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从问题开始科学始于问题,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 发现问题 和 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1)取一支蜡烛,点燃,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刚点燃时:烛芯周围的石蜡由固体变为 液体 。?燃烧过程中:火焰分为三层, 外层 最亮。?熄灭时:产生 白烟 。?熄灭1分钟后:烛芯周围的液体变为 固体 。?(2)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处于 外 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黑。?(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 水雾 ,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4)通过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有(提出三条即可): 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蜡烛熄灭后的瞬间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蜡烛的三层火焰中哪一层温度最高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提出问题】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猜想与假设】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设计并进行实验】(1)尝试用火柴点燃蒸发皿中的一块固体石蜡,观察到石蜡 不燃烧 。?(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观察到石蜡油 不燃烧 。?(3)将尖嘴玻璃管的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尝试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观察到尖嘴处 可产生火焰 。?【结论与解释】石蜡是先 熔化成液态 再 变成气态 才燃烧的。?【反思与交流】(1)反思探究过程有哪些需要改进。(2)反思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 收集证据 (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通常可从以下方面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易错导思】蜡烛在燃烧时,有时会看到火焰上方冒出黑烟,与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提示:不是,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而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见多识广】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漫画助学】【多识一点】进行科学探究不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六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实验、调查、讨论等。探究点 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1.科学探究的环节及各环节的作用环 节作 用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基础猜想与假设对问题中的现象、原因依照自己的经验或理论水平进行的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获取事实和证据的重要途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或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1)控制变量法: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如教材实验(2)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结论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如实验探究,通过比较不同状态的石蜡能否被直接点燃的现象,得出结论。【典例】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小月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月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月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搜集证据】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CO2。(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水蒸气 。?【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可知: 小月 的猜想是正确的。?(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立即用烧杯罩住白烟,这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散去,也被罩在杯内,因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2.(2021·烟台质检)如图所示,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B)A.均匀地被烧焦B.外焰部分烧焦最严重C.焰心部分烧焦最严重D.内焰部分烧焦最严重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B)4.(2021·吉林永吉期中)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有错误的是(B)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5.(2021·东营质检)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用小刀切一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B.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并且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6.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B)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7.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提出问题 环节;?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得出结论 环节;?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猜想与假设 环节;?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收集证据 环节;?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设计实验 环节;?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反思与评价 ”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①③⑤④②⑥ (填上述序号)。?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A.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D.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2.(2021·成都金牛区月考)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B)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Ⅲ中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有火焰产生⑤实验Ⅲ中,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⑦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A.2个 B.3个 C.4个 D.5个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B)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PAGE-10-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从问题开始科学始于问题,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和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1)取一支蜡烛,点燃,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刚点燃时:烛芯周围的石蜡由固体变为。?燃烧过程中:火焰分为三层,最亮。?熄灭时:产生。?熄灭1分钟后:烛芯周围的液体变为。?(2)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处于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黑。?(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4)通过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有(提出三条即可):、、……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提出问题】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猜想与假设】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设计并进行实验】(1)尝试用火柴点燃蒸发皿中的一块固体石蜡,观察到石蜡。?(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观察到石蜡油。?(3)将尖嘴玻璃管的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尝试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观察到尖嘴处。?【结论与解释】石蜡是先再才燃烧的。?【反思与交流】(1)反思探究过程有哪些需要改进。(2)反思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通常可从以下方面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易错导思】蜡烛在燃烧时,有时会看到火焰上方冒出黑烟,与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见多识广】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漫画助学】【多识一点】进行科学探究不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六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实验、调查、讨论等。探究点 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1.科学探究的环节及各环节的作用环 节作 用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基础猜想与假设对问题中的现象、原因依照自己的经验或理论水平进行的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获取事实和证据的重要途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或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1)控制变量法: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如教材实验(2)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结论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如实验探究,通过比较不同状态的石蜡能否被直接点燃的现象,得出结论。【典例】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小月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月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月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搜集证据】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CO2。(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可知:的猜想是正确的。?(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1.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2.(2021·烟台质检)如图所示,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焦B.外焰部分烧焦最严重C.焰心部分烧焦最严重D.内焰部分烧焦最严重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4.(2021·吉林永吉期中)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有错误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5.(2021·东营质检)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一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B.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并且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6.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7.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填上述序号)。?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D.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2.(2021·成都金牛区月考)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Ⅲ中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有火焰产生⑤实验Ⅲ中,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⑦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A.2个 B.3个 C.4个 D.5个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PAGE-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单元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 第一单元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