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嘉善月考)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因为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都没有根本动摇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被称作是“飞跃”。A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里的“飞跃”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2.(2020九上·诸暨期中)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下列史实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国民革命人才②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初现二次合作④参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②与周恩来有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③与周恩来有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④与周恩来有关。C项②③④与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主要事迹。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2020九上·诸暨期中)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日本)安占华北之战略,则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 )A.平型关战斗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等信息,联系所学,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淞沪会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4.(2020九上·诸暨期中)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C.苏德战争爆发 D.珍珠港事件【答案】B【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并没有象这三个国家想象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反而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法国被德国占领。根据材料“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可以判断下列事件最能验证丘吉尔推断的法国战败投降。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法国战败投降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绥靖政策及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绥靖政策的相关史实。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 , 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南京大屠杀惨案.6.(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文章篇数 770 631 128“革命”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结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是时间段是1923—1926年,根据所学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ABD三项和 “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是“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及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知道1923-1926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0九上·诸暨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币中,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八一军徽配以井冈山、延安宝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组合设计,直径100毫米,面额3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3000枚。关于图案内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案内容 描述A 八一军徽 武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 井冈山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C 延安宝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D 西柏坡 西柏坡会议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应当由城市转移到农村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A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B项B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之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我们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C描述正确,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使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符合题意;D项D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识记并理解基础史实。8.(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据“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出现始于三大战役进行中。A项全面内战爆发时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题意;B项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题意;C项三大战役进行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开始占据优势,符合题意;D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9.(2020九上·诸暨期中)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某一重要纪念日,该纪念日在当时应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A项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军队的名称,与中共创立军队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为每年的“8月1日”,符合题意;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不符合题意;D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及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联系所学,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ABC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11.(2020九上·诸暨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以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分组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小组:制做表格,明确关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全面爆发的标志 ① 德国突袭波兰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胜利的标志 日本投降第二小组:收集资料,解读史实:史料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史料二:……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1)请你填写表中空缺的内容(2)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阅读史料二,请你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个“万恶的敌人”;你认同社论中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的分析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3)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等。不认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在战争中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东北成立“731”细菌部队,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史料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3)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等。不认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2.(2020九上·诸暨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进程,就是不断开拓创新、永续接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唤醒 觉悟】材料一:“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有了这种“党悟”,遂酝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人人全想向“觉悟”方面走。——周恩来《“觉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 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两个派系。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他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李大钊却强调农民的重要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历史 选择】材料三: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四: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顾钰民《三次历史性转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五: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论新阶段》(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人们思想发生“党悟”的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派的分歧,并用史实证明谁的观点是正确的。(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综合五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证严密,表述成文)【答案】(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分歧是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史实:中国革命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3)示例: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出现了-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观点是:陈独秀认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李大钊却强调农民的重要......”表明的观点是:认为农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3)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要求具备开放性思维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各阶层仁人志士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但均告失败,证明西方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并将之与中国不同时期革命实践相结合,进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分歧是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史实:中国革命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3)示例: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九上·嘉善月考)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2020九上·诸暨期中)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下列史实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国民革命人才②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初现二次合作④参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20九上·诸暨期中)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日本)安占华北之战略,则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 )A.平型关战斗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4.(2020九上·诸暨期中)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C.苏德战争爆发 D.珍珠港事件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 , 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6.(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文章篇数 770 631 128“革命”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7.(2020九上·诸暨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币中,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八一军徽配以井冈山、延安宝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组合设计,直径100毫米,面额3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3000枚。关于图案内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案内容 描述A 八一军徽 武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 井冈山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C 延安宝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D 西柏坡 西柏坡会议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应当由城市转移到农村A.A B.B C.C D.D8.(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9.(2020九上·诸暨期中)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某一重要纪念日,该纪念日在当时应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10.(2020九上·诸暨期中)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11.(2020九上·诸暨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以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分组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小组:制做表格,明确关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全面爆发的标志 ① 德国突袭波兰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胜利的标志 日本投降第二小组:收集资料,解读史实:史料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史料二:……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1)请你填写表中空缺的内容(2)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阅读史料二,请你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个“万恶的敌人”;你认同社论中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的分析吗?并说明理由。12.(2020九上·诸暨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进程,就是不断开拓创新、永续接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唤醒 觉悟】材料一:“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有了这种“党悟”,遂酝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人人全想向“觉悟”方面走。——周恩来《“觉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 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两个派系。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他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李大钊却强调农民的重要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历史 选择】材料三: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四: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顾钰民《三次历史性转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五: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论新阶段》(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人们思想发生“党悟”的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派的分歧,并用史实证明谁的观点是正确的。(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综合五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证严密,表述成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因为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都没有根本动摇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被称作是“飞跃”。A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里的“飞跃”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2.【答案】C【知识点】西安事变;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②与周恩来有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③与周恩来有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④与周恩来有关。C项②③④与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主要事迹。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等信息,联系所学,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淞沪会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4.【答案】B【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并没有象这三个国家想象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反而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法国被德国占领。根据材料“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可以判断下列事件最能验证丘吉尔推断的法国战败投降。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法国战败投降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绥靖政策及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绥靖政策的相关史实。5.【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南京大屠杀惨案.6.【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结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是时间段是1923—1926年,根据所学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ABD三项和 “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是“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及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知道1923-1926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A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B项B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之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我们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C描述正确,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使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符合题意;D项D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识记并理解基础史实。8.【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据“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出现始于三大战役进行中。A项全面内战爆发时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题意;B项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题意;C项三大战役进行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开始占据优势,符合题意;D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A项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军队的名称,与中共创立军队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为每年的“8月1日”,符合题意;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不符合题意;D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及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联系所学,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ABC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11.【答案】(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3)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等。不认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在战争中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东北成立“731”细菌部队,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史料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3)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等。不认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12.【答案】(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分歧是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史实:中国革命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3)示例: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出现了-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观点是:陈独秀认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李大钊却强调农民的重要......”表明的观点是:认为农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3)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要求具备开放性思维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各阶层仁人志士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但均告失败,证明西方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并将之与中国不同时期革命实践相结合,进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分歧是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历史证明李大钊的观点是正确的。史实:中国革命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3)示例: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