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1)(原卷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
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
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她不喜欢某个人,也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B.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B.我们讨论并且听取了老红军的报告。
C.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C.
刘湛秋,当代诗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7.名句默写。(6分)
(1)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写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综合性学习。(8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参与到“大自然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活动四:

(2)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一阵春风吹过,一阵春雨洒落,春天的使者纷至沓来。小草是春天的使者,她用娇嫩的身躯装点着广袤的大地;



。她们共同唱响了春天的赞歌。
(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登临的目的观沧海。“观”字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后面写景的句子。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0.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魔 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说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
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1.这篇散文描写“花瓣”的地方有两处,请你简要概括。(2分)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消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1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2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1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析小女孩在文中的作用。(5分)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8分)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5.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16.
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17.
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
18.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4分)
19.
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生路上,有太多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深刻感人的记忆: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一道风景,让我们留恋;一份真情,让我们幸福;一次信任,让我们鼓舞……他们都像一坛坛香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
请以《让
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佳作展示:
让感恩常驻心间
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趴在窗口听着雨的旋律,一滴滴雨跃在心口,扰乱了那平静湖水,荡起了层层涟漪。
母亲·早餐
房间外响起的一阵乒乒乓乓的声响把我惊醒了。抬眼看看闹钟,才五点多。谁那么早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只见妈妈在碗里打着鸡蛋,一旁正插着烧水壶烧水。见妈妈要转过身,我急忙躲到一边不让她发现。她张望了一下我的房间,没发现有动静,长吁了一口气,关上厨房的门,打开煤气灶,开始做早饭,动作那么小心,生怕会惊扰到我。我在门缝里观察她。妈妈把冰的牛奶倒进碗里,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就怕我喝了冰牛奶会拉肚子,不知不觉泪落了下来,母亲呵,为了我您付出了多少,我该如何报答呀!
朋友·安慰
手里拿着试卷,不如意的分数刺伤了我的眼,眼泪似乎要跃出眼眶,我手足无措得不知道该做什么。一只手轻轻地按在我的肩头,抬起头,一张笑脸映入眼帘,是你,我的朋友!你说,没事,下次你肯定会考好的,我也没考好,咱们一起努力吧!说着还伸出“魔爪”来挠我痒痒,逗我大笑。或许之前我们还闹过矛盾,不过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你还是给我安慰。有你陪伴的日子里,真的好开心。现在即使不见面,你的一条条留言无不充满了关心。我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为我做过的事。
路人·帮助
怎么办,怎么办,钥匙没带,老妈又没在家,进不去啊!我急得在楼梯上直跺脚,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位发传单的阿姨走上来,见我那么着急就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她走上前问:“小妹妹,你是不是忘记带钥匙了?要不我手机借你用一下?”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阿姨,小声地说了声谢谢。一位与我素不相识的阿姨帮助了我,不求回报,我对她真的很感激。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太多人、太多东西值得让我们感恩。我们无法全都报答。但,我们要在心里记住他们,让感恩常驻心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1)(解析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
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
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
【答案】D【解析】:A项中“晕”应读yùn,B项中“栖”应读qī,C项中“莅”应读l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答案】C【解析】:A项“哄托”应为“烘托”,“陶治”应为“陶冶”;B项“燎亮”应为“嘹亮”;D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她不喜欢某个人,也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B.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答案】C【解析】C.“淅淅沥沥”形容小雨落下的声音,与后面的“酣畅”相矛盾。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B.我们讨论并且听取了老红军的报告。
C.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答案】D【解析】: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写的”;B.语序不当,先“听取”再“讨论”;C.语义重复,可删去“满山遍野”或“到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案】D【解析】D.句号应放在双引号内。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C.
刘湛秋,当代诗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答案】A【解析】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7.名句默写。(6分)
(1)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写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他生长着 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
(2)枯藤老树昏鸦
(3)江春入旧年
(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综合性学习。(8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参与到“大自然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活动四:

(2)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一阵春风吹过,一阵春雨洒落,春天的使者纷至沓来。小草是春天的使者,她用娇嫩的身躯装点着广袤的大地;



