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制作汽水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制作、实验验证、查找资料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 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3.2?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7.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教材分析】 《制作汽水》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前面总体认识了物质变化的种类的基础上,以自制汽水为载体,通过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和巩固物质的变化,通过自制汽水,也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其实都是利用了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汽水。通过“在炎热的夏天最想做些什么?”,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与汽水有关,通过交流了解汽水的特点,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研究汽水中的气体。先让学生观察汽水里面有没有气体,接着让学生思考哪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像汽水里那样的气泡,引发学生对气泡产生原因的猜想,最后通过两个探究性实验,发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气泡,并鉴别出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明白制作汽水的原理。 第三部分,自制柠檬汽水。通过介绍制作柠檬汽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类变化的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变化的奇妙,体验制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品尝的方式比较自制汽水与买来汽水的不同,为后续了解工厂制造的汽水做铺垫。 第四部分,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通过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造汽水与自制汽水的不同,知道汽水中含有调味剂、咖啡因、色素、香料等添加剂,明白经常饮用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五部分,拓展。通过介绍发现汽水秘密的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并鼓励大家课后继续制作健康美味的汽水。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经常喝汽水,他们知道汽水的一些特点,也积累有一定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和认知,但基本停留在表面,并无深入的研究和发现。他们从未想过自制汽水,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更没有意识到汽水是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而初步认识的物质变化的种类和特点基础上,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汽水,并能够分辨汽水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哪类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交流,知道汽水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 3.通过实验,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 4.通过资料,知道工厂制造的汽水中含有添加剂,多吃会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汽水,能够分辨汽水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哪类变化。 3.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工厂制造汽水和自制汽水的不同。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协作、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科学探究中,能展现出对制作汽水的兴趣,并感受到制作的快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物质变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掌握制作汽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制作汽水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记录表 学生材料:实验1:芬达、可乐、雪碧、小苏打、糖、水、白醋、烧杯 实验2:锥形瓶(含小苏打)、白醋、带导管的塞子、澄清石灰水、烧杯 实验3:小苏打、柠檬、玻璃瓶、矿泉水、糖、食用色素、吸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初步认识汽水 1.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最想做些什么? 2.教师点评: 要注意安全,要去正规游泳池 也要适当的运动,不要得了空调病 也要控制好量,否则肠胃受不了 你的生活方式很健康 汽水是什么? 3.(出示雪碧、芬达、可乐)老师最喜欢在夏天喝这种饮料,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汽水(板书:汽水)为什么把它们叫做汽水呢? 4.喝过汽水吗?喝汽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5.为什么会感觉很爽很清凉呢? 6.教师小结:难怪喝完会这么爽。 1.学生说说夏天最想做的事情 游泳, 吹空调 吃冰棍 果汁、西瓜 喝汽水 2.学生交流:里面有气体(二氧化碳) 3.学生交流喝汽水的感觉(爽、有气、很刺激、打嗝) 4.学生回答:喝完汽水后气体会从口中和鼻中排出,会带走身体里一部分的热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夏天最想做的事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汽水,以及追问喝汽水时的感受,引出今天的研究内容“汽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究汽水中的气体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瓶汽水,小组里观察一下,里面有没有气体? 2.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我们打开瓶盖,再来看看有什么发现?老师提醒大家打开观察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学生操作并交流发现:(板书:气体) 追问:说明什么? 小结:气体的流动产生了声音 追问:哪里? 说明什么? 小结:气体的流动产生了声音 4.老师这里有四种物质(PPT),都是可食用的,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像汽水里这样的气泡?糖+白醋能产生气泡吗? 5.每个小组里各有两种物质,分别倒入空杯中混合,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6.教师巡视指导 7.那气泡里的是什么气体呢?如果是二氧化碳,你有办法来鉴别吗? 8.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怎么做? 9.