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地球的内部【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科学态度: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领域”的高年段要求。地球内部可以划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内容。通过四年级学习,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地球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再是陌生,本课将带领学生认识陌生和深奥的地球内部。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动模式,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能初步从宏观层面解释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先让学生根据地表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作出的猜测。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或靠近或远离、或挤压或抬升的现象,意识到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菊石化石、鱼龙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地球有什么不同,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而本课学习对地球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内部情况是科学家根据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现象或采用特殊方法获取信息后推测出来的,并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深度不同的圈层。2.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来解释问题。科学探究:1.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2.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3.借助研讨和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科学态度:1.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2.体会探究地球的乐趣以及在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2.结合生活中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并思考是否有更先进的技术探测地球内部。【教学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模拟地壳运动的实验材料(烧杯、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湿抹布、锡箔纸、胶水或洗衣液等),补充阅读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历史和结果1.出示2亿年前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你发现了什么?生:大陆板块分离了。2.师:为什么会有这现象?生:会不会跟地球内部有关?3.提问:你觉得地球内部是怎样?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汇报时重点强调:推测地球内部情况的根据),生:地球是可以分裂的板块不断运动有岩浆(教师适时板书)4.出示火山、地震、地热的图片请同学们看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吗?生:火山、地震、地热(孩子可能会说温泉,教师可以引导这属于地热)能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5.学生汇报、交流。学生交流所知。你们的猜想跟科学家一样耶!达成共识:火山说明地球内部有岩浆;地震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地热说明地球内部是温度高、压力大……6.但是科学家不满足于这些推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高科技),通过地震波他们发现了什么?7.教师出示文字资料,一起研究(阅读资料卡,完成实验记录单一)地震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在地下2900千米处,也发生明显变化。他们推测这是地球内部两种物质分界导致的,于是将两个物质分界面分别命名为“英霍面”和“古登堡面”。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并根据这两个分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qiao)、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千米,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1)提出阅读后交流话题:关于地球内部情况,从资料的字里行间里,你都知道了哪些?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一:查阅资料,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完成以下问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红色笔画出)2.地幔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黑笔画出)3.地核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2)教师组织学生做阅读小结:地球内部结构大体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8.拓展地球内部模型。(1)谈话:地球内部结构很像我们生活中的某种食物,是什么呢?(2)学生讲述见解后教师出示熟鸡蛋,提问:怎样用这个熟鸡蛋类比说明地球内部结构?生:蛋壳相当于地壳,蛋清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师纠正:地壳的厚度相对于地核来说很薄,更像蛋白外层膜而非蛋壳。(3)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知道地球内部有岩浆物质、高温高压、不稳定、会运动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一段视频,它能更形象地说明地球的内部特点。[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虽然地球是个不能打开观察的暗箱,但是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的猜想和探索从未停止过。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正在喷发的火山、地震之后坍塌的路面、地热温泉这些线索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物质、高温高压、不稳定、会运动的特点;再通过阅读资料“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作出的猜测。]二、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1.(1)师:刚才的视频中说到地震的产生原因是?生:岩石圈中的板块运动。(2)是的,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所以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而最外层的地壳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地球内部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暗箱,难以观察到内部板块的运动,科学家常常通过模拟实验来解释他们的发现。2.师出示“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和碰撞”的实验装置(1)师:这就是模拟“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和碰撞”的实验装置,你们通过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来模拟什么呢?(锡皮纸、液体、酒精灯加热)需要观察什么呢?注意事项?学生小组讨论(2)学生交流讨论方案(3)微课播放实验操作(4)学生开始实验并完成记录单二记录单二:记录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中泡沫块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填写。(5)师生讨论小结:泡沫运动的力量来自_水的对流运动__________。地球板块的运动第力量来自_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___。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_火山喷发、地震、等。(6)结:通过模拟实验,科学家继续推测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会向两边碰撞,又还会怎么?学生:(平移、碰撞、分离)师:板块相互碰撞、平移、分离从而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形成山脉、峡谷、还会引发火山和地震。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球表面的一些地形地貌。[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模拟装置能直观感受泡沫块和液体的运动,呈现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或靠近或远离、或挤压或抬升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的意识。]三、认识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化1.(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系。科学家既然在山上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太不可思议了!难道鱼会爬山?这是为什么?生:大海(2)真的如你们所说?(播放视频)2.看来海陆不是一尘不变的,不断发生着变化,2以年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有会怎样?3.猜测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补充刚刚我们的推测,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还有_海陆变迁、大陆漂流。[设计意图: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引起的,但是已有生活经验并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整个地表都会改变。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脉的化石推测这一带过去的样子,能让他们知道海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局部地区会发生转换。让学生观察地球大陆逐渐分离的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知道全球性大陆漂移,能促进学生应用上面所学到的地壳运动知识来解释海陆变换、大陆漂移现象。]四、总结与巩固1.学生对本课学习总结:本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等方面)2.教师谈话:科学家根据科学方法推测地球内部情况,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并对这三个圈层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地球内部的秘密远不止这些,人们对于地球内部情况的探测还在继续着。希望同学们利用书籍和电脑网络关注和了解地球内部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11.地球的内部火山、地震波等地球的内部用箭头简单画出锡箔纸片的运动情况地慢地核地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6班级:组别:资料卡:地震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在地下2900千米处,也发生明显变化。他们推测这是地球内部两种物质分界导致的,于是将两个物质分界面分别命名为“英霍面”和“古登堡面”。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并根据这两个分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qiao)、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千米,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记录单一:查阅资料,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地壳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红色笔画出)2.地幔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黑笔画出)3.地核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特点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记录单二: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1.画出锡箔纸的运动情况(简单画出锡箔纸运动情况)2.小组讨论以下的3个问题.①泡沫运动的力量来自哪里?②地球板块的运动的力量来自哪里?③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哪些?地瓷地表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地球的内部(平铺版教案).doc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mp4 地球内部圈层.mp4 实验记录单.docx 微课.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