。她们共同唱响了春天的赞歌。
(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答案】
(1)(示例)活动三: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活动四:身体力
行,保护大自然。
(2)示例:花朵是春天的使者
她用鲜艳的色彩装点着美丽的花园
小鸟是春天的使者
她用婉转的歌喉装点着茂密的树林
(3)示例:1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③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写出两条即可)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登临的目的观沧海。“观”字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后面写景的句子。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9.C
10.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4分)
【答案】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魔 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说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
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1.这篇散文描写“花瓣”的地方有两处,请你简要概括。(2分)
【答案】清澈涧水里的花瓣;凯凯戏水时手里的花瓣。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消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答案解析】“清瘦”这里用来形容去年的秋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山之萧瑟景象,从而反衬出春天山上的丰盛之美。“退潮”这里是写白绒绒的芦花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时芦花的繁茂和美丽,像白色的浪花一般。而到了春天,满山是绿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1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2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答案】春天的时候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深层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句子里比喻词的深层含义,“另一所学校”在文中指的是大自然。
1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析小女孩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案】①通过小女孩对春天的反应和大自然景物的照应来衬托出春的美妙;②通过小女孩的话,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③小女孩的纯朴快乐就像春天一样美好;④小女孩的年纪正处在人生中的春天;⑤小女孩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关于春天的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理解小女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小女孩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小女孩自身的象征含义。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8分)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5.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答案】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从文章中可筛选出“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语句,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6.
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答案】“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语句中的“吞”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夜晚灯光的明亮,与下文写乡下的秋天黄昏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17.
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时会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文章中的“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和“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等描写抒情的语句可以看出: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关于童年时棉花的回忆,既交代了童年时的美好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18.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4分)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把“人”当作“鸟”,把“雪白的棉花”当作“洁白的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柔软与洁白的特点,表达了“我”的欢愉的心情。
19.
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4分)
【答案】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概括体现秋天的黄昏“安详与丰满”的语句作答。文章中的第4段的“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第5段的“繁花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第6、7、8段所描写的晚开的棉花给“我”带来温暖幸福的生活。可对上面这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整理,概括作答。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生路上,有太多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深刻感人的记忆: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一道风景,让我们留恋;一份真情,让我们幸福;一次信任,让我们鼓舞……他们都像一坛坛香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
请以《让
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时结合提示语,分析题目内涵。“翠绿”“风景”“真情”“信任”等是“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题目中关键词“常驻心间”,有追求、重视、喜爱、尊重等含义,由此思考:“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寻找和营建同样的翠绿?留恋“一道风景”,如何去寻找和珍惜同样的风景?被“一份真情”幸福过,以后如何用具体行动去感激和珍惜这样的真情?被“一次信任”鼓舞过,如何以同样的信任去鼓舞别人?这样处理材料,加深立意的深度。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记叙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突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佳作展示:
让感恩常驻心间
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趴在窗口听着雨的旋律,一滴滴雨跃在心口,扰乱了那平静湖水,荡起了层层涟漪。
母亲·早餐
房间外响起的一阵乒乒乓乓的声响把我惊醒了。抬眼看看闹钟,才五点多。谁那么早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只见妈妈在碗里打着鸡蛋,一旁正插着烧水壶烧水。见妈妈要转过身,我急忙躲到一边不让她发现。她张望了一下我的房间,没发现有动静,长吁了一口气,关上厨房的门,打开煤气灶,开始做早饭,动作那么小心,生怕会惊扰到我。我在门缝里观察她。妈妈把冰的牛奶倒进碗里,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就怕我喝了冰牛奶会拉肚子,不知不觉泪落了下来,母亲呵,为了我您付出了多少,我该如何报答呀!
朋友·安慰
手里拿着试卷,不如意的分数刺伤了我的眼,眼泪似乎要跃出眼眶,我手足无措得不知道该做什么。一只手轻轻地按在我的肩头,抬起头,一张笑脸映入眼帘,是你,我的朋友!你说,没事,下次你肯定会考好的,我也没考好,咱们一起努力吧!说着还伸出“魔爪”来挠我痒痒,逗我大笑。或许之前我们还闹过矛盾,不过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你还是给我安慰。有你陪伴的日子里,真的好开心。现在即使不见面,你的一条条留言无不充满了关心。我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为我做过的事。
路人·帮助
怎么办,怎么办,钥匙没带,老妈又没在家,进不去啊!我急得在楼梯上直跺脚,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位发传单的阿姨走上来,见我那么着急就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她走上前问:“小妹妹,你是不是忘记带钥匙了?要不我手机借你用一下?”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阿姨,小声地说了声谢谢。一位与我素不相识的阿姨帮助了我,不求回报,我对她真的很感激。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太多人、太多东西值得让我们感恩。我们无法全都报答。但,我们要在心里记住他们,让感恩常驻心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一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
积累与运用
D
积累与运用
C
积累与运用
C
积累与运用
D
积累与运用
D
积累与运用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C.
刘湛秋,当代诗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A
7.名句默写。(6分)
(1)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他生长着
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
枯藤老树昏鸦
江春入旧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次北固山下》中写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综合性学习。(8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参与到“大自然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活动四:

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
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一阵春风吹过,一阵春雨洒落,春天的使者纷至沓来。小草是春天的使者,她用娇嫩的身躯装点着广袤的大地:



。她们共同唱响了春天的赞歌。
(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花朵是春天的使者
她用鲜艳的色彩装点着美丽的花园
小鸟是春天的使者

