生汇报:不具备。
7.提问:热传导时,热沿着接触的物体传递,热对流时,热在气体或液体里循环流动传递,那么太阳的热在传递过来时有什么特点呢?
8.学生汇报: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传递。
9.提问: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又如何传递?
10.学生汇报:像光一样发射过来。
11.教师讲解:是的,太阳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它的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12.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以同样的方式传热?
13.学生汇报:篝火,或者烤火等。
[设计意图:利用难忘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在不断的追问和思考下使学生对“热辐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制作简易太阳灶
1.提问: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人们利用太阳的热辐射能干什么?
2.学生汇报: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
3.(出示太阳灶图片)提问:这里有几张太阳灶的图片,谁来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生1:灶架可以支撑和调节角度。
生2:灶具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做成,我觉得黑色更能吸热。
生3:灶面是用反光材料做成的,形状是球面或抛物面,像一个凹面镜,能够聚光。
生4:它们都有灶具、灶架和灶面。灶面都是呈凹的。
5.提问:它们是怎么收集太阳热辐射做饭烧水的?
6.学生汇报:太阳光照射到灶面,经灶面反射汇聚到灶具,灶具的水就被加热了。
7.追问:难道没有灶面就没有热辐射了?
8.学生汇报:有,太阳的热辐射还是有的。
9.提问:那谁来更科学得到说说太阳灶的工作原理?
10.小结: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把分散的太阳热辐射能聚集起来,使食物和水加热的更快。
11.提问:说的科学又到位,今天我们要制作一个加热速度更快的太阳灶,你们准备选哪些材料?准备怎么做?
12.生:我们选________做灶架(灶具、灶面)......
(可以适当提问:为什么选这个材料?)
13.教师讲解:给大家5分钟时间制作,各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合作,如果制作中有不明白的,也可以抬头看看大屏幕上的提示。
14.学生活动。
15.教师讲解并提问:团结就是力量,各组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作品,很棒,我想知道各个太阳灶加热速度的快慢,怎么办?
16.生1:放到室外测一测,温度升高快的,加热的速度就快。
生2:放到室外测一测,温度高的,加热速度就快。
17.提问:你的温度高指的是最终测得的温度?还是在这个时间升高的温度?
18.学生汇报:升高的温度。
19.提问:怎么求升高的温度?(适时板书)
20.讲解:这些温度分别是多少,温度计都会告诉我们。所以我把大家的灶具进行了优化,插上了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什么?(平视)
21.提问:用升高温度的多少来比较太阳灶加热速度的快慢,大家觉得其他哪些条件要相同?
22.生1:水的量要相同。
生2:测试的时间要相同

生3:放的地方。
师:关于这点,老师给了一些小提示,请听:(1)北墙的开阔、避风、平坦处;(2)避开高大上建筑物及树木、电杆等遮挡光的地方;(3)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及易燃品的附近。
师:没有问题的小组来领取新灶具,然后外出测试,学生活动。
23.讲解:各组把你们测得的升高的温度记录在黑板上,大家有什么发现?
24.学生汇报:各个组太阳灶加热的速度是不同的。
25.提问:这是加热速度最快的太阳灶,大家看看和你们的比有哪些不同?(也可以请测试最快的那个组上来说说)
26.提问:如果我们要优化自己的太阳灶,提高它的加热速度,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27.学生汇报: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面聚焦的位置等。
28.讲解:大家从灶具灶面灶架来优化太阳灶,整体思路不错,课后同学们可以深入思考后对太阳灶进行优化,可能一次调整不够,大家要不断尝试。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和测试太阳灶,加深对热辐射的理解,并且将工程技术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对产品进行设计、选材、制作、优化···]
三、分析常见物品的热传递方式
1.教师讲解并提问:除了太阳灶,生活中还有很多加热产品或生活场景里也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大家一起来找找:温馨的小家有哪些加热产品和热传递场景呢?它们分别是哪些热传递方式?在你的记录纸上写一写,比比哪个组分析的最快最准确。
2.学生活动。
3.教师讲解:六号电热水壶,1组说是热对流,请你们详细说说?2组说是热传导,也请你们详细说说?大家觉得有道理吗?还有这个爸爸,他受到了哪些热传递?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给他的?
4.讲解:看来,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传热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有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其他加热产品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包含了几种热传递方式?大家课后可以继续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了很好的认识,将这个环节进行了整合,将常见的加热产品和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融合到一个场景里,让教材内容板块式呈现,更有利于课堂的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
1.讲解并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热辐射,加上之前认识的热传导和热对流,我们一共认识了三种热传递方式,请大家说说它们有没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汇报: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不同点: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好。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小结:看来同学们透过现象找到了本质,对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有了很深的认识,希望大家真正的学有所用,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科学的发现者。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让学生能初步学会归纳总结,透过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板书设计】
7.热辐射
可以不依靠介质直接传递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2单元《热传递》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