教师出示方法: 在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 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0.怎么来有序的进行这个实验呢?老师建议小组里分工合作,30秒钟时间小组里先进行分工。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合作? 11.那我们开始鉴别吧。 12.教师小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没有。 2.学生回答:没有看到气泡 3.学生打开瓶盖,观察,交流:有声音 有气体跑出来了 交流:看到了气泡 在瓶壁上 有气体--气体在水里会形成气泡) 4.学生猜测 5.学生说说实验注意点:适量、仔细观察。 6.学生操作 7.学生交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气泡,说明它们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这个气体是产生的新物质。 8.学生交流方法 9.学生交流:我们小组是这么分工的,我做...他做... 10.学生实验、观察、交流:澄清石灰水慢慢变浑浊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汽水里有没有气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断出汽水里面存在气体,更是渗透了观察方法的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像汽水里这样的气泡?”“气泡里的是什么气体呢”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探究的能力,最后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断出结论,逐步让学生明白制作汽水的原理,为接下来“自制汽水”环节做好准备。在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这个实验的反应速度较快,合理的分工合作也是有效完成实验的保障。] 三、自制柠檬汽水 1.同学们,制作出了二氧化碳,那能不能来制作汽水了呢?(板书:制作)在家里我们一般用柠檬代替白醋,和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小组里想一想,制作这样的柠檬汽水,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你们准备怎么做? 2.教师巡视指导 3.还需要什么?水放多少? 4.有什么作用?放多少? 我们可以使用食用色素,比较漂亮,而且是安全的。放多少? 5.教师出示制作方法(PPT)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6.方法都已经知道了,等会边制作边思考以下问题(PPT),完成实验记录表。每一步都要进行观察和思考, 观察什么? 思考什么? 7.教师巡视指导 8.都制作好了吗?展示给大家看 9.放入物质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9.我们自制的柠檬汽水味道怎么样?想不想来品尝,怎么尝比较卫生呢? 10.教师小结:用吸管,每人吸一小口,仔细品尝。 11.和买来的汽水相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 糖 让汽水有甜味2勺 色素 比较漂亮 2-3滴 3.学生交流: 混合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4.学生领取材料,开始活动。 5.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汽水 6.学生交流 柠檬 水的味道改变 没有 糖 水的味道改变 没有 色素 水的颜色改变 没有 小苏打 水中产生了新物质 有 7.学生交流尝的方法 8.学生品尝 9.学生交流:买的汽水气足、甜度合适,颜色也好看。 [设计意图:教师能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制作汽水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同时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的细节。] [设计意图: 学生在制作汽水的过程中,感受到物质变化的奇妙,体验到了制作汽水的快乐,并通过观察和思考,加深了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一尝自己制作的汽水,能在很大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能发现与买来汽水的不同,从而为下面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做铺垫。] 四、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 1.为什么买的汽水比我们自制的好喝好看还气足呢? 2.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3.我们来观察汽水的配料表,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秘密。 4.二氧化碳直接出现在配料表中,说明什么?(PPT)这里有一段资料,一起来看一下 5.你有什么发现? 6.教师小结:正是有了这些添加剂,才让汽水变得这么好喝;工厂是通过加压和降温的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里的。 7.汽水好喝能经常喝吗?,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8.教师小结 1.学生交流(比例合适,还添加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2.学生观察,交流:添加了甜蜜素(调味剂),香料。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有些汽水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和调味剂,还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等。 4.学生观看视频,交流想法:不能长期喝,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配料表和阅读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造汽水的方法,明白工厂制造汽水与自制汽水的不同。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长期饮用汽水会影响身体健康。] 五、拓展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汽水的秘密,也自制了柠檬汽水,你知道最早发现这个汽水秘密的人是谁吗?他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2.出示视频 3.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想法? 4.教师小结:当然要想制作出美味又健康的汽水,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课后我们可以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其它材料,比如果汁、蜂蜜、茶饮等,尝试调制出不同口味的汽水。同时别忘了把制作的过程、看到的现象等用文字、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1.学生尝试思考 2.学生观看视频 3.学生交流,我们只要善于观察生活,敢于尝试,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介绍发现汽水秘密的人,旨在向学生阐述“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样的道理,并鼓励大家平常多多观察生活,多多动手尝试。而下课的铃声也不应该成为科学学习的终点,教师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制作不同的汽水,延续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让学生将课上习得的本领和知识带到课后的探究中去。] 【板书设计】 3.制作汽水 气泡 气体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记录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