她用婉转的歌喉装点着茂密的树林
示例:1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③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登临的目的观沧海。“观”字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后面写景的句子。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C
阅读探究
10.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4分)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阅读探究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魔 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阅读探究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说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阅读探究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凯凯。”
?“嗯?”
?“你在干什么?”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
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阅读探究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阅读探究
11.这篇散文描写“花瓣”的地方有两处,请你简要概括。(2分)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消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答案】清澈涧水里的花瓣;凯凯戏水时手里的花瓣。
【答案解析】“清瘦”这里用来形容去年的秋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山之萧瑟景象,从而反衬出春天山上的丰盛之美。“退潮”这里是写白绒绒的芦花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时芦花的繁茂和美丽,像白色的浪花一般。而到了春天,满山是绿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阅读探究
13.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2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答案】春天的时候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深层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句子里比喻词的深层含义,“另一所学校”在文中指的是大自然。
1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析小女孩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案】①通过小女孩对春天的反应和大自然景物的照应来衬托出春的美妙;②通过小女孩的话,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③小女孩的纯朴快乐就像春天一样美好;④小女孩的年纪正处在人生中的春天;⑤小女孩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关于春天的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理解小女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小女孩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小女孩自身的象征含义。
阅读探究
阅读探究
阅读探究
阅读探究
阅读探究
阅读探究
15.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答案】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从文章中可筛选出“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语句,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阅读探究
16.
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答案】“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语句中的“吞”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夜晚灯光的明亮,与下文写乡下的秋天黄昏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探究
17.
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
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时会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文章中的“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和“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等描写抒情的语句可以看出: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关于童年时棉花的回忆,既交代了童年时的美好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探究
18.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4分)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把“人”当作“鸟”,把“雪白的棉花”当作“洁白的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柔软与洁白的特点,表达了“我”的欢愉的心情。
阅读探究
19.
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4分)
【答案】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概括体现秋天的黄昏“安详与丰满”的语句作答。文章中的第4段的“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第5段的“繁花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第6、7、8段所描写的晚开的棉花给“我”带来温暖幸福的生活。可对上面这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整理,概括作答。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生路上,有太多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深刻感人的记忆: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一道风景,让我们留恋;一份真情,让我们幸福;一次信任,让我们鼓舞……他们都像一坛坛香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
请以《让
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法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时结合提示语,分析题目内涵。“翠绿”“风景”“真情”“信任”等是“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题目中关键词“常驻心间”,有追求、重视、喜爱、尊重等含义,由此思考:“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寻找和营建同样的翠绿?留恋“一道风景”,如何去寻找和珍惜同样的风景?被“一份真情”幸福过,以后如何用具体行动去感激和珍惜这样的真情?被“一次信任”鼓舞过,如何以同样的信任去鼓舞别人?这样处理材料,加深立意的深度。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记叙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突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佳作展示
让感恩常驻心间
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趴在窗口听着雨的旋律,一滴滴雨跃在心口,扰乱了那平静湖水,荡起了层层涟漪。
母亲·早餐
房间外响起的一阵乒乒乓乓的声响把我惊醒了。抬眼看看闹钟,才五点多。谁那么早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只见妈妈在碗里打着鸡蛋,一旁正插着烧水壶烧水。见妈妈要转过身,我急忙躲到一边不让她发现。她张望了一下我的房间,没发现有动静,长吁了一口气,关上厨房的门,打开煤气灶,开始做早饭,动作那么小心,生怕会惊扰到我。我在门缝里观察她。妈妈把冰的牛奶倒进碗里,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就怕我喝了冰牛奶会拉肚子,不知不觉泪落了下来,母亲呵,为了我您付出了多少,我该如何报答呀!
佳作展示
朋友·安慰
手里拿着试卷,不如意的分数刺伤了我的眼,眼泪似乎要跃出眼眶,我手足无措得不知道该做什么。一只手轻轻地按在我的肩头,抬起头,一张笑脸映入眼帘,是你,我的朋友!你说,没事,下次你肯定会考好的,我也没考好,咱们一起努力吧!说着还伸出“魔爪”来挠我痒痒,逗我大笑。或许之前我们还闹过矛盾,不过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你还是给我安慰。有你陪伴的日子里,真的好开心。现在即使不见面,你的一条条留言无不充满了关心。我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为我做过的事。
路人·帮助
怎么办,怎么办,钥匙没带,老妈又没在家,进不去啊!我急得在楼梯上直跺脚,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位发传单的阿姨走上来,见我那么着急就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她走上前问:“小妹妹,你是不是忘记带钥匙了?要不我手机借你用一下?”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阿姨,小声地说了声谢谢。一位与我素不相识的阿姨帮助了我,不求回报,我对她真的很感激。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太多人、太多东西值得让我们感恩。我们无法全都报答。但,我们要在心里记住他们,让感恩常驻心间!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